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胸怀强烈的愿望,
▎决不放弃——比任何人都更加努力■哪怕是看起来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每天都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有没有这种意志,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功。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只有比任何人都更加勤奋、一味埋头苦干的人,才能达至成功。 ■要树立看起来遥不可及的远大目标。你或许会觉得这个目标太高远,像现在这样一小步一小步地踏实前行,不可能达至目标。但是,正是靠着这种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努力,结果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要记住:所谓伟大的事业,只是每天、每时、每刻微不足道的工作的积累。成功没有捷径。 ■要在心中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只要你继续努力,不言放弃,就不能说你已经失败。 提升愿望达至信念要把你的愿望提升到信念的高度。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成为现状的奴隶。 “想这么干!”许多人也有这种愿望,但是,因为社会形势、经济形势不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非常困难,所以他们往往轻易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对现状的理解愈加深入,梦想就愈不可能实现——他们自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如果怀有强烈的愿望,不肯放弃自己的梦想,就会不断思考,想出良计妙策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只要抱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那么,即使在睡梦中,人仍然会考虑克服障碍的方法。这样做,就会萌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力。 一旦成为现状的奴隶,就只会得出环境险恶、自己的梦想脱离现实这种消极结论。然而,具备强烈愿望的人会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去解决遭遇的问题,在目标实现之前决不放弃。就是说,朝着目标奋勇前进的人、不断遭遇挫折的人、磨磨蹭蹭虚度自己人生的人,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愿望的强烈程度不同,如此而已。 追求自己无限的可能性无尽的可能 “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啊!”人们往往向外寻求灵感。 但是,我却求诸于己。彻底追究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中隐含的一切可能性,不断地改善改良。这样做就能实现当初难以想象的重大创新。 有人不知道我经历的艰难,只看到我成功的结果,就认为我有“千里眼”。当然,我并没有那样的天赋。 如果说我具备“千里眼”,那么,这样的才能不只我一个人具备,所有认真热心追求新事物、追求改善改良的人们,都可以掌握这种能力。我想,与其把这种能力称为“千里眼”,不如称之为“先见之明”。 为了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中闯出一片天地,获得“先见之明”确实很重要,但这种“先见之明”从外部是求不来的,必须在活用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经验的过程中,在彻底追求自己的所有可能性的过程中,从自己的内心中培育起来。
严格律己的经营姿态我要求员工具备高水准。员工之所以接受我的要求,理由之一就是:我放弃了“世袭制”。如果京瓷也是一个家族企业,员工就会认为我的严格要求不过是为了满足我自己家族的私利。 克服困难 我之所以不采用“世袭制”,是因为我认为自己的后代未必能够传承特定的企业经营哲学。 在企业内确立统一的意志、统一的价值观,要靠经营哲学。我认为,若不能传承企业哲学,就无法保证企业的持续繁荣。 我会把公司经营的未来托付给这样的员工:他具备高尚的人格,充满热情,又有优秀的才能,能够继承公司的经营哲学。 因为我反对“世袭制”,所以员工就会意识到,只要努力,不管是谁,都有晋升为领导者的可能性。员工就会明白,公司的方针和哲学不是为了达到我个人利己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我对员工的要求虽然多又严,他们却依然甘愿追随。
该撤退时坚决撤退经营者下决断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从事业中撤退的问题。某项事业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到底应该在哪里喊停,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凡事稍做尝试就立即抽手的话,那么,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出成果。 我的基本原则是:要像猎人追踪猎物一样,不成功不罢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千方百计,竭尽全力。中途撤退的事情是极少有的。 先不说物质条件,如果缺乏持久的热情,新事业的成功也好,研究开发的成功也好,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热情燃烧殆尽,却仍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这时候,我就会抱着满足的心情,光荣撤退。 前提是完全燃烧,就是说奋战到热情完全燃尽为止。做到这一步仍然不行的话,就必须痛下决断。到了这个时点,我们要明白撤退的时间到了,必须下决心撤退。
