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进化普遍选择的是衰老,而不是永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网摘文苑 2022-01-25

永生似乎是全世界各种文化里都在追求的一种状态,为此古代的人们发展出了宗教,用来寄托死亡带来的遗憾。

文章图片1

而人类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抑制衰老,各种护肤品、保养品相继问世。当然人类在这条追求永生的道路上也吃了很多苦头,古人吃长生不老丹中毒,古人用的护肤品铅超标中毒。总之,罪是遭了不少,但依旧没有实现永生。

文章图片2

现代医学表明,人类以及地球上所有的高级真核生物都没有办法永生,这是对生命进化做出的妥协。既然选择了更高级的进化路线,就必须要舍弃掉一些,不能好处都占了。可为什么当初生物在进化的时候,普遍选择的都是衰老而不选择永生呢?

生命也曾经“永生”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都是一些单细胞,它们选择的方式是分裂出一个自己,因为是从原有的细胞复制粘贴了一个新的,新生的细胞与早先的那个遗传物质几乎一模一样,可以不严谨的说,这就是曾经的它。这个模式一直延续到最早期的真核细胞生命的诞生。

文章图片3

只是,事情不会总是那么完美,也许是早期的地球条件太过于苛刻,又或者真核细胞的结构在当时过于复杂,一些基因上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同之前复制它的细胞产生了差异,这个时候,它们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差异,它们就不再是同一个细胞了。

文章图片4

基因上的变化带来的是连锁反应,有些细胞偶然的变化让其产生了新的性状,比如进食速度加快,这让它更能适应当时的地球环境。这些形态各异的真核细胞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利用自己的不同特征,相互合作,久而久之,它们谁也离不开谁,从而形成了真核多细胞生物

文章图片5

这个时候的真核生物依旧采取的是分裂的方式,只不过在自私的基因的推动下,形态越来越丰富了,直到有两个真核生物,它们拿出自己一半的基因相互结合,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基因传递方式——有性生殖。

这种情况下,生物的永生已经被打破了,一个生物个体的后代只具备它一半的基因,已经算作一个新的个体,可还是有一类生物将永生走到了极致,那便是水母

文章图片6

水母的永生学

虽然真核生物演化出了有性繁殖,然而这个时候的地球生态系统很单一,还不具备真核生物想有性繁殖就有性繁殖的条件。为了让自己能够坚持到下一次繁殖,早期的真核生物依然延续原始的方法复制自己。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古老的族裔,刺胞动物

文章图片7

由于无法快速移动,早期刺胞动物选择将生殖细胞扩散在海水里,随波逐流,随缘结合。可是这样依然无法保障最大程度的结合。为了保障自己的基因库,它们会在有性生殖的同时,克隆复制自己。这种方式很像植物,可是植物好歹还有其他动物帮忙传粉,这个时候的刺胞动物比植物还要古老,根本就没有生物进化到这一地步。

文章图片8

既然没有,那刺胞动物就选择自己来!它们将自己的一些复制体脱离自身,让其进入海水里,刺胞动物第一次有了可以移动的本领。这些脱离的个体带着原本的基因,在茫茫大海里寻找同类,然后释放生殖细胞结合繁殖。这些脱离母体的个体叫做水母,而留在原地固守本盘的叫做水螅

文章图片9

水母完成繁衍后,受精卵发育成浮浪幼虫,这个时候它既不是水母体也不是水螅体,要等浮浪幼虫沉入海底后,才开始发育成水螅体,之后开出“花”,也就是水母体,让其去大海流浪,繁殖,形成一个繁衍环。水母与水螅本是同根生,因此它们之间的形态可以相互转换,这也造就了生物史上的永生传奇——灯塔水母

文章图片10

灯塔水母可以自由切换自己的模式,它可以选择变回水螅体,然后又复制出水母体。很多人类羡慕灯塔水母的永生,但如果告诉大家,这是用脑子作为代价换来的,还想永生吗?

文章图片11

放弃永生

水母固然可以做到永生,但它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成为了最低等的真核生物。水母没有大脑,没有思考,它连自己为什么捕食都不知道,一切的活动似乎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虽然水母的多样性也不遑多让,有250多种,但没有一种是顶级掠食者。水母是一个统称,它的生物分类是纲,相对应的就是哺乳纲、鸟纲等,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能在数量上吊打水母。

文章图片12

因为高级的真核生物,普遍选择了另一条进化路线——衰老。高级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两端有一种神奇的物质,它会在每次完成自我复制后,让每条染色体变短一点,复制次数越多,就越短,这个物质叫做端粒构成端粒的基因约有50~200个核苷酸,经过多次复制缩短到一次数量后,基因便不再复制,直到整个细胞衰老。

文章图片13

衰老改变了整个真核生物的演化,尤其是高级的真核动物动物们几乎完全抛弃了无性繁殖选用有性生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因重组的概率,缔造了丰富的基因多样性。从这个时候开始,生物的演化速度似乎被开了加速器,仅仅5亿年的时间,从寒武纪到新生代,生物从最初的形态到今天的千变万化。

