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灵膏是中医食疗古方,源自清中医名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史料记载是这样的: 自剥好龙眼,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洋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入西洋参片,如糖之数。碗口幂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到百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 从文中可以看出,玉灵膏就是把剥好的龙眼肉加点糖,放在蒸锅上蒸一百次得到的。 一百次?这也太夸张了吧?而现代人的做法已经换了,改蒸40个小时,但也绝对不容易了,但只有蒸这么久,才能散去龙眼肉的热性,整个膏方平和。 这个东西这么难搞,它有什么功效呢? 补血,益气,安神,改善睡眠,益脾胃。养心血,安心神;气血虚,则面色必定萎黄苍白,精力不济,脾胃虚弱,将正气、血液补足,可以使得面色红润,气色好正气足精力充沛,脾胃佳。 适合人群:血虚气虚,面色差,易疲劳,心悸,失眠多梦;产妇需补气血者;女性生理周期不佳补气血调理者;精力不济,思虑过多,血虚气虚亚健康男性;失眠健忘,体弱易病老者。 ![]() 那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做呢?取龙眼肉和西洋参以10:1的比例,加点与参等量的冰糖,西洋参可以打粉,龙眼肉可以泡软用搅拌机打成泥状,放在蒸锅上蒸40个小时。 其实,关于补血一定要知道,补血的同时一定要补气,因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啥意思呢?气就像将帅,领着血走,不然血就会乱走,甚至出现出血症。 那这么好的东西,是不是谁都可以吃呢?不适合的人群包括:孕妇,儿童,痰火内盛或湿热蕴阻者,感冒患者。 孕妇虽然不太适合,但如果是临产的时候吃却是很好的;儿童一般不需要补气血;身体有湿热、热痰的话不适合,比如舌苔黄腻;感冒期间有邪气也不宜进补。 玉灵膏补气血这么好,还真的试了一下,但是过程是真的挺耗时的,蒸了很久的时间。 准备原料:龙眼肉150g、西洋参15g,两者的比例10比1。 龙眼肉选择纯肉,不带壳不带核的,因为担心蒸不烂,所以用打粉机打了一下,龙眼肉的粘性比较大,也不可能打成粉,只能打成泥状。 西洋参的用量不大,但也要打成粉,尽量打细一点,然后和龙眼肉搅拌均匀。准备好后,是这样的: ![]() 把搅拌均匀的龙眼肉装在陶瓷碗中,也可以选择放一个比例的冰糖,盖上一层纱布,入锅。 蒸的过程中,还特地在锅里加了一小把大米,因为大米是谷物,补脾胃的,煮开后龙眼肉能吸收大米的谷气。 王梦英的文献中说的是: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到百日。但现在蒸到百日是不可能的了,现在的人就换算了一下,蒸到百日相当于40个小时。 ![]() 我这个是用炒菜的锅蒸的,所以过程中还得担心水会不会烧干了,需要密切观察。 以前要蒸百日,现在蒸40个小时,那我这个小锅能做得到?显然也是不行的,顶多蒸四个小时不得了了,但愿有效吧。 大概蒸了一个多小时的时候,没有看出有什么变化,于是好奇翻开纱布用筷子搅动一下,才发现龙眼肉变黑、变软了。 ![]() 玉灵膏做法中说,龙眼肉蒸久了就会变黑,味道也会变得不那么甜,但过程中热性却减了不少,变得补而不燥了。 这会打开看的时候,已经有扑鼻而来的大米香气了,相信龙眼肉也吸收了不少吧。 那就继续蒸吧,但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期待最后蒸出来的样子,期间还看了一部电影。 ![]() 这个是四个小时的时候拍的图,显然已经比两个小时的时候颜色黑了很多,而颜色变黑,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最后呢,足足蒸了五个小时,期间加了四五次水,时间已经到十二点半了,差不多收工了。 出锅后,看起来是不是根本就认不出是龙眼肉了,我凑近闻了一下,已经很少有龙眼肉的味了,而是夹杂着大米的香气。 ![]() 最后就是把蒸好的龙眼肉拿出来放凉,然后用无水无油的罐子装起来,密封后放入冰箱,吃的时候舀一勺冲泡。 然后,把龙眼肉装好后,我用剩余的一点冲泡了,尝试喝了一下,那个口感还可以,有点小时候吃的麦芽糖的香味,入口有微微的苦味,入喉后又有些回甘。 但也有个问题,就是因为蒸的时间不够久,龙眼肉都没有变成泥,还有明显的块状肉。 ![]() 所以呢,这里建议还是要蒸上十个小时,另外因为龙眼肉蒸久了会变苦,所以还要加一份的冰糖,冰糖还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整个过程虽然耗时比较就,但其实真的动手去做后也不难,材料准备好后就是入锅蒸了。 最后整个过程下来,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感觉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其实呢,如果这个东西真的把气色调好了,那这点时间又算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