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午夜梦绪】百变城乡剪刀差

 俗夫 2022-01-26

       光影似飞梭,四季不停轮回转。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岁月年轮日夜积淀,织出了一个繁盛的世界。华夏大地鎏金岁月,黄土地上拚出了金馍馍,一穷二白面貌焕发出青春靓丽。

       时光隧道走,穿回那个苦时代。那时候工人工人,还不如农民一根田塍,说明了真正的困难时期。三年时间饿着肚皮,山上能吃的树叶都采光,大便解不出来只能手指头来抠。

       上世纪中叶,那个艰辛年代里。曾经的时光很紧凑,人们为了生存奔波,能吃饱饭成了头等大事。听说堂伯家大儿子,实在没东西吃饿晕了,不久之后就活生生饿死在家里面。

       上层恤民情,很快改变了政策。没被自然灾害吓到,狠抓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艰难困苦饿过肚子,就知道民以食为天的重要,也是社会进程中最根本的问题。

       那个年代里,城乡剪刀差最小。只要工作上班有单位,城里乡下来去自如,户口可以随便进出迁。那时候母亲和姐姐,把居民户口迁回乡下老家,为了生下我后有奶奶会帮助照顾。

       日子天天过,农村里好景不长。没有过去几年时光,农村户口迁不出去了,从此在佛堂塔山下生根。一家人成为农民,那个时候的城乡剪刀差,权重又开始往城镇方向倾斜。

       上高中以后,农民离乡去当兵。走出山乡农门出路,也就只有这么一条,实际上鲤跳龙门一样的难。班里王加林同学,高中还没有完全念完,就体检通过应征入伍到江苏当兵去了。

       寄回来照片,一吋军帽头像照。帽子上红五星一颗,那时看到了无比羡慕,如此光荣神圣又神气。那也是千里挑一噢,加林本来就浓眉长得帅,男同学中倍受女同学流口水的人。

       大伯家儿子,兄弟两个都当兵。大儿子樟田抗美援朝,小儿子美田去安徽,当了好几年的解放军。转业分配长兴煤矿,大伯大妈舍不得儿子远离,只好又回乡下老家种田种地。

       过往岁月里,农民工人有差别。有时大来有时小,有时也是机遇把握问题,总的方向是希望到城里。那时没有城镇化,户籍管理属于特别的严格,一个大村子里没有几个迁户口。


       村里农转非,有个别民办老师。碰到推荐上大学,户口肯定是迁出去,工农兵大生也是凤毛麟角。民办教师没有几位,村里读小学和读初中的时候,历任班主任都是民办教师。

       村庄比较大,锂鱼跳龙门也有。外婆家个四个舅舅,大舅舅学徒到杭州,二舅舅当兵去了温州。剩下三舅舅和小舅舅,那时候都先后考上了大学,锂鱼跳龙门故事怎么也会扎堆。

       出个大学生,简直是中了状元。那个年代里读书,全靠自己生性喜欢,骨子里就是喜欢读书那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得好坏跟老师关系不大,父母亲们也根本不会来过问。

       离开农家门,草鞋换成了皮鞋。母亲有一句名言,只要能考上转户口,到城里继续扛糞桶都没事。说明工农之间差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里,现实生活中有天壤之别的大。

       一代人奋斗,坚守出了新气象。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又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城乡社会推进共同发展,城镇化建设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改革开放后,经过几十年发展。农村面貌极大改观,村村公路改造硬化,新农村建设已日新月异。随着绝对贫困消除,乡下人的日子翻天覆地,只要不病不懒手脚齐全勤快点。

       金凤凰筑巢,金山银山在乡下。自由自在生活空间,无忧无虑生活方式,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乡下好日子不断,蔬菜比肉新鲜而且要贵,四季时令农民自己首先享受。

       城市水泥林,密密麻麻不透气。抬头不见低头见,对门住着不知道谁家,关上户门只能玩手机。没有说话聊天的地方,年纪轻轻郁闷后越来越压抑,老年人情感交流无门变痴呆。

       开春吸引人,城郊观光成热门。一场春雨燕归来,万物复苏山水媚,丝丝缕缕云雾绕着乡村转。江南美景如画的醉人,毎周春游还显得不过瘾,干脆住到乡下去一早起来进城上班。

       秋收瓜果挂,携家带口自驾游。大鱼大肉已经太肥,农家乐才对口味,农村乡土气息真的是太美。沿池塘转上一大圈,大把水芹菜一碰即断的嫩,还有马兰头纯属野生没有任何污染。

                 俗夫 2022年元月25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