分享

宁夏黑山峡水利枢纽,或将导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北方铜鱼灭绝

 一中天98 2022-01-24

近一年来,宁夏地方政府开始加速推进“黑山峡水利枢纽”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在刚刚召开的宁夏“两会”上,自治区政府也表明了要“力促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工程早日开工”。所谓的“水利枢纽”,实际上就是按照规划拟修建在宁夏中卫与甘肃交界处的“大柳树”大坝。这个大坝因为建成后会淹没甘肃靖远、景泰等地大片的优质耕地,淹没“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淹没 “南长滩”等著名古村落和古长城等历史遗迹,以及坝址和淹没区涉及了可能引发大地震的活跃断层等问题,已经争议了半个世纪。但之前的争议还从未涉及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黑山峡水利枢纽”即将淹没的上百公里长的黄河干流,同时也是黄河诸多珍稀本土特有鱼类重要的原生栖息地。淹没区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至今没有开展全面综合的调查与评估。笔者不经疑问,这个大坝修了,黄河里的土著鱼怎么办?这么大一个工程,对该区域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物多样性究竟有何影响?

先说说鱼的问题。

黄河里生存着一种被宁夏和甘肃当地百姓称为“鸽子鱼”的本土鱼类。实际上,“鸽子鱼”指的是黄河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北方铜鱼(Coreius septentrionalis)。北方铜鱼本来产自从黄河下游的河南省到上游青海省的大部分河段。但是由于近几十年来黄河水质的污染,非法捕捞等原因,尤其是干流一系列水电站的建设改变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北方铜鱼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数量急剧下降,从原本的经济鱼类变成了珍稀濒危物种,已多年不见踪影。例如上世纪70年代宁夏青铜峡大坝建成后,淹没了其在上游的产卵场、阻断了洄游线路,使得黄河宁夏吴忠至石嘴山段的北方铜鱼种群数量骤减,已近三十年不见踪迹。90年代“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始修建后,黄河下游河南段的北方铜鱼也随之消失。有鉴于此,北方铜鱼的濒危等级从“濒危”上调为“极危”,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随着“羊曲水电站”等一大批“黄河上游水电基地”所属的水电站纷纷建成蓄水,原本栖息着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黄河上游的河谷已经成为水电林立的大水库,而中游“晋陕大峡谷”也被水电大坝“梯级开发”了。

目前,整条黄河除了一些无法修建水电站的平原地带,只有宁夏中卫至甘肃白银这段黄河还保留着天然的面貌,保留着最后一百多公里北方铜鱼能够生存的原生环境和栖息地(也是所谓“黄河最后一段可修建高库大坝的河段”)。而根据《黄河鱼类图志》记载,北方铜鱼“以兰州、宁夏青铜峡一带的中上游河段为多”。因为这一河段的黑山峡、红山峡等峡谷中天然河道才能拥有急流、以砂石为基质的浅滩和诸多天然生境,为北方铜鱼的繁殖和生存提供了必要的场所。而这一段河谷因为地势险要、交通不便,也成为历次考察难以涉及的区域,很可能存在着黄河最后但未知的北方铜鱼种群。北方铜鱼的人工养殖技术一直未能攻克,所以一旦“黑山峡水利枢纽”建成蓄水,北方铜鱼在整个黄河,整个中国,整个世界最后能够繁衍的生境将彻底消失,这个物种无疑会步长江白鱀豚、白鲟等水生生物的后尘。

一个曾经被视为黄河里最为味美,曾作为贡品上贡朝廷的“经济鱼类”,竟然因此而走向灭绝,岂不令人扼腕痛惜?

