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十大元帅在长征时期都担任什么职务、发挥了什么作用

 冬不拉拉 2022-01-25

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个伟大奇迹,以长征为核心体现。长征不仅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产生了无穷尽的精神力量,而且划破时空,突破国界,如同神话般在世界范围广为传颂。

图片

伟大的长征精神

作为战功卓著的共和国十大元帅,他们很早就参加革命,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亲历者,同时也几乎都是举世闻名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见证者、参与者、领导者。在这场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史诗般历程中,共和国元帅究竟都担任了什么职务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他们是不是都参加了长征?

一、朱德——别人无法取代的朱老总

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朱德资格最老,是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后来带领部队上井冈山,合成著名的朱毛红军。此后,朱德担任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总司令以及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转移,开始长征。这时的朱德,除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职务外,还兼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负责红军军团战略部署和协调突围指挥。

血染湘江后,在中央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朱德在1934年12月12日召开的通道会议上,明确支持毛泽东提出的向贵州进军的意见。正是会议采纳了毛泽东进军贵州的正确意见,才避免了中央红军全军覆没的极度危险,真可谓“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图片

朱德与毛泽东在一起

在随后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朱德以其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身份坚定支持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同时严厉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左倾冒进主义”明确划清了界限,为毛泽东重回领导岗位、领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为了团结张国焘,朱德曾主动提出把军委主席职务让给张国焘,但毛泽东不同意,认为这一职务除了朱德别人无法取代,最后张国焘任职红军总政委。中央红军北上后,朱德以军委主席和总司令身份滞留红四方面军,冒着生命危险,同张国涛的分裂主义、叛党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党的团结。朱德在长征中曾三过草地,历经重重磨难,最后终于实现三大红军的胜利会师。

二、彭德怀,永远的彭大将军

彭德怀是仅次于朱德处在第二位的共和国元帅,是红五军的创建者。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带领红五军上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合,红五军后来扩编为红三军团,为坚持井冈山斗争和开辟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

图片

彭德怀初到陕北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彭德怀担任职务身份较多,除任职红三军团军团长外,还兼任一方面军副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指挥红三军团连续冲破国民党军的四道封锁线,随后血战湘江,掩护中央机关完成转移。遵义会议后,彭德怀带领红三军团参加四渡赤水作战,成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面对张国焘的拉拢,彭德怀不为所动,坚决支持毛泽东,果断率领红三军团随中央北上,并相继兼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等重要领导职务。

彭德怀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战术原则,在长征途中指挥部队打了许多大仗、硬仗、恶仗,多次在关键时刻使党中央和红军摆脱危险境地。在中央红军即将到达陕北之际,彭德怀指挥红军干脆利落地消灭了尾追的敌军,毛泽东为此赋诗赞颂:“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三、林彪——布袋里的锥子,头角锋利

林彪出身黄埔四期,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后起之秀。在南昌起义时,林彪还只是一名基层干部,任73团3营7连连长,南昌起义后,随同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在井冈山时期,林彪如同一只布袋里的锥子,很快崭露锋利的头角,其卓越军事才能受到毛泽东、朱德的注意和挖掘,如同坐上火箭般一路高升,由连长迅速上升为营长、团长、纵队队长、军长,并成为红一军团的军团长,与红三军团的彭德怀并驾齐驱。

图片

林彪在长征途中指挥作战

长征开始后,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作为中央红军的绝对主力,一直担任全军的前卫,掩护中央机关撤退。遵义会议后,林彪指挥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腊子口等诸多关键战役。

腊子口战役后,根据俄界会议决定,一、三军和中央直属队正式改编为陕甘支队,林彪担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守卫党中央胜利到达陕北。

四、刘伯承,堪称全才的元帅

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有刘伯承留学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是真正的科班出身,军事理论水平最高,带兵能力和指挥能力都很强,堪称全才,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如此深厚的背景和资历,使得刘伯承从红军初期的1932年起,就担任了红军和军委总参谋长的职务,但在长征开始前,由于反对博古、李德的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被降职为红5军团参谋长,主要负责执行后卫任务。

图片

全才元帅刘伯承

长征开始后,刘伯承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协助军团首长指挥殿后部队的后卫,与敌浴血苦战,掩护中央、军委和红军主力转移。血战湘江后的黎平会议,刘伯承得以复任红军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成功甩开了敌军主力,使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获得了一次难得的短期休整,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创造了条件。

遵义会议上,刘伯承坚决拥护毛泽东的主张,明确支持毛泽东重回领导岗位。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成功跳出敌人包围圈,刘伯承亲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保障全军渡过天险金沙江。1935年5月,刘伯承兼任红军先遣队司令率部进入大凉山,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避开了石达开当年的悲剧。

此后,刘伯承指挥干部团强渡大渡河,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因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刘伯承再度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降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和朱德在处境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军阀主义行为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团结教育红四方面军广大干部到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上来,促成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的会合。

