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能力赶不上野心时

 哈林情感 2022-01-26


前言

人生过得如不如意时,必定有多个方面影响到结果。

其中一点,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就是没有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亦即称为郁郁不得志。

一时的不得志,可能影响是有限的。

但要是超过三十或者更大的年龄,还是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内心目标时,就有可能到了退休时,也没有办法再回天了。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回顾步入社会的多个年头里,并没有取得什么亮眼的成绩,

更谈不上独立自由,原因当然是出在自己的身上最多。

其中的几点,我想它是阻碍自己突破原点的主要原因。


1.过强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相对风险来说的。一个人如果怕有风险,怕有损失,只追求平平当当,100%的确定性才能干的话。

这就是向着绝对的安全感方向发展。

虽然我也不赞同“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这句话,但如果做什么都想不付出一点儿风险,就只想着稳定的收益。

那这样的工作,就只有打工最合适。因为干一个月就拿一个月的工资,这是确定保有的。

当然,我不是说打工不好,而是举个例子说明而已。而正好我也是从此路径过来的。

打工的生涯,谈不上有多富,但相对稳定是真的。风险有一点:会随着年龄越大,可能就越不值钱。

在这几十年里,我们付出了最好的工作时间,在同等情况下,对比他人追求更大的目标并且实现的话,

他们就有机会打破原点。

而我们需要的安全感,正好束缚了自己往另一个方面发展的可能,这就是代价。

每个人的道路是线性的,只能指向一条路。

选择了安稳,不敢超越自己,那就不能老想着不切实际的收益。所有事情,都是相对的。


2.从了世俗

世俗的认知,有时是非常落后的。像有人说到了什么年龄就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完全不考虑每个个体差异。

比如一定要在25岁左右结婚成家,然后接早就生小孩,再接着就是抚育小孩成才。

看似是好事,实际上未必就符合自己。

因为在我看来,必须以自己的目标为中心,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在还没有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前,此时就成家,负担就会加大。

家庭会牵制人的精力与物力,没有办法保证百分之百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上。这就有可能只做到半路就退了,留下遗憾。

现在回头看看年轻的一代,真的不把婚姻当主餐,单身时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事业,反而成了主流。

一个人时,为了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做什么,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敢于放手去冒一险,成了就成了。不成,再重头来一次。

他们获得胜出的机会会比成家的人更高。也即是大部分有家的人,考虑多的因素还是以稳定为主。


3.过高自我满足感

低满足感会让人不用追求过多的东西,目标也不会定得地过高。只需要一些基础的东西,我们就觉得非常好了。

就好比,有一份普通的工作,一个简单的家,一盘自己买来加工的小菜,几件还行的衣服。

对自己拥有的这些东西,统统知足。

我也有这种倾向,即对物质方面只保持着较低的欲望,不求贵,只求有就行。

所以呢,很少受到物质的影响。

这里的不好处就是缺少了物质的激励,不像一些有着大梦想的人,想赚上亿元、住别墅、开豪车。

他们把物质视为上等之物。

不可否认,物质的刺激的确会让人兴奋,也是向上的动力之一。

正是我那过高的自我满足感,让它限制了自己的想法。

我呢!追求只是一份平凡平淡的生活,所以缺少了激情和动力,甘当于常人。

对你来说,这或许是一种反面教材。


4.行动力低下

这点可能是我之前的最大缺点,做梦常有,但很少投入真正的行动。

这也是导致多年以来,一直普普通通地过着。

没有人不承认,行动才是支撑目标的最高级配置。跟一辆车的发动机一样。

我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大部分时间里,还是懒得动手,懒得思考,只喜欢轻松一点。

这就是致命的,一个让人无法翻身的缺点。无论我们自身多么聪明,也代替不了亲自下场去干一番的收获。

纵然是失败,也能收获不成功的经验。

唯独下不了决心或者只是嘴上说说,根本不去将它变成行动条款时,一切都是徒劳的。

而这种低下的能力,当然与之前的认知有关。说白了,凡事就是痴心妄想,而不敢行动。

懒惰加上保守,才是造就了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人生。

以上四个方面,是自己多年经验的缩影,是难得的复盘,分享出来,目的是为了他人勿再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