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炉夜话》:止步于人生享受,在苦难中砥砺前行

 情缘半岛 2022-01-25

一、

人生,若要求进步求发展,就要懂得容纳困难,与问题并肩前行。

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皆有“为己”之心,但“为己”不应仅仅是奢侈淫乐,让自己沉浸在欲望享乐的温室之中,而是能够在苦难中成长,在逆风中前行。

只有让自己坦然接纳一些不那么“舒服”的生活,才能给自己锻造更好的生命力,

在生活中,我们都在以追求世俗之乐为乐,觉得满足了欲望,丰富了物质,或者过上极尽享乐的生活,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就是自己应该追求的人生,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人生能够追求的除了物质的满足与享受之外,还应该追求更高的东西,因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不应该止于世俗。

只顾享乐的思想和认识对我们不仅无用,反而会成为人生最后的禁锢。

其中有两方面的因素:其一,就是太过于贪图物质享受的人,终究会因为过度追求物质而给自己的人生埋下隐患。

人的痛苦和问题出自在哪里?其实更多的就是来自于自己的欲望不满足,而一个时常沉浸在物质欲望之中的人,就是在温室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欲望,让自己的欲望萌芽疯狂的滋长,这不就是给自己偷偷的埋下隐患吗?

比如当有一天,一个人的眼前所拥有的不能满足内心的欲望时,要么存身于痛苦之中,要么就会产生满足欲望的卑劣手段。

其二:有的人说,那我知足常乐,只追求简单安稳的生活,这可不可以呢?其实可以,但是你一样要为自己的轻易知足的安稳付出代价。

因为知足就是让自己止步在自己当前的境遇之中,而一个没有进步的人生是可悲的。

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的人生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奋力前行,才能在给自己的人生创造意义的同时,为这个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想请问,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只知道贪图眼前享乐,止步于世俗安稳的人生态度,真的对吗?

所以说,过分地珍爱自己未必是一件好事,不要在奢靡膨胀的生活之中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力,让自己变得不思振作,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哪怕自己眼前获取的安稳,最后也会成为未来糟糕的根源。

人生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产生于困境与艰难,继而表现得淳朴而又平和。

所以我们不要只是贪图于眼前的享受,要能够坦然接纳生活中那些看上去不太顺随心意的境遇,并将其当作磨砺自己的砥石。

二、

《围炉夜话》说:“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

平日将日常生活的花费减少一些,这是明智的做法,就是为了不至于让自己在物质满足的温室之中堕落颓废,人生立身处事之时,懂得容忍退让,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实则却是人生最高明的生活态度。

这种人生态度也符合了万事之中皆有阴阳辩证之理的规律,在人生中,看似好的层面中也有坏的因素,而看上去那些自己不那么愿意接受的状态,也藏着未来的福气根源。

有一次,滕文公面对强大的齐国将要在邻国薛筑城的时候,心里非常恐慌,他就去请教孟子,问孟子应该怎么做。

孟子这个时候就回答说:“以往周太王居住邠地的时候,狄人侵犯邠地,他们就迁到岐山之下去居住。不是选择去做的,实在是不得已啊。假如你行善政,后代子孙当中一定会有君王的呀。君子创业并传下统序,为了可以继承啊。至于那个成功,是天命啊。君王您对齐国人怎么样呀,你就竭力行善政罢了呀。”

孟子举出了周朝先祖太王的例子,也就是太王当时为了躲避敌人的侵犯,他体恤百姓,便到了岐山去避难。

孟子的这一番举例,意图是劝诫滕文公,当自己面对强敌的时候,不要与人争强斗胜,而是让自己与逆境同存,巩固内部,当自力图强之后,一切自然化解,这是一种忍道,这也是生存下去的必备法则。

我们把这个事例结合今天所说的道理放在一起去看,就会明白:大的成就和机会都藏在大的忍耐之中,这不是仅仅强迫自己去接受一个不愿意面对的局面,而是当自己走在成长路上的时候,要学会与那些不想面对的际遇同存,并且以坦然智慧的心态对之。

只有这样,才能在事物的对立面中汲取到有用的养分,这是给自己成长提供养料的重要根本。

每一种人生都会不得已地去面对一些什么,不管你多么努力,都不可能突然改变既定存在的局面,而我们应该去做的,就是坦然接纳那些改变不了的东西,与自己不想面对的局面共存,以此作为根本,继而在看似糟糕的局面中逐步成长,最后凌驾于痛苦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