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锦》第二章 004 庄台上最时尚的女孩

 百荷书房 2022-01-25

家大喜事不断。说起来还有一桩喜事在等着他们呢?

原来高保友的幺子丑儿也要结婚了。别看他是幺子,在父母的眼里,他还没有长孙安安宝贝。父母年龄大了跟大儿媳同一年生的老幺,总觉得有点尴尬,家人不说,自己感觉也不好意思。从此奶奶不再下地,而是在家抱孙子安安,带着幺子丑儿。丑儿本来长得不丑,只因和长孙放在一块,比起来真可说是名副其实的丑儿了。你看,安安长得细皮白肉,齐头大耳,肩宽胸阔,一米八三的个头,最像老爷子,真是隔代传。而丑儿又黑又瘦又矮,一是婆婆近四十岁生孩子,没有奶水,只有吃饭,怎能和二十多点生孩的媳妇比呢?而安安既吃饭又有奶吃,自然长的细白高大,丑儿和他比恰恰相反,叫他丑儿没错。

他们同时入小学,侄子安安读完高小,接着考上了县卫校,顺利地当上了村里的赤脚医生;而幺叔呢,他自小一上学就头疼,高小没有毕业,就回来放牛割草挣工分。后来,三哥高举手把手的教会他记账,好不容易才胜任小队会计。

到了结婚的日子,丑儿高科一点也不急,只管记他的账簿。他是个特别憨实的人,跟大哥一样,做活时随心,学习时头痛。在生产队劳动,他任劳任怨,从来不讲价钱。社员信任他,就像当年选大哥当饲养员一样选他当会计,中间他记账又头疼过,要推掉会计,但社员们不答应,一直干到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联产责任制为止。

随着选定的五月初八的好日子到来,高家的三栋四合院内又忙碌起来了。

人来人往自不必说,就说新娘子来的那天早上吧!奶奶背着玉锦站在台头边那棵大椿树下,朝着东大路望。不一会儿,人就到了路坝头前。这时,有一帮子人提前摆好了凳子,要新娘走鹊桥,通过凳子上庄台。奶奶只顾往远处东路看。玉锦见接送新娘一行人到了台下,就在奶奶背上用小手指点:奶,奶,看,婶、婶……”庄台上下的人听了,其中一个中年妇女说:这孩子真灵,没人跟她说啊!她居然能叫出婶婶来,你说奇吧!这下逗乐了上下迎亲的人。多年后,幺婶对这件事还记忆犹新,只要见玉锦回老家,就拿出来说给她听。说周岁的她是如何的灵气,让人怜爱,不管大人小孩,只要见到她都会喜欢。

从四川回来的大叔高进,玉锦是从没见过的,可她跟着国顺哥一样喊:叔,叔叔,叔叔好!让一直在外的大叔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

在家信里,大叔高进早知哥嫂生了个可爱的小侄女,因此在回家前专程去成都买她穿的童装童裙。一到家,他就从包里拿出来,交给母亲,让玉锦穿上试试,合身不合身。母亲按照儿子话做,立马穿在玉锦的身上,惊叹着:天啊,这套小衣服真合身,简直是量身制作的一样,个人做也不过这样呢!我的儿,你真会买噢!

此前,这台上还没人穿过成品衣服,更别说亲眼见玉锦这合身的童装。奶奶还在想没人量身,咋会正合身呢!哪知人能根据一周岁、两周岁或各年龄段的健康孩子正常发育尺寸制作,买成衣只要知道孩子多大即可,准能选到最合身的衣服。

啥衣服穿在玉锦身上都好看。奶奶更是左看右看,觉得孩子像变了似的,成了个洋娃娃。这套服:上衣是白色的,配有一排金色的扣子,花边是针绣的;下裤是天蓝色带花样的绊子,有点像牛仔裤。这是大城市孩子的穿着,是当地人没有见过的新式童装,就是出入小县城开会的高举也不曾见过,更别说村里人了。

还有一件是粉红色裙子,若说哪套装穿着像洋娃娃,而这条裙子穿身上倒真像个小公主。家里人如看来村玩杂技的主角一样,品头品足地欣赏着。

人靠衣裳马靠鞍。且不说成人是如此,孩子穿着光鲜也有同样的美。玉锦穿上大叔买的衣服真是好看,大家都不知咋形容好了,只有啧啧地称赞。高进听着家人议论,心里窃喜,母亲当着大家的面,赞扬他会买小孩衣服,是相对他原在家那个顽皮劲。这个褒奖真是稀罕。高进心想:这才开始呢?以后每次回来就照玉锦的年龄买各样童装,再买双小皮鞋搭配,定有更好的效果,那才真叫你们眼睛一亮呢!。