经营者的最高报偿如果企业经营很粗放或者方向不对,导致经营状况恶化,那理所当然是经营者的责任。但是,即使经营者非常优秀,充满善意,而且十分勤奋,有时仍然难免陷入经营的困境。例如,汇率大幅变动或油价大幅上涨,遇到这类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时,个人的力量很难抵御。 尽管已经竭尽全力,但是由于难以抗拒的外部原因使企业陷于亏损状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追究经营者的责任。 经营投资概念 从这一点你就能明白,企业经营者肩负的责任有多大多重。当经营者就一刻也不容懈怠,一刻也不能放松努力。越是这么想,你越会觉得,经营者精神压力这么大,责任这么重,恐怕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予以相对应的报偿。经营者能够获得与其责任相对应的报偿吗?我认为可以获得。 正因为经营者忘我献身的精神,才让众多的员工对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他们才会信赖经营者、尊敬经营者。
追求完美主义在工作中,我贯彻完美主义原则。 有人觉得一件事完成了90%,“就算不错了”,接着可以去干别的事了;有些做事务工作的人认为,写错了用橡皮擦擦改改就可以了;还有人认为,完成了90%已经相当见效,没有必要花那么多功夫去追求100%的完美。 但是,在化学实验中,哪怕99%都进展顺利,只要有1%的错误,就会造成全盘失败。几乎所有的技术人员都会因追求完美而把最后的1%作为奋斗目标,因为他们懂得最后的小小差错往往是致命的。实际上,这个致命不仅决定了项目成败的命运,有时还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这座桥梁在某个结构上抗震性能稍微强一点就好了!”在地震引起惨祸后,说这种话没有任何价值。因此,几乎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持有追求完美的态度。在日常的工作中,以完美主义严格自律是艰苦的事,但一旦成为习性,就会不觉其苦。这同发射人造卫星一样,发射人造卫星需要巨大的能量,这样才能克服地球的引力,但一旦卫星进入轨道,几乎不需要能量也能自行运转。
自己照亮前进之路在创造的领域内,没有基准可言。正如在漆黑一片、风浪起伏的大海中没有指南针的航海一样。 过去,我也有过类似这种航海的经历。我痛苦烦恼,以绝望的心情寻求光明的灯塔。但是,我出航的地方,是航海图上也没有标岀的海域,当然也没有灯塔。因此,为了照亮航路,我必须自己制作灯塔。 所谓开拓者,就是要走前人从没走过的路。除自己之外,也没有任何的竞争对手。理解这一点,就会懂得这与追求完美主义是相通的。 所谓“更好”或者“最好”,是有比较对象时使用的语言。所谓“更好”,是比某个事物更好;所谓“最好”,是在一堆事物当中的“最好”。 然而,向着崭新领域进军的开拓者就如同在黑暗中没有指南针的航海船,必须追求完美。这是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赖。 追求完美也意味着无止境地追求自己内心的那个理想境界。
无私的威力明治维新的核心人物西乡隆盛说过这么一段话:“不要钱,不图名,不怕死,这样的人物最难对付。然而,领导人不达到这种无私的境界,就不能将国家大事委任于他。”西乡说的是:只有完全无私的人,才能被赐予高位。 唤起人们积极性的原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领导者的公平无私。所谓公平无私,就是没有谋取自己私利的企图心,不依照个人的好恶或个人的感情做判断。 要挡住金钱、名声以及明哲保身的诱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领导者如果具备一颗公平无私的心,部下就会尊敬他、追随他。相反,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贪婪心很重的领导者会遭到部下的厌恶。
领导者的一个决断,既可以激励也可以打击部下的士气。如果你希望部下永远追随你,你就不可以任性,不可以以自我为中心,不可以感情用事,不可以依据自己的好恶对事物做判断。 正确的组织为了经营企业,必须有这样那样的组织。虽然我没有这类先入为主的想法,但几乎所有经营者的思维方式都是:首先得有组织。 一般的经营者,因为学习过有关组织的理论以及人事管理的方法,所以往往认为“这样那样的组织是必要的”,或者他们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设置组织。但抱有这种固定观念,就不可能产生真正高效率的组织。 就我而言,为了维系公司,为了高效率地运行公司,现在这个时点上必要的组织,才是所谓“正确的组织”。基于这种思考,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建立相应的组织,并且只配置最少的人员来发挥该组织的功能。不是为了支撑组织才来经营企业,而是为了更好地经营企业才来建立必要的组织。 在创建京瓷的时候,我既没有经营的理论知识,又没有经营的经验,连有关经营的常识也一无所知。为此,我不得不对有关企业经营的一切现有的既成概念进行重新审视,从这里出发开始我的旅程。 经营过程中要不断探究什么是基本的、有道理的、有价值的和必要的。 非洲土著的智慧原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已故的伊谷纯一郎先生是研究灵长类动物的权威,他曾经多次去非洲刚果的深山老林,进行访问研究。当时,为了研究黑猩猩,他路过一个小村庄,正好有机会观察那里的土著居民狩猎的情景。伊谷先生目击的事情令人称奇。村民以团队集体出动的方式捕捉野鹿或斑马,如果全员参与狩猎,就可以捕获许多猎物,保证大家吃得足够而且还有剩余。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只要有一个人捕获一头猎物,整个团队就马上停止狩猎。捕到猎物的人意气风发,其他人都跟着他回到村庄。 然后,依据既定的规则向全员分配猎物。捕到猎物的人拿到最大、最美味的一块,并将它分给自己的近亲和友人,而这些亲友也如法炮制,再分一部分给自己的近亲和友人。这样,每个人都有份,而每个人所得的分量与捕获者的亲疏关系成正比。 伊谷先生问其中的一位年轻人:“为什么自己不另捕一头?”年轻人答道:“有这个必要吗?虽然我只分得了一小块,但已经足够吃了。”非洲土著居民的生活遵循与森林共生的法则,并且以此为满足。 为了与环境和谐共存,就不可存贪婪之心。 向猩猩学习黑猩猩是杂食动物,以果实和树叶为主食,偶尔也会捕杀小动物,吃它们的肉。黑猩猩比想象的更强壮,甚至能够捕捉野鹿和其他哺乳动物。 同前述的村民一样,黑猩猩也是团队狩猎。当一只大猩猩捕获一只较大的猎物时,同样,全员都会停止狩猎,众猩猩围绕在猎物周围,由杀死猎物的猩猩把肉分配给大家,这时候,众猩猩又叫又跳,非常兴奋。 黑猩猩是聪明的灵长类动物,是与人类最接近的物种之一。黑猩猩懂得节制,只捕杀必要数量的动物,具备维持森林再生产、维持生物循环的智慧。观察到这一点,伊谷先生极为惊讶。 开始时,伊谷先生认为,前述非洲土著居民设定“一次只捕一头猎物”的规定,只不过是他们原始的习惯。但是,后来伊谷先生意识到,土著居民是在遵循与森林共生的法则,黑猩猩也在遵循这一极为原始的法则。从许多方面来看,他们遵循的原则要比现代的社会体制先进得多。 同狩猎一样,在商业世界里,如果无休止地追求规模的扩张,就会切断再生产的循环,最终导致自己的毁灭。 |
|
来自: blackhapp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