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末陈胜缔造政权用的这五步,放今天也是营销奇才!

 新用户8892u6Ow 2022-01-26

近日,《陈涉世家》将被从教材中请出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我没有细看,也不在意。因为我始终相信,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在老师自己手里,除了老师自己的惰性,没有任何人能够剥夺。这是题外话。

最近正好重读《陈涉世家》,觉得这篇文章太有意思了。

关于司马迁为何将陈涉归入“世家”,学者们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是因为他同情甚至支持农民起义,更多人是反对的,因为司马迁受限于自己的阶层和身份,他更多是对于陈涉反秦的义举以及对于后世王朝的影响表示肯定

我是佩服司马迁对于陈涉历史地位的判断以及将其归入“世家”的魄力的。但是我更看重的是文章中司马迁对于陈涉作为草根英雄的谋略或曰手腕的刻画,一来这恰是陈涉不甘平庸而能于底层集结力量、首为义举的天赋所在,二来这也为他智谋过人而有旁门左道之嫌、刚愎自用而终败于无称王之能的禀赋与命运做了铺垫。

我认为陈涉最厉害,也是这篇文章最好玩的地方恰在于他的谋略。从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涉的智慧也是颇令人惊叹的。放在今天来看,绝对是一个精通群体心理、无中生有缔造政权的营销专家!分析如下,仅供一笑。

①遴选“意见领袖”,借势而动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为了实现自己压抑已久的“鸿鹄之志”并摆脱自己强迫戍边的命运,陈涉意识到“天下苦秦久矣”是具有普遍性的最大“痛点”,并借此强烈的国民情绪,转变为强大的“势能”。

陈胜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影响力有限且师出无名,必然要选择“意见领袖”来确立旗帜。他选择的“扶苏”和“项燕”的聪明之处在于:

1. 满足了人们对于“贤君”的憧憬和对于强大军事力量的威服;

2. 因为契合了秦朝廷中的部分政治群体、被秦统治者以及六国旧部的利益,而“自带流量”;3.最关键的是这两个当为仇敌的人,因为分别被现任统治者和现存王朝迫害而联手,无论是反秦还是反二世,都激发了民众心里的义愤和“痛感”,是再合适不过的“反秦”代表。

陈涉还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利用民众不明扶苏和项燕真实生死状况,既迎合其对权威重现、救世安民的愿望,也可灵活为自己所用而不受干扰。

②制造“神话”,反复刺激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能够超前于时代的思潮,审视并利用民众的迷信心理,陈涉确实是天才。在扶苏、项燕这两面大旗正式高举之前,陈涉先要确立自己“天命所归”的形象,让民众威服。

“人”的力量是有限,但是“神灵”的旨意无人会轻视,其中的媒介就是鱼、狐之类的“天然”之物,以确证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与指示。

人是被环境影响的,当“鱼腹书”和“祠中狐”以及“往往语”共同作用时,自然会形成无意识的“认同”。

陈涉也很注重“场景”的营造,不管是鱼腹得书,还是树阴遮蔽、篝火荧荧、狐鸣幽幽的祠堂,情境都极有感染力。

③“钓鱼”弄事,煽动情绪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在戍边队伍中,将尉管理着包括屯长陈涉在内的戍边队伍。陈涉如何从将尉手中获得戍边队伍的控制权呢?

吴广借将尉醉酒易怒之际,故意将之激怒,进而“吴广被打”上升为一个关注度极高、影响力极大的事件,引发戍边队伍对于被压迫的情绪共鸣,甚至将对将尉所代表的秦王朝的不满也投射在将尉身上

如此,杀将尉一来竟成了得民心之举,也使得陈涉们顺理成章成为了反抗的标杆人物。

④营造焦虑,钱权相诱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误期当斩、戍边亦死……陈涉营造巨大的生存焦虑,断绝了戍边队伍的退路。

继而再“王侯将相”作为阶层跃迁的许诺,极大地满足了底层最现实的名利想象。

当然,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悲哀所在,不愿做奴才的想着要当主子,当了主子的就是为了压迫奴才,追求“平等”与“公正”的权利只是抗争的口号,夺取政权后健全社会制度、赋予百姓权利从来不是得了权利的人会考虑的问题。这种位高一等以倾轧他人的思想遗毒至今尚在。

⑤寻求背书,权威认定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以三老、豪杰等社会民间的话语权威来对于政权进行确立和认证,对于召集于底层的军队和民众无疑可以加强信服力。

当然,司马迁对陈涉身上的果决、狡黠乃至江湖气的着墨颇重,其中有对于他的血性和生命力的张扬,也有对其无可避免的薄弱与狭隘之处的揭示及其结局的预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