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人祭祖分为家祭、庙祭、墓祭三种形式,有这些习俗

 文明苑 2022-01-24

祭祖,是祭祀祖先、宗祠的一种活动。山东人祭祖分为家祭、庙祭、墓祭三种形式。

家 祭

在家中,将载有远祖的族谱和近祖的神主碑取出,称“请主”。族谱悬壁上,神主碑则以辈分为序环列于供桌之上,长辈居中,后辈在侧。族谱,又名“影子”,填有祖先的名字,有的还在上下空白处彩绘起居饮宴图,为供奉远祖之物。近祖的“神主碑”,又称“牌位”,简称为“主”,以木刻成圆头或方头碑状,高尺许,镶木座中。“碑身”,简易的就是一层木板,讲究的用两层木板,内外皆粉为洁白,正面写“显考×(姓)公讳××(名)之神主”“显妣×(姓)太君之神主”等字样,下款写“神主”的儿孙之名,背面写“神主”的生卒年月日。“神主”用黑墨写定,只最后一个“主”字,空出上面的“丶”,需择吉日请先生“点主”,即用朱笔在空出“丶”的“主”字上加上那一点,且在“神主”两侧用朱笔画耳。

“题主”“点主”之仪极隆重,《临朐续志》曾记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尚流行的“题主”仪节:执事者就位,题主官进,升公座。孝子出庐,诣公案前,谢题主官,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四叩首,孝子回庐,题主官诣盥洗所,盥手,净巾,复公座。孝子捧主出庐,行诣公案前,执事者接主置案上,启椟,开函,出主,卧主,分主,执事者濡笔墨进,题主官秉笔题主,题椟面,题内函,合主,纳函,上椟。执事者捧主移孝子手,孝子捧主回庐,题主官送新主一揖,礼毕( 点主与题主仪节略同) 。

文章图片1

栖霞牟氏庄园的神主匣

盛神主碑的木匣,名为“神主匣”或“神主房”,以木雕为房屋状,漆为紫红,描金装饰。族谱与神主碑,平日收藏于壁龛中。

家祭地点,富户在“客屋”里,一般人家在居室的明间。富户有专用供桌,绣花桌围;一般人家往往以饭柜为供桌,过年时买一张白纸彩印的“桌围”贴在柜门上,以示隆重。家祭的时间、次数、祭祀礼仪,各地有所不同。1936年修《东平县志》记载当地家祭仪礼为:“每年朔望及先人忌日,于神主前设祭品,焚香、奠酒,家主率其家属,向神主行四叩首礼,祭毕,家主述其先人行状,诏告子孙,以示不忘。”家祭时还要诵读祝文,清乾隆间修《济宁州志》载有明太祖御制的民间祀先祖祝文: 维×年×月朔日,孝孙×,阖门眷属告于高曾祖考妣之灵曰:昔者相继鞠育子孙,怀抱提携,劬劳万状。每逢四时,交代随其寒暖增减衣服,撙节饮食。或忧近于水火,或恐伤于蚊虫,或惧罹于疾病,百计调护,惟恐不安。此心悬悬,未尝安息。使子孙成立至有今日者,皆吾祖宗考妣劬劳之恩也。虽欲报在之,莫知所以为报。兹者,节届春(夏、秋、冬),天气将温(凉、寒),追感昔时,不胜永慕。谨备酒肴、羹饭,率阖门眷属以献,尚飨!

此文在当时民间通用,相传很久。后来,一般家祭程序都简化了,各地风俗也不相同,有的“端午荐角黍,中秋荐月饼,时荐果品,忌辰设供,喜庆设祭”;“祭之时,设祭者或宗子,或尊者,率子侄礼服跪拜,炷香奠酒,四叩首再拜,妇女则世家致祭,庶人惟新妇、年节”。有的“祭则设几筵、罗酒馔,再拜稽首而已”。大多数地方,一般人家只在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冬至和祖先忌日举行家祭。设家庙的户,则将家祭改为庙祭。

文章图片2

枣庄市薛城区田氏祠堂内的祖先田完塑像

庙 祭

在家庙中举行,一般只在年节时才有阖族祭祀的仪式。家庙又称“祠堂”“宗祠”,烟台市区内明代所建的奇山所城内,则又称之为“社房”。《莱阳县志》载:“士庶皆有家庙,藏其先世遗像、谱牒、木主,以时祭。”从前庙祭习俗是:“每年春秋致祭,多以春分、秋分二节。即古人春祠秋尝之礼。届期扫除庭宇,清理豆殇,设果品祭席,焚香奠酒,由族中长者,率族众一体行四叩礼。祭毕,在祠中宴饮,以敦族谊。”后来,通行年间庙祭,族新娶之妇在认亲族之日往拜家庙认祖宗。烟台福山一带,结婚之日,女婿必往岳家亲迎,亲迎时必先至岳家的家庙设供拜祭,有岳家族长同往,告诉祖宗之后,才可娶走新娘。

