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口民政2021年工作综述:践行为民初心 托起民生幸福

 乐康居 2022-01-25
图片
2021年,海口市民政系统深刻把握“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职责定位,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以改善民生、服务基层、兜底保障为根本着力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质量,推动形成更加坚实的兜底保障、更为丰富的民生福祉、更贴基层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彰显新时代海口民政人的新担当、新作为,让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广大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交出了一份暖暖的民生答卷。
图片
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
民生兜底有保障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感
“多亏了兜底保障,才让我们家日子过得好多了。”龙华区龙泉镇元平村脱贫户吴桂兰感慨地说,儿子结婚后租房居住,但儿媳属肢体一级残疾,刚生下孩子时,全家生活一时陷入困境。龙华区民政局低保中心工作人员及时上门了解核实情况后,帮助符合标准的儿媳及孙子办理了低保,犹如雪中送炭。
海口不断健全低保、特困、低保边缘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和“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救助机制,保持与乡村振兴等部门信息共享,强化数据比对及入户核查,保障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图片
龙华区滨海街道盐灶社区便民服务大厅。
2021年,海口市民政局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社会救助服务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梯度社会救助格局不断健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更牢,实现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以来,核查比对易致贫返贫人员共113户422人,审批纳入低保64户195人,纳入特困2户2人,认定为低收入家庭19户78人,给予临时救助24户93人。2021年,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6944户1513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7947.7万元;特困人员3082户3090人,累计发放供养金4272.57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3432人次,发放资金471.41万元。
社会救助工作连着民心,必须精准对接困难群众的现实需求,从解决他们身边的急难愁盼事着手。为此,我市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一是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一城通办”。打破地区“隔阂”和户籍“壁垒”,具有海口市户籍的困难居民实现跨区申请低保等救助。二是推行社会救助制度审核确认改革。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低收入家庭认定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从区级下放至镇(街道),同时精简申请材料,缩短办理时限(从原来的45个工作日缩减至20个工作日内),形成镇(街道)审核确认、市区民政部门共同监管的社会救助模式。三是统一全市城乡低保发放标准,于2022年1月全市执行。
我市抓好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增进残疾人福祉。市民政局积极协调市残联做好残疾人资格认定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月至12月,全市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27.70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120.87万元。为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价格补贴373.35万元。
养老服务再升级为老人幸福“加码”
不久前,市民黄女士给患有高血压的父亲买了个智能手环。平时因上班原因,独居在家的父亲一直是她的牵挂。随着这个智能手环的到来,压在她心里许久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智能手环的那头,连接着海口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以及该中心提供的多样化智慧养老服务。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产品,该中心提供养老业务咨询、紧急求助定位、日常生活照料、养老机构预订、健康咨询与管理、长者档案管理(老人画像)、高龄补贴认证、智能设备联动、适老化产品体验、APP和微信线上商城等服务。
图片
社区工作人员为群众答疑解惑。
“如果老人不想自己做午饭,后台可根据住址为他推荐最近的长者饭堂;老人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时,按下智能手环上的SOS键,呼救信息就能实时直达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我们会根据老人的位置联系最近的医疗机构,并及时通知家属。”海口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养老服务的提升不只在智能化维度。为应对海口老龄化的挑战,面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市民政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逐步建立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全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21年以来,海口先后投入3240余万元,推进3家敬老院升级改造、12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1家综合养老中心建设,为辖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养老服务;投入940万元,保障1家敬老院和11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施提升配套;投入6305万元完成海口市福利院老年人福利院项目400张床位配套建设;投入400万元,对全市不少于800户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把专业养老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中,降低老年人居家养老意外风险发生;推进概算总投资为1.95亿元的老年人医护中心项目建设,为全市老年人提供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优质医养服务。
图片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照料老年人。
海口还不断创新养老服务和监管模式,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海口市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与服务工作,为有需要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长期照料服务。联合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开展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试点工作,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着力破解养老服务工作中的“难点” “痛点”问题。推行社会化养老服务,开展公建民营改革试点,由政府投资建设海口市福利院老年人福利院,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优质企业开展服务管理,引进先进的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我市不断加大养老护理员队伍素质培养,2021年共组织987名养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实现全市养老护理员培训全覆盖。在2021年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中,海口市社会福利院一名参赛选手获得全国大赛优胜奖,实现海南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项“零”突破,1人荣获省级一等奖,5人荣获省级优胜奖,市民政局获得省级优秀组织奖。
