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的“危机”:渔获不到全国2‰,为何不咬牙禁渔10年?

 云语禅心 2022-10-12 发布于河南

说起“鸽子鱼”,黄河沿线的居民想必都听说过这条鱼的大名。和长江的“三鲜”相呼应,“鸽子鱼”在黄河的名贵鱼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名气可与黄河鲤鱼、黄河刀鱼相媲美。

在上世纪60年代,“鸽子鱼”曾是黄河中游常见的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备受追捧。宁夏流传着一句渔谚:“天上的鹅肉,山里的鸡,比不过黄河的鸽子鱼”,从中足以看出“鸽子鱼”肉质的鲜美程度。

文章图片1

进入70年代,“鸽子鱼”的数量开始减少,产量呈降低趋势。1986~1987年的调查显示,“鸽子鱼”在单个捕捞季的产量已经下降到150kg左右(河南段),而且大多都是老龄个体。90年代以来,河南段的资源调查中再也没有发现过“鸽子鱼”。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鸽子鱼”成为了黄河中的稀有鱼类,专业的捕捞队也反映很难捕捞到“鸽子鱼”了。更糟糕的是,“鸽子鱼”绝迹的趋势并非在单一河段才出现,而是呈现出从中游向上游扩散的趋势。2005~2007年,我国科研人员在黄河上游的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展开摸底调查,同样也没有发现“鸽子鱼”的踪迹。

文章图片2

销声匿迹30年,“鸽子鱼”到底是什么鱼?

“鸽子鱼”的学名是北方铜鱼,别名叫沙嘴子、尖嘴鱼,是黄河特有的鱼种,主要分布在宁夏中卫到甘肃靖远大约200km的河段内。在我国,铜鱼属的鱼类只有3种,即北方铜鱼、圆口铜鱼、铜鱼。这三种鱼曾经都是重要的捕捞品种,产量相当可观,如今都已变成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物种。

与黄河中的其他土著鱼相比,北方铜鱼生长速度较快,仔鱼在当年冬季就能长到18~23公分,体重可达86~170g;3龄鱼的体长超过30cm,体重一斤以上。80年代时,曾有渔民在兰州七里滩河段捕捞野生鱼苗驯养,35天内就净长了2倍,算是开创了饲养北方铜鱼的先河。

文章图片3

但遗憾的是,我国至今还未突破北方铜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养殖产业更是无从开端。由于稀有少见且肉质上乘,“鸽子鱼”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一斤能卖到700元,即便如此也是有价无鱼!

据记载,“鸽子鱼”的巅峰产量曾高达5万公斤,种群数量相当庞大。在中卫、靖远等河段,两岸渔民还发明了“打混鱼”的捕鱼方式。每年7~8月份黄河进入汛期,泥沙翻涌,溶氧骤降,鱼鳃被泥沙堵塞,导致呼吸不畅。

这时候“鸽子鱼”被迫游到水体上层呼吸,背鳍、尾鳍均裸露在河面上,很容易被发现。渔民见机划动船桨,直接用木棒敲击捕鱼——能用这种方式捕鱼,足以说明北方铜鱼资源丰富度之高!

文章图片4

“鸽子鱼”为何陷入濒危?

至于北方铜鱼濒危的原因,长期的酷鱼滥捕固然难辞其咎,但影响更大的还是黄河中游梯级水电站的修建。

黄河中游有八大水利建设规划,其中“资历”最老的当属三门峡大坝。三门峡大坝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坝”,1961年就已建成;90年代末,我国又修建了万家寨大坝、小浪底大坝等水利枢纽,进一步完善了调水调沙体系。

文章图片5

这些大坝有兴利的一面,总体利大于弊,但带来的生态影响也应客观看待:鳗鲡、“鸽子鱼”等洄游性鱼类是直接受害者。亲鱼的洄游通道被阻断,产卵场的水文环境也发生变化,受精卵无法顺利孵化。

还是以“鸽子鱼”为例,其鱼卵属于漂流性卵,比重稍大于水,但漂浮状态不会下沉。漂流性卵的孵化需要满足两大条件:第一是河水要有一定的流速;第二是要有足够距离的敞水河段,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的漂流之后才能孵化出来。

文章图片6

但在梯级水坝建成后,河流的自然连通性被切断,漂流距离大大缩短,河水流速也变缓。即便有少部分亲鱼能够顺利产卵,受精卵最终也会下沉到库底,缺乏溶氧,导致孵化失败。

事实上,水坝的兴建给黄河生态带来的几乎是全局性的影响。客观来看,“鸽子鱼”的命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反映出了黄河渔业资源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包括黄河鲤鱼、兰州鲶等“大宗鱼”。

文章图片7

据渔业部门统计,黄河流域的渔获量已经下降到4.6万吨。我们都知道,当年长江的渔获量下降到10万吨时就已经触发警戒,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相比之下,黄河的渔获量比长江还要惨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淡水水产品的年产量为3000多万吨,黄河能提供的渔获物还不到全国的2‰,曾经的“菜篮子”已经辉煌不再。

文章图片8

和上世纪80年代相比,黄河大幅度缩水的可不仅仅只有产量,还有鱼的种类,这种变化在黄河的上、中、下游普遍存在。比如在黄河下游,2013年时研究人员设置了9个监测断面,最终只发现了27种鱼类,仅占历史总数的26.7%。这意味着黄河下游有七成以上的鱼类生存不容乐观!

文章图片9

视线再回到“鸽子鱼”。近年来,关于野生“鸽子鱼”的报道非常少见,较近的一则报道是2018年4月17日,黄河山东东阿县艾山段发现了几条“鸽子鱼”,是当地几十年来首次发现。另外一则是2014年10月12日,宁夏永宁县的一位渔民捕到了“鸽子鱼”,但数量并不多。

文章图片10

目前,“鸽子鱼”已被我国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令人振奋的是,黄河上游重点水域也已经开始“效仿”长江的十年禁渔,开始试行为期5年的长期禁渔,这将为濒危的黄河土著鱼创造新的庇护所。

有人或许会问了:既然黄河生态急需保护,那为何不像长江一样实行全流域十年禁渔呢?

从实际需求来看,黄河渔获量多年来持续走低,确实有必要实行长期禁渔。但问题是全面禁渔的难度很大,渔民转产转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还未准备充足。

文章图片11

另外,黄河全面禁渔涉及面广,渔政执法基础条件差,存在人员紧缺、执法监督力量薄弱、缺乏资金设备等问题,这些都是黄河十年禁渔的阻碍因素。

总之,黄河长期禁渔是大势所趋,但也只能由局部到整体,逐步试点推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黄河生态恢复,做好生态文章,“母亲河”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