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2022年,比战术重要1000倍的,是战略思维

 东山高山图书馆 2022-01-26

器量不断变大,公司的业绩也不断提升。反之,如果器量不继续变大,公司便会止步不前。




作者:稻盛和夫
来源:盛和利他(ID:gh_c6bb6f14acf0)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如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战争中,哪一方对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地理等诸因素的分析判断越准确,哪一方取胜的可能性就越大。

换言之,就是战略运用是战争决胜的关键。

对现代企业而言,同样如此,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是战略运用的成功,是企业管理者战略思维的体现。

图片

什么是战略思维?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有全局视野的能力。

战略思维的八个维度:即“远”、“广”、“高”、“全”、“透”、“准”、“特”、“敏”。

1、更“远”一点,形成“远见”

战略思维的看“远”,就是要从未来更长的时间去思考组织的发展,形成对组织的“远见”。它既包括对组织空间扩展的高瞻,也包括对组织时间延伸的远瞩,体现的是战略思维的长期性和预见性。

那么用稻盛哲学怎么解释远这一维度?

很简单,就是因果法则。

就是说所谓战略中的远就是你要从因果法则出发,去思考:多做好事、善事。这种利他的行为,就是以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这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行为一定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幸运。

这个法则,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同样适用。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一味地积善,就是说,为他人、为社会竭尽全力,这是使人生,也是使经营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的唯一方法。

2、更“广”一点,形成“博见”

常言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战略思维必须更“广”一点,拥有广阔的视野、广博的认同和广泛的联系。广阔的视野,就是指用全球视野、用世界眼光分析组织发展的机会,通过更广泛的思维为以后聚焦提供基础;广博的认同是指战略的形成要从群众中来,集中智慧,战略执行要到群众中去,取得认同;广泛的联系是指,制定战略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跨越组织和行业的边界,利用事物的广泛联系,寻找更好的生存机会、运营方向和商业模式。

图片

那么如何用稻盛哲学解释“广”?

所谓“广”,就是支撑你战略的思维方式,要有普遍性,且能够跨越国境得到认同。

人要具备优秀的人格,企业要具备优秀的品格,要做到这些,就要弄明白“作为人应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而“京瓷哲学”就是用“作为人,何谓正确”为基准进行对照,从中归纳出来的“正确的为人之道”

这种“正确的为人之道”立足于普遍正确的伦理观、道德观之上,所以“京瓷哲学”的内容超越国境,在“全球性经营”中也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本质上来说,这种普遍性的哲学,能够在海外拓展时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这就是战略思维上的“光”。

3、更“高”一点,形成“明见”

战略思维的更“高”一点,有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从层次上看,战略是组织最高层面的决策行动,它高于职能和战术策略,在组织中类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二是从目标上看,战略必须有更高的追求、更高的目标;三是从方法论上看,战略思维是企业的哲学,战略思维体现的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社会责任。当组织要进行战略布局时,必须要站得更高。

用稻盛哲学来解释上述三个层次就是:

首先,在遇事行事时,首先要会自问是否“动机至善”,然后思考“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是否到位;同时还会尊重对方的立场,为对方着想。按照佛教的说法,即坚持以“利他之心”来判断和处理各种情况。

其次,从目标上来说,只有设定高目标的战略,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功。只追求低目标的话,只能得到渺小的结果。如果自己设定了远大的目标,只要朝着这个目标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就能走向成功。

再次,京瓷的战略思维是基于“京瓷哲学”,而京瓷哲学的根本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么一句话,就是把正确的思维方式贯彻到底。

4、更“全”一点,形成“通见”

战略思维必须更“全”一点,具有整体性、全局性、全面性。所谓整体性,指战略思维是面对的是整个公司或集团或国家,而不是其中的局部问题;全局性是指从组织的全局利益出发,对组织的运作进行统筹思维;全面性指从更多的视角跳出去看,不就事论事,就企业论企业,就行业看行业,从而形成对组织的整体见解,即“通见”。

图片

5、更“透”一点,形成“灼见”

