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类招生,究竟是不是坑?

 新用户8972ieIg 2022-01-26

新高考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高校实行大类招生。按照官方的说法大类招生是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照一个专业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大类招生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

我们不谈“通才教育”的事,就说说大类招生这种做法对学生的影响。

有的家长说大类招生是个大坑。

我基本同意这种说法。一方面,按照大类招生的官方说法,是“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照一个大类招生”,但实际上,有的高校采用实验班形式代替“大类”招生,一个工科实验班,几乎包括了自己的所有工科专业,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7工科试验班完全不能称之为大类招生,所谓的试验班就是一个大箩筐。这才是完完全全的通才教育。这个大类中的大部分专业除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其他的专业还都说得过去,是个坑,但这个坑还不算太深,但是如果最后总被分流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例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对这个学生来说,这个坑又很深。

有的高校的大类招生是按“类”招生的,但即便这样,也给学生带来了麻烦。例如武汉大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包括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科学专业。如果某个学生钟意于武汉大学,又想学会计学专业,他就得报武汉大学的工商管理类这个志愿。但是最终在学校分流的时候能不能学上这个专业呢?答案是不一定。如果该学生性格内向,最终被分流到了市场营销专业,对这个学生将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大类招生既然存在专业分流,就会有分流的规则,不会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选专业,所以总会有的学生学不上自己想学的专业,这对那些本想学这个大类中某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类招生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坑。

有的家长说,大类招生不是坑,是机会。

这种说法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武汉大学,如果武大不实行大类招生,会计学专业录取分一定会比市场营销高,某个学生可能只能考上武大的市场营销专业,现在实行大类招生,该同学有幸考上了武汉大学,如果在大一年级努力学习,在专业分流时能选上自己想读的、高分的会计学专业,这对该学生也是好事,是机会。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不过高校采取大类招生的做法,本身就是要保住自己冷门、弱势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不会降低,也就是说这种假设基本不存在。所以,大类招生还是坑,能从中得利的学生少之又少。

大类招生从本质上是违背了新高考改革注重专业选择的初衷,剥夺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能精准选择专业的权利。

关注“古至今”,获取更多高考志愿填报资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