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807.6亿!增速苏南第二!常州,江苏下一个万亿之城!

 云语禅心 2022-01-27

刚刚!

常州2021年度地区生产总值(GDP)正式官方公布!

常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807.6亿,增长幅度9.1%!

整体经济增速排名江苏第4,苏南第2!

2023年破万亿可期!

2022年,常州全市上下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策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同时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携手扛起新使命、踔厉奋发新征程,奋力推进常州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

2021年,常州经济提速明显,城市界面更新、老城厢改造、地铁二号线通车、疫情展现常州速度等等,都是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刻。

2022年,常州在奔向江苏第五个万亿城市的路上,继续高歌猛进!

经济结构优化,居民收入提高!

常州2021GDP详细数据出炉!

GDP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依据,作为全国强地级市,常州强大的经济实力有目共睹。

分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农业、木业、林业、渔业)增加值166.9亿元,增长1.5%;

第二产业(采矿、制药、电力、热力、燃气、建筑业)增加值4198.9亿元,增长9.8%;

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批发及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增加值4441.8亿元,增长8.8%

在农业上,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
  • 其中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6.1亿元。
  •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2.6万亩,总产量69.5万吨,比上年增长1.2%和0.7%。

在工业生产上持续恢复,主要行业迎来了全面增长!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4.8%,33个大类行业中,增长面达97.0%。
  • 七大主要行业全面增长,其中机械行业贡献明显,增长28.4%;传统行业中,冶金、电子、建材、化工和纺织服装行业持续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7.9%、21.5%、18.4%、14.8%和14.4%。

整体的投资在2021全年保持稳步增长,内部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1.1%。
  • 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工业技改投入增长12.6%;高技术投资增长25.8%,已成为拉动全部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
  • 全部投资对房地产投资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降低至36.2%。
  • 在“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推动下,全年在建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达1044个,比上年增加16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1.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3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规模上持续扩大,升级类商品持续快增。

  •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 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针纺织品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4%、23.5%和27.4%。
  • 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迅速,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计算机及配套产品、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6.2%、56.0%和84.9%。

对外经济整体稳定向好,出口结构也在继续改善。

  •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0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 其中出口2196.4亿元,进口821.5亿元。
  • 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3.2%。
  • 利用外资稳步回升,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0%;新增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93个,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32个。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信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 其中,税收增长9.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2.8%。
  •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比上年增长11.0%。
  •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14.9%。

居民消费价格稳定,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十分明显。

  • 全年CPI累计上涨1.5%,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0%,衣着类上涨1.2%,居住类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1%,医疗保健类上涨5.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1%。
  •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指数累计上涨9.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3.5%。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常州整体的惠民投入同步也在不断加大。

  •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97元,比上年增长9.2%。
  • 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22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22元,增长10.7%。
  •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1.84:1,比上年同期缩小0.03。
  • 全年民生领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约80%,其中用于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5.8%,用于节能环保、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稳步发展,低调前行!

常州!二线强市!

2021年1月初,在上海举办的2021-2022年度城市百强峰会中,中国大陆城市百强榜正式公布。

常州排名全国第30,在江苏位列第4,是名副其实的二线强市!

此次评判标准为基础设施、科研教育、综合经济以及民生福利四个指标并将百强城市名单分为了一线、二线和三线的划分。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取得了前四强,武汉紧随其后,南京毫无悬念继续成为江苏第一,位列全国第6,值得注意的是长沙表现十分抢眼,取得了全国第十二名的位置。

常州隔壁的无锡跟辽宁省的大连作为黑马,强势新进一线城市行列。

稳步发展,低调前行,常州不断奋进,提高城市赋能,未来,有着冲击一线城市的无限可能!

5号线、常州南站、医学中心、恐龙园东扩......

2022年的常州,还有很多惊喜!

2021年12月底,常州发布官方发布了《2022 聚焦“532”,谱写“强富美高”新常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文章中对于明年常州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方面,都做了详细的明确概括。

其中就包括了地铁5号线、常州南站、“两湖新区”、常州医学院、恐龙园东扩等等重点项目。

一、交通篇

1.瞄准2025年交通出行“321.5”目标,加快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常州段建设

(指3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2小时通行全省,1小时畅行都市圈,0.5小时能够到达全市域和周边兄弟城市)

2.开工建设常泰铁路、盐泰锡宜常铁路

3.开工建设丹金高速、扩建沪武高速常州段,建成苏锡常南部高速

4.启动建设机场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建成青洋快速路二期,实现与周边县市快速直连

5.开展德胜河三级航道整治、芜申线溧阳城区段航道整治、扩容改建德胜河魏村枢纽

6.实施常州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干线机场

7.开工建设地铁5号线、尽早实现全市地铁组网运行

8.高标准规划建设常州南站,预留好发展空间,加快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第一门户”和城市“中央车站”

二、空间板块篇

1.加快完成“两湖”创新区总体规划和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打造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

2.规划“两湖”创新区与全市各板块的纵横通道

3.实施大运河文化长廊、大庙弄历史风貌改造等重点项目

4.加快建设星耀城、国际人才广场、领航大厦等项目,将高铁新城打造成跨江融合桥头堡。

5.组织开展项目用地综合评价,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2万亩以上

三、创新平台篇

1.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全国排名要再进位、再提升,常州经开区、溧阳高新区争创国家级

2.牢记总书记嘱托,全力办好中以常州创新园,争当中以创新合作领航者

3.办好江苏德国合作交流大会,建好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打造对德创新新高地、中德全面交流新样板

4.揭牌运营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

5.加快常州医学院、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南航天目湖校区二期、江理工新校区建设

四、人才引进篇

1.招引关键领域顶尖人才,“一人一策”定向招引战略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卓越管理者等国内外高端人才,量身定制扶持方案,最高重奖1亿元实现常驻院士零的突破,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30个以上

2.加快建设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新建改建人才公寓3万套以上,全年新增各类人才11万人左右

3.深入实施第二轮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

4.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双师型“人才培育

五、集群发展篇

1.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达1.3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突破2000亿元

2.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

3.实施“大恐龙园”东扩战略,加快建设曹山未来城、东方侏罗纪等标杆项目,改造提升太湖湾、春秋淹城旅游区

2022,让我们美丽畅想、振臂挥桨,朝着激扬奔突的前行方向,汇聚起如虹气势,共同奔赴一座城的未来之约!

文章部分图片、文字、信息资料来源:常州发布、常州日报、网络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仅作为推广示意使用;如涉及版权使用,请版权所有人与我司联系。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