管理思维的是“正确的做事”,战略思维是“做正确的事”。而要找到正确的事,必须对组织活动的本质进行深度思考,理解的更“透”一点,形成明白透彻的见解,即“灼见”。

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战略思维的清晰性。比如我一直在京瓷内部强调:企业是社会公器,还必须为社会、为世人承担责任和义务。这一点就是战略思维的清晰性的极致体现;二是战略思维的本质性。战略思维首先要摒弃“理所当然”,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假设和论证寻结论;三是战略思维的根本性。即要在企业的关系人与价值及顾客认知与价值分析基础上,发现公司存在的意义,企业的使命等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比如京瓷的使命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贡献。”

6、更“准”一点,形成“定见”

战略确定组织发展的方向,事关组织生死存亡,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战略思维必须准确的判断组织生存的关键,依据客户认知形成组织的定位,将全部力量集中起来,打歼灭战,实施聚焦战略。

在稻盛哲学中,对这一点的解读是:

京瓷在技术开发上力求深化自己的专业,就是要推进企业的专业化。为了推进专业化,为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生存下去,就要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在专业的领域内深掘深挖,用锐角形的方式挖深挖透,在该专业领域内、在该专业技术上做到极致。

要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彻底,把技术做到极致,在本专业内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其他的任何企业。

7、更“特”一点,形成“创见”

战略思维属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寻找更佳的定位,开拓新的疆界、新的领域、新的市场。

对于这一点,京瓷是这样制定战略的:

我们从自己开发的约100种陶瓷材料,以及我们在开发这些材料时所积累的独特技术中,挑选最擅长的材料或技术,亦或两者的组合,在我们已有的独特材料和技术的延长线上选择研究开发的课题。

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研究开发主要面向电子工业界,“现在电子工业界的市场上没有这种产品,但如果有这样的新东西,对客户会非常有利”,我们不断如此向客户提出建议。我们今后也会继续采用这种方针,用这样的方法掌握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研究开发。这就是所谓“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课题的选择方法。

8、更“敏”一点,形成“倪见”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因此战略思维必须具有动态性、直觉性和敏锐性。动态性就是要不断跟踪环境的变化,观察竞争对手的战略行动,不断优化战略;直觉性就是要通过培养形成战略直觉,从细微的环境变化中感知到公司的机会与威胁;敏锐性就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多变复杂的环境中,快速形成“倪见”,从目前可能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中,发现能引领组织未来发展的新市场区域、新产品、新需求,经过战略培育,形成组织的新的增长点。

图片

形成战略的思维过程如同盲人摸象,这八个维度是从八个视角对“战略这支大象”的理解和感知,是系统性思考战略的一个个侧面。

这八个视角又是相互联系的,比如高与远,站的高,才能看得远;又比如高与全,站得高,才能俯视看全貌。

我们不能认为将八个视角加总起来,就可形成完整准确的战略思维,因为系统并不是构成部分的简单加总,整体观点并不是各个视角观点的汇总。但为了把握整体,有必要从不同视角对战略进行观察和分析。简单讲就是在决定怎么做之前,有战略思维的人会先想“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既能低头拉车,又会抬头看路

图片

如何培养战略思维?

1、怀揣经营者意识,彻底思考直到看清事物的样子。

不管怎样,都要把自身当作经营者,拼命思考如何做才能保证自己公司产品的畅销。

比如,如果觉得“这个产品感觉能行”的话,就要进行彻底的市场调查。在什么地方销售、如何销售,要时常进行演练。最终,当确信“这个产品真能畅销”时,一种自信便会油然而生。

有了自信,类似“如果主打这个功能的话,这样做应该能畅销”的想法就会像卷积云一样不断在心中萌生,“应该能畅销”的想法会愈加强烈,然后便能定出要销售多少加热器的目标了。这就是我常说的“彻底思考直到看清事物的样子”。之后便是一气呵成,大量销售。

