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离奸声听雅乐,德用大乐安天下丨《群书治要·礼记》

 情缘半岛 2022-01-26
图片

视频

音频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十一集

全文共1576个字,阅读需9分钟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僻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智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图片

  “反情以和其志”,“反情”,就是反去淫弱之情理,以调和其善志。“比类以成其行”,比拟善类,以成己身之美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就是不使奸声乱色留停于耳目,令耳目不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就是不使淫乐慝礼而连接于心术,也就是心对于放纵的音乐和邪恶的礼仪不留存挂念。“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因为耳目心术所为皆善,那么怠惰邪辟之气无由来入,故邪辟之气不施设于身体。也就是身体不会受到惰慢邪辟之气的影响。

  “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既然邪辟不在于身,那么耳目口鼻、心想、智虑乃至整个身体,皆由顺正。“由”,就是从的意思,皆从和顺,以行其正直义理。因此,君子必然要抑制情绪欲望的泛滥,而端正自己的志向,与志同道合的人切磋相长,以成就善行。使奸邪的声音、淫乱的色相,不存留于耳目之中;淫佚的音乐、邪僻的行为,不污染自己的内心;怠惰、傲慢、邪僻的习气,不沾染自己的身体四肢。使耳、目、鼻、口、心智及整个身体,都能遵循正道而实践正义的行为。

  【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着万物之理。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君子要远离奸邪之声,听用雅正之乐。这是前一段所讲的。这一段接着讲明雅正之乐的特点,说明大乐的德用,可以移风易俗,安定天下。

  “发以声音”,就是用声音发动心志。在《诗大序》中说:“诗,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展现的是人的意志,当情感还在内心没有表达出来之时,被称为“志”;把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就称为“诗”;所以发以声音,就是把心志用声音来发动,把诗再拉长声音吟唱出来,就称为“歌”。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材料的乐器来演奏歌曲,再伴之以舞蹈,才称之为“乐”。和谐雅正的音乐,能达到不可思议的教化效果。

  “文以琴瑟”,在《礼记集解》中说:“文以琴瑟,谓琴瑟合于歌咏而文饰之,堂上之乐也。”指用琴瑟应和歌咏以文饰声音,是堂上之乐。“动以干戚”,“干”就是盾,“戚”是斧。上次我们也讲过,干戚是武舞所执之具,就是指用干戚振动形体,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以羽旄装饰乐具。羽旄,是文舞所用之具。“从以箫管”,以萧管随从诸乐。

  对于这三句话,在孙希旦的《礼记集解》中这样注释:“干戚武舞,故言动。羽旄文舞,故言饰。从,随也,萧管轻,故言从。此皆堂下之乐也。”

  “奋至德之光”,是指用上面所描述的诸种音乐,奋动天地至极之德,感得神明来降。奋,就是震动、奋动的意思。“至德之光”,就是指天神降临,地神出现,先祖庇佑等。“动四气之和”,指的是感动四时之气序和平,使阴阳顺序也。也就是春夏秋冬不失其序,不逆时令。“以著万物之理”,“著”就是成的意思。乐既和平,故能成就万物之道理,也就是风调雨顺,寒暑应时。

  “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伦”,就是类的意思。因此正乐施行而人伦端正,万类清美。人听之则耳聪目明,血气和平。从而变移粗敝恶劣的风气,改革昏乱的习俗,人不做恶事,因此天下安宁,万物各得其所。就是说实行正乐,能够端正人的道德规范,和合阴阳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然后用声音把心志表达出来,与琴瑟相和而成乐章,挥动干戚而成武舞,用羽旄作饰而成文舞,随之用萧管伴奏。用此音乐焕发出天地至德的光辉,引导阳、阴、刚、柔四气顺畅中和,以显示万物运行的法则。因此正乐通行而人伦正位,万类清美,使人耳聪目明,心气为之和平,良善的风俗随之潜移默化而蔚然形成,天下因此而太平。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