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章回】关于《国立徐州师范学校毕业纪念册》的回忆 | 散文 时康健

 文化佳园 2022-01-26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战时师范学校自豫东再迁徐州,更名国立徐州师范学校,教育部直辖。新校位于北区坝子街东、陇海铁路南之徐州市立中学址上,当今徐州卷烟厂附近,四至大甚。此时,后师、简师、特师等生数千人,籍隶十数省。师范院校管吃包穿,贫家子弟考此校者众。为防共产党赤化师生,国民党在校中设有国统、军统及警察机构。越明年,全国院校大调整,国立徐师下放省属。校长苗启平(号允青,睢宁人,中国国民党学术院毕业)系国民党立法委员,趁机上书教育部,意欲将校更为江苏省立睢宁师范学校。不巧,教育部朱姓部长泰兴人也,大笔一批,定为江苏省立泰兴师范学校,并令三迁该校至泰兴县治。家父时醒民时在该校就读,亦随徙泰,校长已为刘泽青(号滋生,盐城人,大夏大学教育学院毕业)。旋值国共大决战,此校颠沛流离四迁上海,流亡青浦。不日,惊魂甫定之泰师再接新令:有鉴上海难保,拟备五迁该校到台湾。

    动迁之中,某日,班主任徐北桥(号黄鹂,铜山人,齐鲁大学毕业)找到家父,告之因其经常阅读高尔基、鲁迅、艾青等君进步作品,且在校报校刊发表倾向性文章,学校军(警)特组织将其列入黑名单,如若到台,必遭不测,莫如趁机北上投奔解放区。翌日拂晓,家父遵嘱到达指定地点,已有若干同学在此相候,一看皆是进步青年。齐聚后扮成国民党军官,免费搭乘火车返徐,绕道新安镇,辗转抵达临沂(山东省人民政府驻地),进入鲁中南干训班学习。为了纪念这一壮举,同学们纷纷改名,家父更名时甦,周广源易为周克……。徐北桥不久也到解放区,职于山东某报,诸友方知徐君原是地下党。由于战乱连年,南跑北奔,通讯不畅,其间家父与亲人失去联系。淮海战役结束后,祖父等人家中小聚,正待举杯,哪料小脚祖母思子心切,不知爱子其间死活,一气之下将那酒桌掀将起来。累月,家父持函从鲁南回邳睢县供职,方与家人团聚。先是执教石匣、张圩等地,后又从政区、县政府机关。

    运动中……整得死去活来,至今左臂仍留残疾。后期方洗不白之冤,得以平反,重又走上工作岗位。清理档案时,不实之词当场销毁,无关之物退出卷宗。档案员顺手交给家父一本《国立徐州师范学校毕业纪念册》,说是不属干部档案范围,交由本人自行保存。家父如获至宝,喜极而泣。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五月,学校奉命搬迁在即,老校长难舍徐师之情,趁有当届十班五百余人即将毕业之际,着人两周之内编此纪念册留以维系寄托。只以毕业同学修业于国立师范结束时仍在徐州未迁之地,故仍名之国立徐师纪念册,并将全校师生悉编册内,刊入校歌、校图、师生玉照、通联地址等计二十一项,苗校长亲自作序,美术教员王明泉(邳州人,上海美专艺术教育系毕业)装帧,付梓后分发师生。册中长袍马褂者有之,旗袍卷发者兼存;荆山桥郊游合影,演说赛获胜留念;篮球队赤膊健儿猛虎下山,音乐会靓女俊男引吭高歌。学校屡徙,战火频仍,家父那本早已不知去向,不晓造反派何处搞来此物,本想按图索骥,找寻证据,怎奈无中生有之物有如水中捞月之举。彼时,造反派将那册中《国父遗像》、《国父遗嘱》、《蒋主席肖像》、《青年守则》、《朱部长像》、《校徽毕业证章及军训团章》等等一一撕去焚毁,以示造反彻底。家父卸职安居徐州后,每每捧读此册便是思绪万千,尤是校歌仍常吟唱:"……谁使华夏重光,谁使祖国富强,我们当仁不让!"歌毕,陶然乐哉,不禁潸潸。前日有客造访,聊及徐师皆又感慨,倍思徐师之情,更念同窗之谊。敝人深解家父之心,据实顺就短文一篇,爰书其事以告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