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女触目惊心的伤疤:非自杀自伤离孩子有多近?

 昭德心理官方 2022-01-24

门诊最近来了一位很怕冷的小姑娘,她穿着长衣长裤。

陪伴她来的是妈妈,中年妈妈看起来很着急,不由分说的去撸小姑娘的袖子,孩子则死死的拽住。

即便这样,我也在母女俩的推搡中看到了孩子小臂上的一条条深深的划痕,手腕处是淡红色的疤痕,应该是不久前才长好的。

小臂上的划痕深深浅浅,有的已经结痂脱落,有的像小孩子的嘴微微的张着,是新的伤口。

青少年自伤目前是非常普遍的问题

这时的我让有些激动的孩子母亲退到了诊室外,开始与小姑娘进行沟通。

了解到小姑娘(杨蕊:化名)今年上高一,学习成绩中等偏上。

杨蕊对于医生的提问表现的很不耐烦:我和你有代沟,谈不下去。是不是看完我胳膊上面的划痕就可以离开了?

于是她将袖子撸到上臂,我虽然已经做好准备,但是看到这样的伤痕还是觉得触目惊心。

不夸张的说杨蕊瘦弱的小臂上有几十条长短粗细不等的划痕。

我问她:现在还疼吗?杨蕊的眼神明显一滞,眼里闪过一丝泪光。

其后她的态度变得缓和了一些。开始讲述她伤害自己的始末:开始的时候我们班有同学将自己划伤,并把伤口炫耀给大家看,并说俄罗斯有一个神秘的“蓝鲸游戏”。那时候我觉得他们很变态。

玩蓝鲸游戏的孩子在自己手臂上划出鲸鱼形状

后来的一段时间班级中的这种风气变得很猖狂。我的闺蜜一次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加之父母吵架便鬼使神差的划伤了自己。

我严厉的呵斥了她,可她居然说割伤自己后有一种奇妙的快感,有一瞬间感觉烦恼都消失了一般。

后来,我升入了重点高中,课业压力增大,并且同学之间的竞争特别激烈,这种压力的环境让我窒息。

我如何调整也回不到初中的状态。那段时间我觉得生活真的很无聊,认为未来也没有什么希望,我不知道我这么努力的逼迫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我好像变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对什么都淡淡的,没有喜怒哀乐,我就像一个傀儡一样拖着躯壳在人世间行走。

这种没有“感觉”的感受让我特别痛苦,脑海里突然闪现闺蜜的话,于是我试着用笔尖第一次划伤了左臂,那一刻我真真实实的感觉到了痛,这种痛苦证明了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让我再一次拥有了“存在感”,自此以后我就开始了自残行为......

《悲伤逆流成河》里有抑郁症的易遥

高中生杨蕊的行为是一类在儿童青少年中发病率很高的一组情绪和行为障碍——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e self-injury,NSSI)。

什么是非自杀性自伤?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在没有自杀企图的情况下直接而刻意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反复性、蓄意性、间断性为特点,以用利器划伤四肢、用双手砸玻璃等、用火烧伤自己的皮肤、组织、毛发等为主要表现。

在我国的检出率约为11%~23%,到目前为止我国青少年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人群大约为1360万至3000万左右。

这在青少年中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青少年出现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原因?

我国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多出现在青春期的早期和中期(14-15岁是NSSI发生的高峰),并会持续到成年早期。    

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年龄较小、饮酒、抑郁、遭受虐待、有 NSSI 史、有自杀企图、父母婚姻变故均是青少年发生 NSSI 行为的危险因素。

女性青少年较男性青少年更易发生NSSI,这可能与女性青少年情感较细腻,内心较为敏感相关。青少年期作为人生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其独特性。

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渴望被别人认可,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进而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敏感。饮酒、自伤行为不仅可以释放压力,也是一种渴望获得他人关注的方式。

无助、无望、无价值感是青少年自残的主要内部原因,很多自残是青少年自杀的“准备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因为疼痛而放弃自杀,而反复的自伤行为可能导致更高的疼痛耐受性,从而减少对死亡的恐惧,从而使他们实施自杀行为。

用烟头烫伤自己的青少年

上面我们说了内因,下面我们说一下外部环境因素对于NSSI的影响。

童年遭受虐待,不论是躯体虐待还是精神虐待,都是孩子长期的应激源,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同样会影响其精神状况,有研究表明,遭受躯体虐待的种类越多,发生NSSI的风险越大。

而家庭功能不足,其中包括父母离异或丧偶,均为导致儿童青少年发生NSSI重要因素。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处于这个时期时,我们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建设。

现阶段的很多青少年虽然躯体年龄达到一定水平,但心理年龄停滞,故而需要监护者和教师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避免悲剧重现,我们要怎么做?

第一,关注情绪,尽早就医。

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多存在抑郁、焦虑情绪。

而这些情绪的最直接表现便是“厌学”、“拒绝上学”。

很多家长来到门诊的主诉便是“孩子不去上学。

询问孩子是否有情绪方面的问题,多数家长表示没有发现。或是说“她从来也不说学校的事情”“回到家就关上门写作业,很少与我们交流”。

还有一些孩子变现为特别脾气暴躁,打骂家长。一些女孩子表现为无原因的长时间哭泣或是一些查不出原因的身体不适。

当我们详细的询问孩子时,多数都会发现孩子存在抑郁或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有外部因素,如来自学校、同学、家庭带来的压力,也有一部分没有来由的情绪变化,孩子表示没有什么事情,但就是高兴不起来。

这时候作为家长我们要及时带孩子前往精神心理门诊或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缓解和治疗孩子的情绪问题。

当然前提是对于孩子系统的了解和关怀。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与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及时解决孩子的心理矛盾,培养正确的认知。

第二,构筑良好的校园氛围及环境

 儿童青少年在校读书的时间有时远远超出在家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所以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是养育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心理条件的温床。

中小学校要配置心理咨询室,任课教师要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及时通知父母,请专业人士介入进行干预,在疾病初期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是我们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目前心理疾病的多发性,现代社会的压力增加,负性生活事件给成人及儿童青少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故而我们应该更加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程度,在出现情绪问题时要有寻求帮助的意愿,不要使“心理疾病”、“心理咨询”过分污名化,即便有了情绪问题也不要有病耻感,要清楚的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不良情绪,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消化不良情绪带给我们的痛苦,而不是效仿那些伤害自己的手段和过激的行为。

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该停停了

第三,良好的社会教育。

目前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的生活被各种信息包围,我们的儿童青少年往往不能辨别什么是“正确”或“错误”,以至于跟风很多错误的“网络信息”,出现很多不良后果。

如在网上相约自伤、自杀。所以社会教育也是青少年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要给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树立良好的道德典型。

今日与大家浅谈了非自杀性自伤,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孩子的社会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位成年人为之奋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