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12.28线下读书分享会总结反省与辑录---2021级动科班五本书分享

 象忆图书馆 2022-01-26

这次活动因为我作为组织者遇到一些脱不开身的事情,拖延了两次,直到2021.12.28日才完成,作为组织者深表抱歉。

这个活动是这样考量的,它是之前线下读书分享的延续!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一期辑录---五大主题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八期辑录---《好好思考》

20210609日线下读书会辑录---《关键责任:如何把人际关系危机转化为合作共赢》

20210609线下读书会辑录---读书解惑

不过,与以往的形式也有区别,主要是在选书以及前期准备这一块!

首先拜托参与活动班级的公益委员,给同学分组(大概5-7人为一组),每组选一本线下分享讨论的书。

选书的时候,给了范围参考,建议从樊登读书会讲过的书中选。

建议分享这本书的同学至少应该先听一遍樊登老师的解读,然后再深入研读其中一部分。

樊登读书会持续了将近七年,提供的书单很丰富:

https://blog.csdn.net/Julialove102123/article/details/82555596

大概有300多本。

我心目中认真参与的同学,理想情况下,需要做好如下的准备:

1,活动前听一遍樊登老师的解读;

2,看一遍自己分享的章节;

3,拟好分享提纲,归纳为问答形式:提炼出一个问题,归纳书中的回答,掺入自己的理解,例证等;

4,最好形成文字形式的总结。

现实中,当然不像理想的情况,参与的同学面临期末考试等各种压力,很难抽出时间,我估摸认真听过樊登老师解读的同学也并不多。

公益委员做了分组:

一组《终结拖延症》;

二组《非暴力沟通》;

三组《心流》;

四组《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五组《苏东坡传》;

六组《我战胜了抑郁症》。

最后后面五组的同学完成了分享,报名第一组的同学有事无法参与。

活动过程有一个流程设计:

各位同学好,我们今天下午的志愿者读书分享活动:

活动时间:

14:20--16:30

活动形式与具体安排:

14:20--14:30 

讲清楚活动形式及做好分组安排

14:30--15:40 

依据小组人数,进行小组活动,每人发言并且回答组内同学提问,最后选出小组代表,每人大概7分钟左右

15:45--16:30  

六个小组的代表每人上台发言并回答其他小组提问,每人7-8分钟

线下活动后,将自己的发言及答问以文字形式总结,发到小组里,由组织老师整合。

活动成果:

微信文章,供大家学习传阅

整个活动的难点主要有以下三处:

1,在小组分享的时候,能够充分交流

这取决于对于分享书籍的准备,以及参与活动者的交流意愿。最好有有经验的人参与指导,以前因为线下读书,都由我直接参与,在提问交流中,大家还比较踊跃,但这次是五个组,我不在的四个组,有些时候感觉就有些冷场,也许是不太习惯吧!

2,在交流的时候,能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

这一点其实决定了线下交流的收获程度。如果总感觉隔了一层,那么其实更像是完成某个任务,而与自己没有活生生的联系。

为了促成这一点,所以想设置成问答,提问的形式,但这些也都有待组织者引导。

3,线下交流完之后的文字总结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我们交流中用微信按着说话,留下了语音的记录,但文字总结其实更方便感兴趣的读者,他们可以看看自己对某些话题是否感兴趣,再决定是否听语音。

而文字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交流的扩展与反思。而这都取决于活动前,活动中的准备程度!

最后,形成文字总结的也只有寥寥三位!

以上是对这次活动的反省,总结,以期待将来能够办得更好!

------------------------------

以下是对这次活动分享内容的辑录:

一组《终结拖延症》;

报名同学最终未参与

二组《非暴力沟通》;

这一组同学未提交文字总结

三组《心流》;

这是我所在的组,我之前做了一次个人总结

《心流》漫谈

这一组有两位同学做了文字总结,如下:

第一位:

所谓心流,就是 说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 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时,你可能会进入的一种 状态。

它的特征是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你能体察到所有相关的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你都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

自己目前的三大核心价值观为健康、幸福、自我成长,幸福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很难用具体的语言去描述,自己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知道如何去追求幸福。

在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追求幸福的具体路径:心流——即最优体验。

并且也概括了心流的成因和特征:

第一,注意力

他说: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

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

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只要那目标将他的注意力集中于此。

第三,有即时的回馈

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

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生活当中的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会有很多微小的瞬间,让我们得到心流的最佳体验。

可以是一整个大段时间内的那么一小段时间突然之间达到了一种心流的状态,也可以长时间一直处于心流的状态。

无论是刷题,还是跑步,我们都可以成功进入到一种心流的状态,并从中获取愉悦的心情!