他想着,又看了看玉锦穿的裙子,高兴地抱着玉锦就出了大门。他要让后院的大嫂二嫂看,肯定也会像母亲一样夸他会买小孩子的衣服,证明他不是在家时的顽皮小伙,而是真正的男子汉。

大叔高进的个头在兄弟中是最高的,像老爷子高保友年轻时一样,一米八三。在家时是个有名的玩家,上树掏鸟巢,下河洗澡,冬天溜冰……他那时上学不用心,但由于玩起有一套,吸引了周边一帮孩子跟着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他经常带着家里大侄子安安、二侄子大全、还有幺弟丑儿,玩到昏天黑地不归家。让两个嫂子不少责怪他:你多时能够像个叔叔的样子,带着侄子们学习呢……”现在,他才真正是叔叔呢,能够这样把小玉锦打扮得如此得体,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唉,让她们来后悔一下当年斥责他的话吧。想到这里,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到了后院,进了大门,高进就大声道:大嫂、二嫂,都在忙什么呢?他出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说普通话,好听。一听大叔的话,她们都从堂屋里走出来迎接,因为是一通脊六间的四合院,除院子的树,两家中间没有任何遮隔物,进大门只要说一声,两家人都能听见,差不多是异口同声答应:这时闲着,大叔来了。高进先走到大嫂门前,她已出来,头有点儿晃晃悠悠道:哎呀,你把玉锦抱来了,打扮得这样好看啊!来,快进屋,平时她可是难得上这院来,让我看看这个小公主啊!高进大嫂边从高进手里接过孩子边说。接着高进二嫂也走过来说:唉哟,你咋这样打扮玉锦啊?真没想到你还有这份细心,真可让我们另眼相看了。说这话时,她们瞬间想到他当年,那个顽童样子,把自家儿子带得也没有上成学。的确,给玉锦这样一穿着,难怪不让人惊喜地感叹!穿这粉红色裙子的玉锦站着不动时,简直就是一支粉色的小磨姑;若是走起来,就变成了粉红色的大蝴蝶。她四肢好似细而长的白莲藕,带在手、脚、脖颈上的银饰闪烁,浑身珠光宝气,倍加可爱,大娘抱住亲亲脸看着。一会儿,二娘接过来亲着,又从头到脚地看个遍。

大叔高进跟两个嫂子拉起好一会儿家常话。等他抱着玉锦回到中间院子大门时,孩子吐了,接着又拉肚子。奶奶一看孩子这样,心疼得不得了,连忙接过来用手摸摸额头,正发烧呢!她知道周岁多孩子是经不住这台头大风。况且,孩子平时出大门次数又不多,要是出去也是在天好无风时,一般都在屋内或四合院里走动着。加上穿脱衣服折腾半天,病情可想而知。她赶紧用葱头和姜放在一起煮汤给玉锦喝。高老爷子一旁说:这孩子性情温厚,活动少,平时抗寒能力就弱,怎抵得那个台头风口!肯定是受凉了,你们又给她这样穿换衣服,不折腾出病才怪呢?看咋的拾掇好呢!爷爷话里带着责怪和怜爱。

发烧的玉锦像是一根软面条,咋抱和放都是软软的,眼紧闭着,流着清鼻涕,昏睡不醒。用小勺子灌点葱姜水,又吐又拉,弄得全家都为她担心。大叔高进一句话也不再说,蹲在玉锦的床前,用手抚摸着她的脸颊,既心疼又难过,多想对她表白:对不起,我的小玉锦,要不是显摆让人看你穿裙子漂亮,也不会有这个结果,我真该死!是虚荣心作怪啊。

晚饭后,玉锦还没有退烧,仍然流着清鼻涕。母亲伟珍不时用热毛巾覆着她前额头和肚脐下的关元穴。这都是婆婆教她做的。还好,孩子终归退了烧,天快亮时,又恢复了要吃奶的习惯。

第二天一早,大叔高进就来床头看她,她用微笑迎接着大叔。

唉,玉锦,我的小宝贝,看叔叔的眼睛!说着,他瞪大眼睛,嘴紧闭,还指点着玉锦学着他瞪眼,看谁瞪得时间长,看谁眼瞪得大。为了逗乐,他跟玉锦还比眨眼,看谁眨得快。顿时,屋里荡起了叔侄女俩咯咯的笑声。

回家的这段日子里,高进一天也没有外出,就在屋里守候着侄女玉锦。这件事也提醒了大叔高进,让他记住以后回来多买玉锦穿的套服,少买或不买裙子。因有小秀姐的前车可鉴,家人不敢给她放凉,宁可暖点。她成年后一直也是这个习惯,也包括白天里不能折腾地换衣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