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天才译者”金晓宇:值得我们学习的4个方法

 牵着蜗牛狂奔 2022-01-25

▲ 金晓宇和父亲

电影《美丽心灵》中,天赋异禀的博弈论大师,数学家约翰·纳什“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疾病”。

杭州50岁“无名译者”金晓宇,数十年与自身所患双相情感障碍共处,十年间用仅能看到的一只眼睛,完成了22部共600余万字的外文译著。

这是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艺术与现实的互文。

真实生活中,金晓宇、父亲金性勇、母亲曹美藻,两代人相互扶持走过风雨境遇,凭借信念与爱,保护着人之为人的体面。

在金晓宇身上,我们需要值得学习的4个方面:

一、全身心投入学习法

金晓宇家虽有电脑,从十几岁开始就不打游戏,那么电脑用来干什么?看电影,学习英语。我们知道学习语言最好是有人教,学的才更快,可是,金晓宇自学。每天听外语广播,这成了生活一部分。

在家期间,小宇自学了德语和日语,巩固英语。他认为学习语言的经验是相通的,最开始看德语教科书,然后看翻译相关的专业书,再之后读原文小说。“我学一门外语,至少要读20本原版小说。”金晓宇说。

有时原文看不懂,他就去图书馆拿一本又大又厚的字典查。在浙江大学图书馆,他看完了几乎所有德语和日语教材。

早期,他用收音机听广播。“在短波收音机上可以收听到英语和日语广播。我从小就用那台收音机,用了十多年,后来家里买了电脑才开始看剧,日剧看了60多部,就为了学语言。”

每次翻译时,他都先将原文通读一遍,再十页十页地翻译。每十页再次通读,每三十页做一次备份。翻译《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期间,导演的每部作品他都至少看了两遍,书中提到的电影细节还会反复对照。

小宇用过三台电脑。第一台是父亲花一万多元买回的大联想机,小宇发病时家里电器都被砸坏过,但没砸过电脑。还有一台崭新的、键盘上覆盖着一层保护膜的笔记本电脑,是表哥最近送来的。

二、相信重复的力量

金晓宇用十多年时间学习,看所有关于德语和日语的教材,看日剧60多部,为的是学习语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断练习,大量的重复刺激,就会激发我们的一些潜能。

我们缺的就是这种不怕辛苦,不断重复的学习精神。

▲金晓宇搀扶着父亲

三、用最笨的方法也许是最有效的

金晓宇自己看原版的外语书,看电视剧,将自己置身于外语环境中,看似很笨,实则很聪明。我们常常抱怨环境,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营造环境呢?

我想到了山东那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大衣哥”朱之文,自己向所有会唱歌的人请教,甚至自己读发身练习的方法,用一个小黑板抄歌谱练习,自己每天清晨到村子外的树林里练习发声,被人当做精神病。

大道至简。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然后苦练基本功。

从前的自媒体大神咪蒙,为了练习写作,就把看到的好句子抄下来背会。

▲ 右一:年少的金晓宇

四、触类旁通学习

方法一旦有用,金晓宇学了英语之后,开始学习德语,又学习日语。

的确有些方法都是相同的,我们只要学会舞刀,再学习练剑就一切简单多了。

我以前学习吹笛子,后来学习葫芦丝,很快就找到了感觉。

总之,“天才儿子”金晓宇这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应该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学习上没有捷径,但一定有最基本的方法,多读,多练,全身心的投入,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取得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