----------------

第二位同学的文字总结: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它的作者是美国的积极心理学奠基者米哈里。

心流是30年前,他在大量案例的研究上开创的新流概念。

在我们的讨论过程中,我认为心流的话是只做一件事情并且达到一种忘我,专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是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即便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

进入那种状态后,对身边许多其他的事物不再关心,也没有兴趣, 只想着学好手里的知识 ,也不会觉得会累,反而越学越起劲, 也是从那时才发现原来学习看的不是你所投入多少时间,而是精力。

 有效的学习胜过太多浪费的时间。

总而言之 ,时间用的虽少, 越学越起劲 ,效果很棒

对于怎样快速进入心流?

首先我认为进入心流这种状态,可以刻意的去营造一种非常安静的环境,比如说你可以在字图书馆里去自习;

而心流它是非常不经意之间的产物,你不知道心流会什么时候到来,它到来的时间是非常随机的,真的想体验心流的话,可以多次的去刻意的去锻炼。

在心流这个过程中你要忘却大脑里一些繁琐的事情,然后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

四组《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这一组一位同学将大家的分享做了文字总结,如下: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文字总结

老师:

我们小组分享的书籍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然后我们将按照书籍的章节的顺序分别进行分享。

韩*麒:

在读达芬奇传之前,我的印象只停留在蒙娜丽莎的微笑,只知道他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画家,在美术课本里面也看到了很多他的话,只觉得他是个很好的画家。

但是在读了达芬奇列传之后,我觉得达芬奇的能力是从各个方面都能体现的,不仅是绘画的技巧,还有军事的机械工程,建筑啊,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嗯,然后作者除了描写达芬奇的生平之外,还对他的手稿和绘画和画对进行了一些自己的分析,对他的创造力、观察力和各种的能力都进行了自己的分析。

我读的是第7章到第13章,我读的大概内容是达芬奇和他的南普萨莱之间的故事,就是有关于同性恋的部分啊。

然后就是达芬奇,其勤奋、专心、专注与拖延于一身的性格。他一开始是想设计骑士纪念碑,但是却被马皮吸引,然后在准备过程中呢,对马的详细解剖学的研究,还亲自解剖了一匹马,写了一本关于马的专注。

研究马的时候,又开始筹划让马就更清洁的方法,还设计各种各样的系统,光马皮解剖艺术的作品就有40幅,

你说他专注吧,可是他却在设计纪念碑的时候被马皮吸引。

你说他不专注吧,可是他在马皮的研究中,他追求完美,为了完美呈现他追求美的胆识和胆识,就决定用一个模子铸造整皮矩形图码。在这个过程中及制造每一个细节,材料的选取,铸造方案的设计都无一不完美,但最终还是被搁浅了。

这也看出达芬奇的拖延,然后就是达芬奇。从一个信徒,从实验的信徒到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性格。

他出生在一个幸运的年代,虽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教育,但是印刷术的发展让他得以接触到那么多传下来的智慧,他从五花八门的书籍中如饥似渴的吸收着知识。

除此之外,他还喜欢向人请教,看书学,向人学,极其践行,他都做到了,他将理论实践。传承的知识结合在一起,然后不断相互验证,成为实正法的典范。

书中还介绍了达芬奇的好奇心与观察力。

首先是好奇心,他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

我们养育孩子也要如此啊?我们对待孩子的每一个是什么?为什么带领孩子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或者搪塞一下?

关于洞察观察力的就是书上说李昂纳多是如何提高观察力的呢?