如果对倾注灵魂产出的产品的性能有自信的话,就不会因为以上的情况而灰心丧气,心中会萌生一种“无论怎样,一定要卖出去给你们看看”的热情。

因为订单计划是由自己管理的,所以内心会产生一种冲劲儿和坚持:“完蛋了,自动阻风门这条路行不通,有点失算了。但好不容易到这一步了,如果月销不到500万日元,就没脸回公司了”,同时,战略的制定便也就有了眉目。

2、自我对照一下:当你想问题的时候是否习惯于只想一步,那就是缺乏战略思维。

当你在做决策的时候,能多加一个思考的维度进去,从更长、更深、更高的维度来看问题。每次都能推演一下,你现在的决策引发的下一步、再下一步的结果,你就知道要如何取舍了。

用稻盛哲学来说,就是:须不断具体思考达成目标的各种方法和手段。至于何为“具体思考”,就是指为达成目标,不断在脑中模拟战略战术。 

仅仅思考一回可不行,必须反复模拟。“可以这么做”“可以那么做”“这样似乎行不通”“下次试试那种方法”……要以这样的方式不断探索。通过这种持续的思维操练,就能逐渐看清结果。

明明还未行动,却在思考的过程中拨云见日,甚至能够在脑中生动浮现出达成目标时的喜悦情景。换言之,对于应有的蓝图、理想蓝图,以及达成目标时的喜悦,能够做到拥有具体的“画面感”

一旦做到这一点,在行动过程中便能够充满自信。这是一种坚信“我能”的信念,一种不可名状的境界。我一直强调的“看清”,指的就是这种状态。


3、培养自己的自主性。

经营这种东西,必定会时刻伴随着风险,但相反,倾注心血,取得成功那一刻,也会收获极大的成果。能够将风险逐渐消化掉的人,便是所谓的“名经营者”。而应对风险的一系列对策正是需要经营者去思考的,但却没有一人思考。

即使经营活动刚开始的结果不怎么好,强烈地渴求“这个能成功”,并看清未来,这便是战略,制定正确的战略是经营者的职责。

带着经营者的眼光,发挥主体性,自己制定出战略,这样一来,无论是销售、制造还是贸易,乃至企业内部整体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经营者必须从意识上做出这样的改变。

有经营者意识,能够自主制定战略,只有这样的人不断增加,企业今后的持续发展才有可能。

4、提升自己的格局,就能提升战略思维。

我经常说企业和事业超不出一把手的器量的大小,即格局、规模的大小。这是事实。那么,器量又是什么呢?

所谓器量,即自身的心智、哲学、思维方式和人格。以这样的心智和人格为基石,不断进行演练,想方设法制定企业的战略。

反复演练,等到真正开始执行时,会经常有一种“这条道曾经在脑中走过一次”的感觉。思考的事情一旦落到实地,明明现实中还没有经历,便已了解“这条道之前走过”、“走这个方向不行,得走这边”等。

在大脑中彻底思考后,潜在意识就会发挥作用,理由虽然说不清楚,但感觉是一种被神灵附体的状态。无论多么微小的事情,只要不断演练、在实际操作中每取得一次成功,器量就会变大一些。

以我自身为例,我也绝非从年轻时便拥有企业家器量之人。年轻时的我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但我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每天努力于自我提升。

有位企业家曾对我说道,20多年前与我见面时,对我的一番话印象深刻。据他回忆,当时我说:“自己的人生内容是每日提升理念。”

身为企业家,我却并不拘泥于提高业务技能,而是把提升经营理念、思维方式和哲学作为每天的任务,他对此甚为感动。 

的确,我从年轻时起便热衷于阅读与哲学和宗教相关的书籍,会在枕边堆几十本书,坚持每天睡前看一会儿。不管回家多晚都不曾间断,哪怕看个一两页。由于年轻时养成的这个习惯,或许我可以不谦虚地用“每日提升理念”来概括过去的人生。
 
器量不断变大,公司的业绩也不断提升了。所以,如果器量不继续变大,公司便会止步不前。

希望大家能够成为不仅拥有制定事业战略的才能,同时拥有身为人的大器量的经营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