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六尺巷”的典故吗?

 桑田沧海d8984d 2022-01-25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是清朝年间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写给家人的一封回信。

说起张英可能有人不熟悉,但说起名相张廷玉大多人都知道,不错,张英即是张廷玉的父亲。

原来张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老家的宅子与吴家相邻,两家之间原本有条通道,供双方一起行走使用。

后来吴家重新建房,要占用这条通道,张家当然不同意,共用的通道为何能让吴家全部占为己有呢?

双方越吵越闹,竟然打起了官司,告到了县衙里。

县衙老爷不敢马虎,因为吴家和张家都是高官望族,朝廷里都有人当高官,谁都得罪不起。于是,他心生一计,让他们两家各自写信征询京城里当官老爷的意见。

不得不说,这烫手的山芋还是让他们自家去掂量吧,看看他们是什么意见,自己也好从中斡旋。

张家写了封信,让人送到京城的张英手中。张英是圣祖爷康熙身边的红人,累迁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还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深得康熙器重,每逢康熙出行,张英必从。

张英一看信件,哈哈大笑,当家里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呢,原来是这么大点的小事,还大老远专门跑来京城一趟。

张英立马一挥而就,写了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让人送回安徽老家。

老家人终于等来了书信,拆开一看,愣住了。这哪里是为自家人袒护了,分明是向着外人嘛!俗话说:不蒸馒头还争口气了,这口气谁能咽下?

别人家都是在想方设法圈房圈地,扩大自己的资本,增加自己的资产,哪还有人往外让的道理?

但后来张家一想,这也确实不失为一条“锦囊妙计”。因为再这样僵持下去,对谁家都不好,闹不好,还会影响整个家族的名声了。

退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个“让”字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神。

既然得不到,何不让出去。万里长城再雄伟壮观,那也不是你秦始皇一家所有的,而是千千万万为此付出生命和汗水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人往往在互相争执不下的时候就会往极端的方向偏移,但又往往是你敬我一尺时,我却会敬你一丈。

于是,张家立即动手将自家院墙拆让了三尺,这种礼让的实际行动立即赢来了周围人的一片喝彩。

在名望和声誉的影响感染下,吴家也自觉地把院墙向后退让了三尺。

争端自然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出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

如今,“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成为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点。

“六尺巷”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谦和礼让精神。

只有放下自己,善待别人,回报才会接踵而来,生活才会幸福愉悦。

愿天下所有人都生活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