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礼要恭敬, 五伦方和谐丨《群书治要·礼记》

 情缘半岛 2022-01-25
图片

视频

音频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十集

全文共703字,阅读需3分钟

  “冠笄”。郑玄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图片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的加冠之礼,一般天子、诸侯,根据需要可以提前到十二岁。女子十五岁时行笄礼,也就是以簪束发。所以通过加冠、这个帽子,还是以簪束发,就可以看出这个是男的、还是女的,象征着这个孩子已经成年。通过这些礼来区别男女之分,这个就是“别男女”。因为男女本身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区别,在家庭中的职责也各有分工,所以才作婚姻、冠笄之礼来正之。

  在《礼记·昏义》中说:“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为什么特别强调婚礼要恭敬谨慎、尊重正式呢?

  在《礼记·昏义》中记载,在婚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五个步骤之中,每逢男方的使者到来时,女方家长都是在庙里,就是她家的宗庙中铺设几筵,然后拜迎使者于门外。进入庙门,宾主揖让升阶登堂,在庙堂上听使者传达男方家长的意见。为什么这么样的隆重啊?正式呢?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表示对婚礼的敬慎和郑重其事。礼由此形成男女之间的区别。男女有别,而后有夫妇的道义;夫妇有道义,而后才有父子亲情;父子有亲情,而后才能有端正的君臣关系。所以婚礼是关系到五伦关系的和谐。

  所以说婚礼是礼的根本,这个本,是从“人伦关系的开始”这个意义上讲的。虽然夫妇二人没有血缘的关联,但只有通过夫妇的结合、生儿育女,才产生了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缔结和开创了血缘关系。

  所以“男女有别”,两性通过婚礼的合法程序才能成为“有义”的夫妇;夫妻关系确立,父与子之间的纯正血缘关系才能明确,这就是“而后父子有亲”,家庭才能稳定;最后才能“君臣有正”,使得社会秩序井然,天下安定。在《中庸》中也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