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娃和学霸的阅读差距并不在“量”,而是父母没有做好这件事

 yan520 2022-01-26

图片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副主编


寒假到了,大家是不是已经囤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打算让孩子假期大量阅读,避免将时间浪费在电子产品上。

但现实是,孩子整个假期下来有多少本书是完完全全看完的?看完的书中又有多少是非虚构类书籍呢?虽然扎心,但确实是很多孩子阅读的现状。而且,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课业越来越繁重,阅读量已经开始快速下滑。

根据美国阅读机构Scholastic与YouGov最新发布的《2020年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显示,只有35%的9岁孩子每周阅读时长为5-7天,也仅仅有28%的9岁孩子明确表示自己是喜欢阅读的。

图片

这意味着,大部分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无论是阅读的频率、兴趣,还是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上,都开始逐渐下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阅读上的“三年级滑坡”。这样会对孩子中学以后的学科学习、升学留学等非常不利。

图片
阅读对孩子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说过:“孩子学习的所有学科,最终考验的都是阅读水平。”

语文学科就不用说了,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考试都离不开语文知识及运用、阅读和写作,本质上考的还是孩子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再说,语文外的其他学科考试,有一个大趋势就是:字数越来越多,越来越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而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公式。

如果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过关,仅仅是读懂题目都要耗费不少时间,到时连题都做不完呢!比如你看今年全国卷Ⅰ高考数学的选择题题目:

图片

但是阅读能力好的孩子,就可以在快读阅读中抓取到关键信息、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

当然,抛开成绩和排名,阅读更是能帮助孩子应对未来的挑战。著名的商业思想家丹尼尔·平克曾提出了决胜未来的6大全新思维能力——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这些能力孩子可能无法在常规教育中轻易获得,但是却可以在阅读中不断地感受体会,从而逐渐地拥有它们。
 
因此,我们所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不只是用来背课本和考高分,而是孩子有能力自学和读懂课本以外的东西。

图片
阅读量提升了,就可以了吗?

当然,只提升阅读量是不够的。我们一直强调的是,读了很多书并不等于有阅读力,盲目求“量”只会导致孩子看书囫囵吞枣,失去了读书的趣味。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一进入三年级后,就容易出现以下这些问题:

1、只喜欢看一些漫画书、小说,科学、历史等非虚构书看不下去;

2、看过很多书,读得也挺快,但一问书讲了什么内容,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3、只看自己喜欢看的书,而且类型非常单一,知识面窄.......

这背后皆源于孩子开始自主阅读时,家长没有引导他们如何进行深入思考,也没有给予及时的反馈,以至于孩子看书时只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吸收书本知识,缺乏深度阅读能力。

而深度阅读能力早已成为孩子升学留学中的必备能力。举个例子,现在中考语文中的名著阅读题已经不再简单考察孩子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更侧重考察孩子对文本的分析能力,而且这项能力的考察在整个能力层级中的占比在2019年已经接近50%。

图片
图片

所谓分析能力,就是要求孩子在阅读完成一本书的基础上,学会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态度等,并且能够针对矛盾性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作出逻辑自洽的论证等等。不仅要分析,孩子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所以说,不仅要有阅读量,还要有阅读面,更重要的是孩子还需具备深度阅读和整本阅读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