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年纳福新凤来

 熟年人生 2022-01-25

今天是农历腊月23,中国的习俗之一“小年”。

  百度百科介绍:

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又称“灶神节”、“祭灶节”。因小年的主要活动——祭灶是在晚上进行,所以也称“小年夜”、“小年晚”。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为“小年”。

早在汉代已有关于过小年的记载,东汉崔定《四民月令》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小年也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家庭宴饮,燃放鞭炮,其活动类似过大年,只是不出门拜贺。宋代以来,祭祀灶神逐渐成为过小年的主要活动内容沿袭至今。

坊间传闻“小年的来历”:

 朱元璋年轻时是一穷光蛋。一年过年,他身无分文,想在肉铺里賖几斤肉过年,老板不肯,他说那賖一个猪头吧(古代猪头很便宜),老板猪头也不赊。朱无可奈何,随手在街道墙壁上写上一首打游诗:”可怜可怜真可怜!别人有年我无年,赊个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当皇上,老子要过二个年”。

  想不到朱后来真当上了皇帝

 这一年快过年了,他想起曾经写在墙上的打游诗,为了自己的金口玉言,他颁旨,从今年起过二个年,一个小年,一个大年。当时已是腊月二十二了,就定在明天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由于交通不便,圣旨传到南方迟了一天。所以就有了北方人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后来才有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之说。

  历代文人对“小年”的诗词抒发:

如:明代文人在客路中写的,带着几分凄清:

     岁月不肯住,看看又小年。

        ——林光《客中小年四首·其一》

马蹄遍历雪花天,客路惊心又小年。

——黄公辅 《武冈道中小年》

客边沽酒逢残腊,雨里迎春到小年。

——李之世《舟次小年》

          宋人祭灶宴饮的热闹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陆游《祭灶与邻曲散福》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苏轼《纵笔三首·其一》

  有对中国传统习俗娴熟的帖子称:

小年是春节的序曲,是一段精彩的前奏。这天开始,大街小巷都有浓浓的年味儿,百姓脸上也明显洋溢着喜气儿。这天开始,漂泊在外依旧尚未归家的人们,会加紧行程,穿越千山万水,向家中赶赴,如同夕阳向晚。

小年,是一台大秧歌的小帽,是一首春之声的序曲,是欢乐晚宴的头道佳肴。

    小年,是一阙绚丽诗词的序章,是一幕大戏的开场。

小年把酒品茶,感叹人生纵放诗情。纵然沧桑,也不能错过小年佳节的风光。

作为我国汉族传统节日,小年有许多习俗。

祭灶神。民以食为天,灶神老爷一年中居灶台上方,佛龛神像的两侧贴有对联,上联写“上天言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可见中国人一直自视灶王爷为家神。

  吃灶糖。“二十三,糖瓜粘”,糖瓜还有一个名字:灶糖。北方的“糖”,有糖瓜、关东糖、酥糖等。糖瓜圆滚滚的,心是空的,外壳上有一条条纹路,吃起来酸中带甜。关东糖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长条棍状,硬梆梆的,入口甜中带酸。

   剪窗花。剪贴窗花迎春的习俗是在宋元后开始兴起的。剪窗花是一门手艺,一把剪刀,一叠窗花纸,一双灵巧的双手,于眼疾手快和飞速变化里,一展开,便是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美丽图样。

写春联。小时候没有印刷的春联,小时候没有印刷的春联,都是请熟识的毛笔字写得好的人手写,当今有些社区也会举办写春联活动。红纸、笔墨,桌子准备齐全,写春联者饱蘸浓墨,圆润笔锋,提笔挥毫,翰墨飘香,旁边自然有不少凝神屏息的围观者,除了欣赏书法名家的技艺,还会热情地帮忙拉纸、晾春联,现场气氛红火热烈,年味十足。

扫尘。据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小年时节,各家各户都会早起,扫房擦窗,除尘涤垢,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一次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洗浴理发。旧时人们生活条件不便利,但是年底再忙也得洗个澡,大人、小孩都要沐浴祛除污秽,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春。当然除洗浴外,民间还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因此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一个从头开始的寓意,蕴含着人们最朴素的愿望。

   婚假。民间认为,过了二十三,诸神上了天,便百无禁忌,什么事都不用选日子,嫁娶婚亲也不必刻意择良辰吉日了,当然就抓紧办大事,称为“赶乱婚”。于是民谣有曰: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

       如今,随着人们对农历时令节气的重视,社会上对现代农业经济,以及随之衍生而来的大健康产业,田园生活等,将成为都市乡村市民都很向往的生活方式。

返璞归真,追求修身养性,倡导“食药同源”,发展功能性蔬果,已成为当代的健康时尚新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