基层治理新格局共建共治暖民心
走进龙华区盐灶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显得格外整洁、宽敞,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厅、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办公室、社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居民议事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配套一应俱全。这里集社区党建、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消防和交通安全、长者饭堂、日间照料等十余项功能为一体。
市民政局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赋予社区更大的基层治理权限,加快社区服务与治理创新”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载体平台作用,打造完善“123+N”大社区综合服务体系,社区为民办事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秀英区美德村、新村,龙华区苍西村、金山社区、盐灶社区,美兰区新安社区、流水坡社区7个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图片
社区工作人员引导儿童体验骑行游戏。
我市在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的基础上,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贴心” “创新”的社区阵地,搭建了为民服务的高效、便捷“一站式”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联动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大社区”优服务细管理。
2021年,在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市民政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牢牢把住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选举程序关口,强化培训指导,确保换届选举依法依规有序推进,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为基层治理打下了坚实的民主法治基础。
图片
社区中心便民服务设备。
为扎实推进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我市先后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出具证明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城乡社区办公服务场所牌匾清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将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从37项精简成5项,全面规范社区办公场所牌匾悬挂和制度上墙事项,不断加强社区便民服务站管理,切实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促进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你好,我是秀中社区网格员,打扰一下,我和您核对一下居住人数……”2021年12月27日上午,在秀英区秀中社区福秀小区,网格员张昌彬手持登记本,正入户进行人口信息采集工作。
网格化管理是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推进网格化人口信息采集更新工作,我市以“网格化人口信息采集更新”工作为目标,通过摸清辖区人口底数,为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提供可视化数据支撑,同时也让居民享受网格化服务管理带来的便利。“在社区,有事就找网格员。”已成为响当当的口号。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市民政局以最大程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努力做到基层治理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
聚焦群众关切事创新社会事务管理
2021年12月10日,海口市婚俗改革现场会暨琼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凤翔登记点揭牌仪式在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的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这是海口高标准建成的全省首个标准化婚姻登记处,今后新人可在美景如画的凤翔湿地公园完成婚姻登记。
这是海口学习借鉴外省婚姻文化特色主题街区、公园式婚姻登记处设计的理念和创意,借助湿地公园的生态名片,推进婚俗改革工作迈出的新步伐,这也是海口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推动专项社会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图片
琼山区开展婚俗改革。
市民政局加强婚姻登记场所规范化建设,指导四个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建设规范化登记场所,为全面提升婚姻登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下发专项资金100万元指导琼山区民政局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为今后引领全市婚俗改革积累经验。
2021年12月25日晚,海口气温下降,市救助管理站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展开街面巡查救助工作。工作人员来到人民桥、华夏天桥、龙丰路口等地,为巡查中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送上棉被、棉衣等御寒物品,热姜茶、饺子等食物,并发放写有求助热线及救助站地址的“救助引导卡”, “天气冷了,注意保暖,有事就打'救助引导卡’上的电话找我们。”
“寒冬送温暖、夏日送清凉”已成为海口民政专项救助的常态工作。市民政局联合公安、市政、卫健等部门做好消博会等重要时间节点救助管理工作,保障了社会稳定。同时,深入推进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召开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进一步梳理明确工作职责,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全市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积极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安置落户22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受助人员,并协调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撑起遮风挡雨的“暖心伞”。
为做好祭祀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方便群众祭扫,清明期间,市民政局对我市主要祭祀场所实行预约祭扫,推出“云祭祀”网络祭扫平台,全市清明节祭扫活动安全文明有序,实现了“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标。据统计,全市各主要祭扫服务场所累计接待祭扫群众23.5万余人次,预约祭扫人数近9万人。通过媒体、公益广告、宣传栏、横幅等多种形式,我市持续开展殡葬改革宣传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殡葬改革氛围。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对殡葬服务的新需求,我市不断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全力推进“1+4”公益性公墓建设,市人文生态纪念园、各区公益性公墓建设正积极推进中;加强殡葬执法,开展安葬(放)设施违规建设经营问题专项整治检查验收工作,推进整改工作落实。
2022年,市民政局将着眼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和专项行政管理职能等,抓好实施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工作,兜牢民生保障,助力乡村振兴;完善养老服务管理体系、提高基层社区治理能力、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殡葬改革等各项工作,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民政服务对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平安幸福和谐椰城贡献民政力量。
来源:海口日报
文字:谢大强 曾楚媛
图片:李鑫
编辑:陈晓弘
校对:黄建兵
审稿:郭崎
监制:张会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