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差距

 哈林情感 2022-01-26

人与人(企业与企业同理)之间,无论是拥有的金钱,经验,技能,还是思维,为何差距那么大呢?

在没有想通这个问题之前,我一直很好奇是什么原因产生的。是出身?是机会(运气)?是目标?还是个人的认知?这里面潜藏着太多的理由。

现实当中,即使是当事人也很难说清到底那一个因素影响最大?那一个起到关键性作用?或者是综合性影响呢?

对于最终的评价,用通俗的判断就是看它现有价值。比如胡润财富排名榜的前100位的身价。

但是,从财富反推到前面,无疑是一种因果倒置的做法。因为它里面包含的变量很多,比如机遇,是背景,是运气等,从而很难对此做出有效的概括。

因此,与其在细项上考虑,不如从一个立体面去把握,用一个范围(综合因素)来讲更好一些。

1. 目标上(方向)的选择

目标相当以终为始,在选择上自然不能马虎,有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天花板:从容量上来说,任何选择都有一定的上限,不可能无限。小轿车最多坐5人,但高铁就可以坐上几百号人。

如果我们是单干,当我们选择了一个容量足够大的行业时,比如网络销售。所面临的空间就不只是当地了,而是全世界。从整体来说,这比开一间小的便利店远有前景。

便利店最多能服务周围半公里的人群,而网络就不一样了。这两者的天花板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谁更有前途,一眼就能看出来。

补充一点,网络销售,虽然覆盖面足够大,但入场的人数也是最多。如果是同行,还得将容量除以商家数量,这样计算出来的占有率才是真实值。

10倍法:当我们选择打工时,这就不得不比较企业的前景了。

例如,当前我们在A企业与在B公司挣的钱差不多。但B是朝阳企业,未来几年可能会成倍成长,而在A行业已经没有什么空间拓展了,或者是属于夕阳行业了。

这就注定了,从未来上看,在B企业获得的回报有可能是在A的10倍以上。当你看清这个方向时,选择反而大于努力。

转化:这是指个人或企业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转化率,转化越高,证明效率越好。

输入也指是成本,输出即指产品。用低的成本制造出好的产品(无论是实体还是是虚体)。

当其被消费者接受后,这两者之间的正差值越大越好,甚至可以实现生意人所说的一本万利。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企业要标准化作业,就是要尽量将成本压到最低,批量生产,所创造的产品才具有竞争优势。

而以手工作业为主的行业,其占有量自然无法与高度标准化作业的厂家相比。

另一种转化比较特殊,那就是军用转为商用。如本来就为了军用的定位卫星,改为GPS后,可以做为全球的导航,使用者必须付给专利费后才能安装。

这方面,尤其是美国是最拿手了。相比之下,俄罗斯就不行。

2. 持续

放长假时,有车一族以为高速路免费开放,于是,大家一并上高速。但很不走运,高速被堵成车城。而那些精明的司机,却提前走国道。

看似高速是快了,但是此时的他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停下;国道就不一样了,可以持全力前进,速度略低于一点没关系,最终还是先到达终点。

一方是不可持续,另一方却是持续,不间断自己前行的脚步,最终能赢得优势。

打个比方,写作,日更的人最终的产出数量,绝对是比三天打鱼四天晒网的人多。在关注方那里,更有机会获得先机,没有人喜欢所关注的人变成一条潜水鱼吧如!

行业要求就更高了,比如同是小食店,一个只是白天开业,另一间从早上开到凌晨,那晚上的顾客只能归人家了。

持续的时间够长,你被第三方看见并选择的机会就越大。

3. 迭代

迭代,我们也可称为自我进化。是什么让我们要如此做呢?当然是生存的压力。

Iphone从4到12,每年都在更新。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从不敢停下脚步。当初华为出了一款5G手机后,苹果就受到不少惊吓。

不是开玩笑,当自己不能再进化时,机会就会被他人拿走,而且,有可能再也拿不回来。当初,我们就看好华为走在前面,苹果的机会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回想起来,人也一样。如果你打了几十年的工,还是普通员工时,不只是他人对你没感觉,你本人也一样对自己感到失望。

但如果一路上升,直到一个不错的高位时,收获的不仅是他人对你的肯定,更多还是本人自我完善的标志,并能从中提高自信心。

迭代,意味着你在竞争的世界里,一直有着自己的位置,而认可你的人就有机会最终你合作下去,这样就能让自己不至于消失在茫茫的商海中。

4. 提前革命

很少有人意识到,与自己过不去,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而且,要是能将此操作提前布置好的话,那就不至于自己处于被动位置。

腾讯的QQ从开始到现今,该占的市场几乎已扫完了,按理来说,坐享其成绝不为过。

但他们用更大胆的方式革了自己的命,及时推出了微信。假如微信再晚几年才推出,很难说不会受到其它APP的狙击。

可见即使是手执优势,也不一定能一直雄下去。世界变化之快,已是等不到你有所犹豫的地步,错过了,恐怕就不会有回头之路了。

最近抖音状告鹅厂,就是特例。飞书看起来很不错,市场呼声也很高,但还是无法再进一步。要是这两者同时起步,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换做是个人,也可以作参考。为什么总会有人提前给自己的软件进行升级?还不是因为可以用此来作为跳板,可以轻松甩来竞争者?

5. 不可替代性

每个人都害怕同质的东西过多,企业与企业也一样,这意味着你得与他人直接交锋,而且胜算不明。有什么好的方法避开这种局面呢?

唯一能轻松胜出的,就是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有的称为护城河)。当这个领域就只有你一个能搞定时,那么需求方就没得选了,只能一直与你合作下去。

用例子来说,最好的高铁导轨轮子,也只有德国某一家公司能生产。你要是不用,那高铁想保持高速行驶也不是那么容易。

不可替代性,就是能做到人没我有的地步。只要市场在,这种稀缺确保了自己,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无人能憾动你的位置。

这点尤其像剑走偏锋,冷门有时也是热门。用生态位来说,只要找到与他人不重叠的地方,并在此深耕,也能占地为王。

最后,我想说,差距,让人看清不足,不一定是坏事。从乐观方面来说,这反而会激起人或企业想通过各种方法,来弥补自身的短板。

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点是值得做下去的:保证自己一直在更新,留在桌面上的时间足够长,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周期。

这样,既能让自己与他人拉开差距,也不致于自己被他人甩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