家祭与庙祭共用一种“荐麻谷”的礼仪,从前曾流行全省各地。《潍县志稿》有记:“中元先期十四日夕祀祖先于堂,有家祠者则于家祠。祭品外并列麻、谷,祭毕,将麻、谷抛向临街屋上。盖以麻为织者所需,谷乃耕者所获,以之敬祖先之前,系告秋成有象,无饥寒之虞。”

墓 祭

墓祭,又称“上坟”“烧纸”。墓祭场所在先祖茔葬之地。其地称为“坟地”或“茔地”。近支祖坟称“祖坟”,始祖、远祖祖坟称“老茔”。墓祭在礼仪、祭品方面都比庙祭简单,只能算作庙祭的辅礼。其主要内容是化纸钱和添新土,但习俗各地有所不同。《昌乐县志》有记:“列为祀节者,曰清明,曰七月十四(或七月十五),曰十月一,此三节外,又有夏时荐麦,年节致岁祭,忌,同上墓……墓祭则于祖先(坟前),焚化冥镪,奠以清酒,供以馐馔、果品等物,必诚必敬”。即墨一县之内,墓祭也不尽相同,《即墨县志》有记:“岁荐时享,有用元旦、'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者,有用元旦、上元、中元、仲秋、冬至者,清明、十月朔及忌辰,皆祭墓。”有的地方还有“于田中耕作者,必取饭以祭”的习俗,“示不忘本也”(《寿光县志》)。较普遍的是:年初一,阖族至祠堂祭祖后,族中男子集体往老茔拜祭。拜祭礼仪是:在坟上压一张黄表纸,名为“压纸”,于坟前设供,大家用抬盒(又名“食盒”),小家用挑盒,焚香、烧纸、奠酒(后多有以水代之者),全体叩头拜祭。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傍晚,到近支祖坟“上灯”(又名“送灯”),用面或萝卜、胡萝卜做成各式灯盏,一一送至各祖墓前点燃,必待都燃明之后始拜祭,俗谓“给老祖宗送灯照着捉虱子”。清明节扫墓,先一日往坟头上添新土,名为“添坟”,当日设供祭拜,名为“上坟”或“上春坟”。农历十月初一又上坟,俗称“上秋坟”。有的地方(如滨州一带)上秋坟时,要剪纸为衣在坟前焚化,名为“送寒衣”。还有的地方,族中青年娶妻后,家中女性长辈领新妇去祭祖坟,名为“上喜坟”,坟上压纸用红纸,坟前焚化的“锞子”(“锞子”,用两张椭圆形小纸糊为中空一体,状如银锞,上面贴小块金银箔,以线穿为长串,“锞子”之间都间以纸卷细筒,名为“柱儿”)也有易白纸为红纸的。另外,莱州、长岛等地有在农历除夕和七月十五午后,到祖坟请祖宗回家过年节的习俗,在祖先坟地,鸣锣,放鞭炮,还大声呼唤着祖宗回家。

文章图片3

刻有族谱的墓碑

谱牒 山东称家谱、族谱、宗谱、谱书、谱影子、老地老母,古称家牒、家乘。家谱的形式,有订为书册的,如民国间所修《孔子世家谱》为四集一百零八卷;也有只一张图表的,民间艺人绘制的族谱称“大画”。有些大家大族的族谱除记载世系各代人名外,还记载重要家族成员的事迹。

文章图片4

清同治庚午年增修版《栾氏家乘》

修谱向有“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修”之例,大修时一般选为甲子年。修谱一般有出榜、集资、纂修、刊印、领谱等程序,而在领谱时均有祭告拜谱的仪式。有的地方还请鼓乐班子,船居微山湖上的船帮修谱时,要拢上几条大船让“窝班儿”端鼓腔艺人唱上几天。

另外,立谱过程中常见认古代名人为始祖的习俗。龙口淳于一族,明清时立谱,上溯至隋末的淳于难、淳于朗,再往上至汉代名医淳于意、秦代的淳于越、春秋时期的淳于髡,均认作远祖。(选自山东省民俗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