文章图片14

衰老还让生物之间的竞争减少了,如果所有生物都像灯塔水母那样永生,同时还会繁衍制造出新的个体,这样,生物的数量会快速增加,同种动物之间的竞争加剧。当一定空间内的生物超过环境的负荷后,自然就会对其进行清理,对于种群而言,永生并不适合。

文章图片15

衰老刺激进化

永生是通过不停地复制自己产生的后代,这些后代的大部分基因与亲本是一样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一旦环境发生巨变,这种基因不再适应,那么毁灭就会是一个接一个,最后直接一锅端了。这个过程中当然会产生变异,但是别忘了,变异也是中性的,谁知道它的变异是好还是坏,一切都要环境说了算。而且,变异的概率是很低的,很有可能在生物灭绝的时候都没能等来一个变异。

文章图片16

有性繁衍在多样性这一方面更胜一筹,它们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将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碱基对互相交换,从而产生不同于亲本的性状。同时,生物本身还伴随着基因突变,这就相当于有性繁殖比无性繁殖多出了至少两倍的基因改变概率。

文章图片17

在自然的演化史中,一点点会慢慢变成“亿点点”,手快有手慢无,只有不停地适应环境,才能保证种群延续。永生反而会让生物进化的速度减慢,一步慢,步步慢。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这种落后会越来越远。

有性繁殖同时还伴随着衰老,衰老会让个体消亡,让出原本的空间,虽然有些残忍,但是很符合进化论的主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种程度上,衰老也是一种不适应环境,因此需要被淘汰,以维持生命所需的活力。

文章图片18

另一个引发衰老的因素是氧气,因为它会加速细胞的老化。氧气不是地球自带的,是在生命出现后进化出光合作用,然后经过十几亿年的氧化还原反应,最终才在大气中出现了游离的氧原子

文章图片19

氧气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是生命的源泉,相反,它是生命的大敌。氧气会无差别氧化金属、有机物、甚至其他气体,而生物就是有机物,氧气会夺走有机物中的一些元素,与之结合生成其他物质,且这个过程不可逆。地球上的早期生命第一次遇到氧气,便直接引发了大型灾难——休伦冰河期

文章图片20

生命们为了适应地球的氧气纷纷进化,才有了今天的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一种高效的能量转换机制,能够让生物的行动变得迅速。有氧呼吸诞生后,生物真正能够动起来了,动物变得名副其实。可是,一切进化都是有代价的,利用了氧气就要承担氧气对细胞的危害,这让原本就存在衰亡的真核生物,加速了自己衰老的过程。

文章图片21

人类渴望永生

既然永生不利于生物的进化,那为什么现在人类还要追求永生呢?原因在于人类进化出了文明,文明并非大家想象的美好,而是充满了贪婪与杀戮。回顾人类的历史,文明起起伏伏,一个文明倒下了,另一个文明就会兴起,然而重复不变的,是人类对资源的追求。

文章图片22

自古追求永生的人,手里都掌握着大量的财富,这其中还有一些人是王朝的统治者。与其说他们渴望的是生命永恒,不如说他们不舍得丢下这一切:金钱、权力还有荣誉。

然而,人类已经是真核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机制都早已在几亿年前埋下,细胞衰老这个过程已经根植入人类的DNA,积重难返,无法更改。所以,衰老是一个人永远逃不掉的过程,死亡是一个人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文章图片23

在科技不发达时代,人们普遍恐惧衰老,进而憎恶衰老,童话故事里的巫婆长相,放在现代也就是普通老太太,但在过去她十恶不赦。人类现在已经知道了生命的奥义,知道永生无法办到,那就只能尽可能地延缓衰老。医疗的发展功不可没,人类的平均年龄比起过去已经增长了很多。

文章图片24

生生不息

人类的科技永不会止步,既然知道衰老是由于染色体上的端粒变短导致,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科技将端粒的缩短停止呢?端粒的延长需要端粒酶,这种物质存在于造血干细胞、生殖细胞等比较活跃的细胞内,一般的体细胞是不具备端粒酶的。现在科技攻克永生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细胞的端粒酶放入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从而不让它们在分裂分之后变短。

文章图片25

可是永生真的好吗?且不说人类是否能够攻克这个技术,如果真的永生了,人类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就如水母追求的永生,付出了永远无法爬上食物顶端的代价,一辈子没有脑子,无知无感、无牵无挂,像一具行尸走肉漂浮在海洋里。

文章图片26

人类的永生和水母的并不一样,也许是属于更高级的永生,然而,不管高不高级,不都是碳链组成的有机物吗?既然自然选择了这条生命发展路线,那么一切就都在它的安排之下。

这个世界是守恒的,人类如果永生,那肯定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而正是因为这些衰老,构成了今天生生不息的世界,我们应该接受它,微笑面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