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的设置有学问丨《群书治要·礼记》

 情缘半岛 2022-01-25
图片

视频

音频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六集

全文共880个字,阅读需3分

  后面接着讲,说:“义简而备,礼易而法,去情不远,故民之从命也速。”

图片

  说这个“义简而备”,这个义理非常简单,虽然简单,却很完备。比如说,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我们用五个字就概括了,仁、义、礼、智、信。非常的简单,每一个价值观只有一个字,所以它易记、易行,很容易在社会上推行。

  但是这五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里边义理却深广无边,非常的完备。就拿“仁”这个字,既包括了“亲亲”,孝敬父母,也包括了“仁民”,仁爱百姓,还包括了“爱物”,对万物都有仁爱之心。

  那怎么样去行仁呢?孔子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个就是行仁的方法。培养人的仁爱之心,从哪里做起呢?还是从孝敬父母来做起。“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一个“仁”字,如果你把它展开来讲,那个义理就非常的丰富,非常完备。

  “礼易而法”,这个礼的设置很简易,但是虽然很简易,但是容易遵守。“法”,就是效法的意思。礼的设置很简易,因而容易遵守,容易效法。如果这个礼很繁杂,不容易效法,就会让人生起厌烦之心。

  就像我们现在提倡学习《弟子规》,很多人说这个《弟子规》太简单了,实际上虽然它很简单,但是它把一个人一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都概括全面了,有人把它比做“人生的交通规则”。如果你做人不守《弟子规》,就像开车不守交通规则一样,就会四处碰壁、横冲直撞,和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发生对立。所以做人不讲《弟子规》,这个人就不称其为“人”了,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所以中国古人,他做学问的态度都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他不是像西方人那样,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下面接着讲“去情不远,故民之从命也速。”古代的人设置“礼”是非常有学问的,它离人情不远,设置得合情合理,所以才让人们迅速地遵从它。比如说《礼记》,后面讲祭礼,说“祭礼”不能够设计得太频繁。为什么呢?如果频频地去祭祀,就会让人生起厌烦之心,人们就会对它粗心大意;同时,祭礼也不能够设计得太稀疏,如果好长时间也没有一次祭祀,人们就会疏忽了它,甚至把祭祀的事情给忘记了,生不起对祖先的敬意。所以“礼”要恰如其分,设置得合情合理,才容易让人遵守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