这一点简直是太酷了。为了锻炼你的眼力,可以和朋友玩这个游戏。一个人在墙上画一条线,其他人站在远处,然后试着截一段与墙上的那条线一样长的秸秆。谁的长度最接近实际长度,谁就是赢家。这是书中的内容,这也看出他的观察力。

刘*辛:

大家好啊,我分享的是1420章,这些章节讲述了达芬奇将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的过程,把解剖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人体,深入到内部器官构造的过程。

为了艺术的完美统一,达芬奇研究过光学、力学、植物学以及地质学、数学。为了掌握绘画的色彩调配,达芬奇还多次到药剂师的实验室进行观察学习。

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是《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和肖像画《蒙娜丽莎》。

岩间圣母的创作是达芬奇完全摆脱了圣经和宗教教义的束缚,用一种世俗的生活,思想,感情去处理这个宗教的题材。

达芬奇采取三角形的构图原则,描绘了玛莉亚,基督西施、施洗约翰和天使四个人物。在画中,施洗约翰和基督变成了两个充满生命力的正在玩耍的天真孩子,中间坐着的玛莉亚宛如一位慈祥而幸福的母亲,而天使就像人间姿色绝伦的少女。这幅画是达芬奇艺术成熟期的最完整作品之一。

1495年到1498年所创作的最后晚餐是达芬奇的最成熟和最完整的作品。

它是米兰圣玛莉亚格拉契到格拉契修道院食堂的壁画,取材于圣经里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的故事,画面以三人为一组的四组门徒的表情动作,印出了各自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表现出其他门徒的忠诚善良、嫉恶如仇,刻画了背叛阿基督的由叛徒犹大惶恐、畏惧、贪婪的丑恶形象,而坐在中间的耶稣则是显得庄严静穆,泰然自若。

在这幅画中,达芬奇用超高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展现了复杂的人物性格变化的构图以及透视、明暗等。为了突出中心人物,耶稣画中把画,把门徒们分在周围,使一切透视线都集中在耶稣头上,这幅画被举世公认为现实主义美术的多样性统一的范例。

这一次,达芬奇一改传统做法,把耶稣及其门徒作为普通的市民来描绘,没有在他们头上画荧光。达芬奇借助宗教题材,运用艺术手段,反映了现实生活活生生的斗争,表达了对真理和正义的歌颂与追求。对于可耻的叛徒行为和邪恶势力的极端憎恶,鼓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向封建的黑暗势力作斗争。

作品也充分反映了达芬奇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政治观和艺术观。

宋*景:

大家好,我是宋*景,为大家分享达芬奇传2127章的内容。

在阅读达芬奇传这部作品之前呢,对达芬奇的认识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画家,创作了许多传世经典作品,比如蒙娜丽莎、岩间圣母之类的,然后其余的话对于他的认识就还是一些他在其他方面有所建树,但不知道他到底在其他领域方面有什么样的成就。

但是在读了达芬奇2127章内容后,了解到达芬奇是在即将50岁的时候完成了在后世广为流传的巨作《圣母子与圣安妮》,

该作品取材于宗教,以圣母子与外祖母圣安妮为主角。达芬奇笔下的圣安妮脸部表情的微笑公式代表折达芬奇现实主义的美学最高理想,他几乎像对待自然界一切未知之迷一样的去追求她,达芬奇除了是个画家之外,也在许多其他领域有所建树。

50岁的达芬奇在军阀波吉亚工作期间,为一座叫伊莫拉的城市绘制一幅地图。

这幅地图不仅优美,还具有创新的风格和军事实用性。达芬奇以无与伦比的方式将艺术与科学结合在了一起,让这张地图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美国的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的总部墙壁上就有着许多投影地图,这些地图既精确又美观,有一些与列奥纳多的地图惊人的相似。

达芬奇还是一个优秀的水利工程师,虽然他主持的水利项目大多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是,他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却展开了天马行空想象力,为后人留下宝贵财富,如潜水服、直升机、抽水泵,它们在那时充满了幻想色彩,而如今却已经司空见惯。

52岁时,达芬奇的父亲去世。虽然达芬奇是私生子,并且没有遗产继承权,但是从日记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对父亲的离世十分悲伤。

56岁时,达芬奇第二次潜心于人体解剖,直至61岁。他在人体解剖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他并没有选择出版他的发现,他去世25年后,人体构造温室,才让解剖学真正开始。

这虽然削弱他在科学史上影响力,但丝毫没有磨损他的才华。

达芬奇的成功源于他永不磨灭的好奇心,他对自然界的未知之谜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将自己探索的结果和绘画结合在一起,最终成就这样一位伟大的全能天才。

