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常规检验中异常情况及解决方法

 求真我gcvbmj6p 2022-01-24
图片
图片

血常规检验中异常情况及解决方法探讨

张海忠—浙江省龙游县人民医院

图片

图片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EDTA-dependent 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P) 

PTCP:EDTA盐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

这种假性低血小板计数会导致临床增加其他不必要的辅助检查(如骨髓检查),或引起临床误诊误治,甚至导致医疗纠纷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诱导抗凝血中血小板互相聚集、堆积和发生卫星现象,致使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不能准确计数血小板而使计数偏低。临床上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约为0.09%~0.21%。

什么时候要怀疑EDTA-PTCP?

■ 首次PLT计数<100x109/L

■ 随着标本放置时间延长结果越来越低

■ 缺乏PLT减少的临床表现

■ 仪器出现PLT聚集报警或直方图异常

例如:

图片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

图片

异常血小板直方图:

图片

如何证实PLT聚集?

■ 检查、复检标本:排除标本有凝块或RBC冷凝集,排除随机误差

■ 涂片染色镜检:观察PLT有无聚集

镜下聚集的血小板:

图片

图片

如何解决?

 加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可以纠正部分EDTA-PTCP
37℃水浴:可以纠正部分EDTA-PTCP

为什么可以用枸椽酸盐抗凝?

图片
图片

■  草酸盐可使血小板聚集,并影响白细胞形态,不能用于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

■  肝素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

用枸椽酸盐抗凝后血常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严重脂血影响HGB检测

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之间的“3规则”:

30 × RBC = HGB

 0.3 × HGB = HCT

影响血红蛋白比色的因素:

■ 高脂血症

■ 高球蛋白血症

■ 高白细胞 (WBC>30×109/L)

■ 高血小板 (PLT>700×109/L)

血常规

图片

生化:

图片

标本离心:

图片

这是为什么呢?

■ 大多数血液分析仪测定HGB是通过分光光度计分析,多采用溶血比色法,加入溶血剂破坏红细胞,将血红蛋白释放,然后测定溶液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进行计算。

■ 乳糜血呈浑浊状态透光性差,导致吸光度增加,干扰HGB测定,因此导致HGB测定结构增高,同时使计算参数MCH、MCHC产生假性升高  

■ 乳糜血一般不干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尤其是基于阻抗原理的血细胞计数仪。

如何解决?

■  本程序适用于HGB升高与RBC不成比例,MCHC>380g/L,仪器提示乳糜血标本。

■  为克服乳糜血对HGB测定的影响,采用直接计算法和血浆置换法可以有效的排除干扰。 

  直接计算法:

  1、将标本以400 x g 离心2-3分钟,观察血浆性状;

  2、若为严重脂血,吸出150-200µl血浆于洁净塑料试管,再将血浆上机进行血细胞计数,

  3、检测脂血浆Hb浓度;

  4、记录RBC、Hb、HCT纠正前参数;

  5、按以下公式计算Hb和RBC相关参数:

       Hb校正值=Hb纠正前-Hb血浆*(1-HCT纠正前)

       MCH校正值=Hb纠正后/RBC纠

       MCHC校正值=Hb纠正后/HCT纠正前

  6、举例:

图片

■  血浆置换法:

  1、脂血标本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初次结果

  2、标本1000r/min低速离心5min

  3、尽可能吸走乳糜血浆,并准确记录量

  4、加入等量血细胞稀释液,轻轻混匀后,重复步骤2~3

  5、置换3次后,加入等量稀释液,轻轻混匀后上机检测

  6、取HGB结果替换初次结果,并换算出MCH、MCHC

  7、校正系数=(未经处理的标本红细胞数)/(置换后的标本红细胞数)

  8、HGB报告=(置换后标本的HGB)×(校正系数)

血浆置换后的标本:

图片

血浆置换后的血常规:

图片

注意事项:

■ 重度脂血标本首先确认是患者本身高血脂还是非空腹,或者使用脂肪乳剂。

■ 采集空腹标本

■ 使用脂肪乳剂患者在输注完后4小时后采血

■ 分析前因素引起的脂血是不容忽视的,对这些问题的识别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室误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冷凝集

冷凝集常见原因?

■ 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患者感染后第二周冷凝集素可达1:40-1:80或更高,第四周达到高峰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骨髓瘤等

■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 冷凝集标本特点:

RBC计数显著降低、MCHC极度升高,目测见血细胞聚集物附着于试管壁、且37℃水浴后聚集物可显著减少或消失的标本。

解决方法:

1、标本37℃水浴,快速上机检测

冷凝集血常规结果01:

图片

冷凝集血:

图片

水浴前:

图片

水浴后:

图片

水浴后血常规:

图片

2、预稀释法:

 适用条件:对于严重冷凝集标本,虽然预温可以促使凝聚的RBC解聚,但按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的手动模式上机检测时,仪器同样需要加入冷的稀释液稀释,从而也可能导致RBC再次发生不同程度的聚集,因此,对于部分高滴度冷凝集素标本,预温法可能纠正效果不够理想,采用预稀释法可以较好解决此问题。

■ 方法:仪器切换为预稀释测定模式,按照仪器设置的稀释比例(1:4或其他)稀释全血标本,预温标本2-3min后立即上机测定。该模式不需要再加入稀释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标本冷却可能导致的RBC聚集而影响结果。

3、血浆置换法(略)

--异常血常规检验结果处理小结--

■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我们应关注RBC和HGB的“3规则”, 同时还应关注MCHC、MCH和MCV的测定结果

■  在未知情况下发现血常规中MCHC和MCH明显增高,我们需要排除是溶血、冷凝集、高胆红素还是乳糜血等因素所致,并对症解决。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