文章图片1

北方铜鱼(学名:Coreius septentrionalis),引自:《黄河鱼类图志-鮈亚科》

而北方铜鱼并不是唯一受到影响的黄河珍稀特有鱼类。北方铜鱼踪迹难寻之后,另一种和它亲缘关系很近的黄河特有鱼类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开始被当地百姓当成了“鸽子鱼”。大鼻吻鮈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宁夏黄河青铜峡至石嘴山段也是大鼻吻鮈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了调节黄河的流量,“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彻底改变下游黄河宁蒙段河流水文的天然节律,包括汛期与非汛期的流量、水文、理化性质、含氧量等多种指标。这些将对黄河青铜峡至石嘴山段生存的包括大鼻吻鮈在内诸多的鱼类的繁殖、索饵等生存造成难以预估的潜在影响。虽然黄河青铜峡至石嘴山段的大鼻吻鮈因为青铜峡和沙坡头大坝的阻隔作用已不会洄游至黑山峡河段,“黑山峡水利枢纽”的修建对其的影响看似不如北方铜鱼来得直接,但是如此巨大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其对河流水生生物的影响不光体现在淹没区,也会通过改变天然的水文性质波及到下游。

文章图片2

大鼻吻鮈(学名:Rhinogobio nasutus),引自:《黄河鱼类图志-鮈亚科》


此外,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黑山峡水利枢纽”的淹没区与“黄河卫宁段兰州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黑山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景泰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甘肃平川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几乎全部重合。在黄河其它河段尤其是原本特有、濒危鱼类较为丰富的上游河段因为水电开发已经没有原生生境的背景下,黄河黑山峡、红山峡河段是这些珍稀濒危特有鱼类最后的避难所。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在这里设立了如此密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但是,关于“黑山峡水利枢纽”对这一河段鱼类保护的影响,一直未见诸讨论,是不应该的。

再说说黑山峡生物多样性本底的问题。

甘宁交接一带的黑山峡、红山峡河谷,自古就是交通不便、人迹罕至之处。但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峡谷地带往往成为了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避难所。但同样因为交通不便,这样的区域也在历次的科学考察中被忽略。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相应的科学研究尤其是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相比于全国其他地区较为薄弱。关于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少数的研究也仅仅集中在祁连山、青海湖、贺兰山、六盘山、沙坡头等少数几个“知名地点”。因此,对于黄河黑山峡、红山峡等河段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至今仍不清楚。除了北方铜鱼等珍稀特有鱼类,是否生存着一些未被学术界发现的狭域分布的动植物类群尚不清楚。因此,在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本底尚未被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就推动该项目“早日开工”,是违背科学的,也是违反中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的主要原则。

最后谈谈规划中的“灌溉”对生物多样性潜在影响的问题。

“黑山峡水利枢纽”修建的理由之一就是可以开辟新的灌区,“再造一个塞上江南”。而事实上,这是以淹没甘肃景泰、靖远两县河谷地带优质肥沃农田为代价,用珍贵的黄河水去浇灌宁夏中部干旱区土质较差,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本就不适宜长期耕作的土地。据公开资料报道,这些土地“含沙高、粘土有机质含量少、可溶盐分多、质地粗松、保水保肥能力低,灌溉极易引发次生盐碱化。在该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垦,将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层,造成被开垦区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迅速加剧,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黄河中下游,甚至对首都周边的生态环境都将产生重大危害。”而这些区域,同样是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研究空白较多的区域,但就目前有限的调查,也发现了栖息着鹅喉羚、兔狲等代表西北地区东部干旱与半干旱区域的国家保护动物。而宁夏的中部干旱区也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很容易因为不合理的开垦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以淹没上游河谷地带相对优质耕地为代价,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冒着生态环境退化的风险用宝贵的黄河水新开辟灌区,既不符合国家对于基本农田实行保护的政策,也违反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以水定地、以水定人”的原则,也对该区域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潜在的不利影响。不科学、不经济、也不环保。从“全国一盘棋”和黄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是得不偿失的。

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之所以能够争论近半个世纪而未能建设,不仅仅是因为甘肃宁夏“两省的利益之争”,更重要的是该项目涉及到了水电移民、地质和历史文化遗迹、工程本身因为地质条件的安全性等众多问题。而现在应当对之前一直被忽视的北方铜鱼、大鼻吻鮈、兰州鲶等诸多黄河珍稀特有鱼类和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科学、全面地评估。在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应当也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流域综合保护的角度,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重新审视该项目的必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