我想,我们应该也像达芬奇一样,始终保持着自己永不磨灭的好奇心,去积极探索自然界各种未知之谜,不放过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这样的话,我们想必也能像达芬奇一样,创在许多领域方面都有所成就。

张*:

大家好,我是张*,我读的是第28章到第33章,然后重点阅读的是世界及其水系和罗马时期这两个章节。

然后在最开始分享之前,我想先说一下我对达芬奇的认识,我最开始了解达芬奇是在课本上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后,了解到它的作者是达芬奇,然后后来我又知道达芬奇被誉为'近现代最后一个全能天才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一样的人物。

但是通过读了这几章章节,我发现达芬奇也是有一些显著的特点的人,比如说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和超乎想寻常的想象力,而在这些章节中,无不显示出来。

在世界及其水系中这一章中提过的一句话'他不仅充满好奇,而且思想开放。他在一生中不仅善于识别模式,并从中这些模式中提出可以跨学科运用的理论框架,又不让这些模式蒙蔽自己。渐渐的,他不仅能欣赏大自然的相似之处,还能欣赏他的无限多样性。然而,即使放弃了微观世界宏观世界的简化利益。他依然保留了其中的美学和灵性内涵,宇宙的和谐形象和众生之美

再然后我概括一下这几章节的内容,世界及其水系当中,主要讲述了达芬奇它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概念,然后还有它的水的研究,以及河流改造、漩涡和涡流的热爱。

在最后的章节当中,主要是说的达芬奇的巅峰之作《蒙娜丽莎》

在这一章节当中,作者是这样写的'蒙娜丽莎不只是一副个人肖像,而是具有了普适性,因为它是列奥纳多智慧积淀的精华。那些智慧关乎我们内在生命的外在表现,以及我们与自身和世界的联系。正如维特鲁威人站在方形的大地和圆形的天穹之中那样,丽莎坐在她的凉廊,背靠年代久远的地貌,这其实是列奥纳多的深刻思考,深思所生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一段话,我觉得是对列奥纳多创作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一个缘由或者是一类的解释,这就是第四二十八章到第33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我最后想总结一下我读的这几章后对达芬奇一生感悟,就是'列奥纳多的达芬奇的一切都会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他的艺术,他的人生,他的出生地,甚至于他的死,都是如此。我们无法以清晰的线条来描绘他,我们也不应如此,正如他不想这样描绘蒙娜丽莎一样。

给我们留下些许想象空间,不失为一件好事。正如列奥纳多所认识到的那样,现实的轮廓本来就模糊不清,我们应该张开怀抱,接受这些不确定性,走进他人生的最佳方式,正是他走进这个世界的方式,对他的无穷奇迹充满好奇和欣赏,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创造密码也不过如此。

总结分享:

我们小组分享的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传》,本书作者是沃尔特,他用达芬奇创作的作品为时间轴的叙述方式来介绍了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一生。

他让我们看到了列奥纳多在不同的年龄,经历着不同的事件,有着不同的感触,然后这些东西都体现在他不同时期绘画的作品上,比如《岩间圣母》、《施洗者圣约翰》《像酒神巴克斯的圣约翰天使》,《报喜中的天使和天使的化身》,以及我们都很熟悉的《蒙娜丽莎》。

然后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比较真实的达芬奇,我们知道了他不仅仅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一个天才他,我们还能了解到他是一个私生子,一个同性恋,我们看到了他人性的一面。

本书作者写的一句话也许是最好的概括了达芬奇的一生,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一切都被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他的艺术,他的人生,他的出生地。甚至连他的死都是如此,我们无法用清晰的线条来描绘他,我们也不应如此。正如他不想这样描绘蒙娜丽莎一样,给我们留下些许的想象空间,不失为一件好事。正如列奥纳多所认识到的那样,现实的轮廓本就模糊不清,我们应该张开怀抱接受这些不确定性。走进他人生的最佳方式,正是走进这个世界的方式,对他的无穷奇迹充满好奇和欣赏。

我们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五组《苏东坡传》;


这一组同学未做文字总结;

六组《我战胜了抑郁症》。

这一组同学未做文字总结。

最后,小组间进行了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