五、贺龙,据说元帅编号是001

贺龙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五,但有资料显示,贺龙的元帅编号是001,排在朱德之前,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足以说明贺龙的资历够深厚。在南昌起义时,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所部的军事力量占起义部队的一半,担任了总指挥,是人民军队的真正创始人之一。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贺龙任红二军团军团长,后率部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带领的红六军团在黔川边境会师,并与任弼时统一指挥,发起湘西攻势,在十万坪、浯溪河重创敌军,兵围常德,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突围长征,随后开辟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图片

贺龙元帅

1935年11月,贺龙率领红二和红六军团从湘鄂边开始长征,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截,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红二、四方面军再度会师时,贺龙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听从朱老总指挥、拥护党中央的立场,在与张国焘的斗争中表现得有理有据有智,不但最后成功带领红二方面军顺利北上,还从四方面军中多要来了一个军,为红军会师立了大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红二方面军是红军长征中唯一没有损失的部队。

六、罗荣桓,身先士卒,坚持徒步行军

罗荣桓是毛泽东和湖南省委领导的秋收起义成员中唯一的一位元帅,也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最早和毛泽东相识相知的一位,是在星火燎原中锻炼成长为革命军事家和军队中最早、最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人。

图片

杰出的政治元帅罗荣桓

在长征开始前,罗荣桓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长征开始后,红八军团因战斗减员被撤销,罗荣桓调任总政治部巡视员。后随中央红军的后卫三军团过草地北上。到达俄界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在长征途中,罗荣桓身先士卒,将部队配给自己的骡子给伤兵使用,坚持徒步行军。

七、徐向前——“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徐向前和林彪一样,出身黄埔,但资历要比林彪高,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林彪是四期毕业),同时也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位来自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位,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

图片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

徐向前长期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后,徐向前担任红军前敌总指挥,曾获金质红星奖章。在中央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军阀主义斗争中,徐向前心向中央,但却身不由己。

对于中央红军独自北上,当听到“打不打”的请示时,徐向前做出“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的清醒决断。在关键时刻,徐向前凭着坚强的党性原则,顾全大局,稳住了阵势,避免了一场自己人打自己人的灾难,保护了党中央的安全,维护了红军的团结。

中央红军北上后,徐向前重返四方面军。1936年7月,四方面军与二方面军会师后,徐向前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同年8月,再次率军北上,指挥了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10月9日,徐向前率部抵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促成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

八、聂荣臻,“陕北有一个根据地”

聂荣臻于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和红军东路军政委,参与指挥漳州战役,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长征时,聂荣臻先是任红一军团政委,和林彪一起指挥红一军团担任红军主力的开路先锋,率部先后突破国民党第一、二道封锁线,并在危急形势下,力排众议,率部抢占九峰山,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有效保障了中央纵队左翼的安全。

图片

率先获悉陕北有个根据地的聂荣臻

1935年5月,聂荣臻任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刘伯承一起,率部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抢占安顺场,组织突击队强渡大渡河。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聂荣臻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5年6月,在列席两河口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聂荣臻拥护中央关于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方针,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1935年9月中旬,聂荣臻与左权指挥红4团攻占天险腊子口,并乘胜占领哈达铺,为红军再次打开了北上通道。

在哈达铺,聂荣臻偶然从国民党《山西日报》上获悉陕北有一个根据地,并把这一天大的喜讯急告毛泽东。毛泽东决定挺进陕北。1935年10月,聂荣臻与林彪率先遣队进入陕北苏区的吴起镇,从此结束了中央红军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九、叶剑英——关键时刻为党为革命建立大功

叶剑英,于1931年初到达中央苏区,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即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闽赣军区、福建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参与指挥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战役。在此期间,还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图片

为革命建大功的叶剑英

长征开始时,叶剑英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遵义会议后,叶剑英调任三军团参谋长,后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

面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并企图危害党中央的严峻形势,叶剑英保持了高度的政治敏感,率先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并立即报告毛泽东,使得党中央得以迅速脱离险境。在长征中的紧急关头,叶剑英保护了党中央,屡次得到毛泽东的称赞,称“这是叶剑英在关键时刻为党为革命建立的一个大功”。

1935年9月,叶剑英任由一、三军团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参谋长,胜利达到陕北。

十、陈毅:“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早在南昌起义时,陈毅就被周恩来任命为第11军25师73团政治指导员,后随朱德一同上井冈山,一度成为井冈山的三巨头之一(毛泽东、朱德和陈毅)。

在长征开始前,陈毅担任西方军总指挥,率部配合红军主力作战,并被任命为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

由于在1934年的一场战斗中负重伤,陈毅被留在江西苏区,未能参加长征,成为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没有参加长征的元帅。

图片

未走长征路的陈毅元帅

陈毅没参加长征,在红军主力离开后,面临的危险和艰苦一点不亚于长征。陈毅留在苏区,领导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坚持了长达三年极其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谱写了“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诗篇,不仅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红军主力的战略行动,为中国革命在南方保留了火种,还树立了新的战略支点。

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对于过去,我们始终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在那场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史诗般历程中,十大元帅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担任何种职务,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面临多大危险,都始终坚持原则,坚守理想,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和才能,闯过一道道关隘,克服一道道险阻,最终赢得了伟大的胜利,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奋勇前进。



关注二两,生活越来越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