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督教徒傅连暲,将全部家产捐给共产党,一份“遗嘱”感动毛泽东

 龙泉清溪 2022-01-27

前言

为了革命事业,冲在最前线,奋勇杀敌的战士值得大家的敬佩,在后方支援前线、拯救战士生命的人,也同样伟大。被毛泽东称为“华佗”的开国中将傅连暲就属于后者。

一、一位基督教徒将全部家产和医院捐给共产党和红军

1929年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正大步向前,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在福建地区经过了一番殊死搏斗,成功建立了赣南、闽西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然而就在部队从江西到闽西的行进中,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艰苦使得队伍中出现了许多伤病员。当时又赶上春季,正是各种疾病流行和传播的时候。

尤其是天花,在春天最易发病。在部队这样人员密集的群体中,天花传播的速度会更快,也会更加危险。

文章图片1

可怕的是,红四军在进入长汀时就已经有士兵患上了天花。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毛泽东和朱德找到了长汀福音医院的院长傅连暲,将部队中受伤、患病的战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朱德向毛泽东介绍,汀州福音医院的院长傅连暲同地方党组织联系密切,他是一位同情支持革命的基督教徒。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曾医治了部队300多名伤病员。

当他们来到福音医院时,朱德还没有做介绍,傅连暲便认出了毛泽东,他走上前激动地说:“毛委员,朱军长,我们医务人员欢迎你们。”

文章图片2

之后,傅连暲不分昼夜地展开救治工作,除了救治伤病员,他还为全军的战士接种率预防天花的牛痘,并且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作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

傅连暲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由于受到地主的欺压,他的父母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最终他们入了基督教,以寻找心灵的慰藉。

傅连暲得到了汀州医院内科医师系布莱尔的接济,读完了中学,考取了亚盛顿医科学校。1918年,经过严格考试,他成为了汀州红十字会的主任医师。

1920年“五卅运动”之后,福音医院外籍医生搬走,傅连暲成为了院长。

作为一名基督教徒,自己的职业又是医生,傅连暲本能地对劳苦大众的苦难感到同情,当然对于共产党为革命做出的事业他也十分敬佩。

1925年底,傅连暲与在闽西建立党组织的邓子恢相识,这更加深了他的革命倾向。

文章图片3

国民党还曾提出让他担任少校医官处长一职,他表示了拒绝。

“五卅”运动爆发时,长汀也举行了游行示威活动,傅连暲也参与其中。他同青年学生一道,签名通电全国,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

毛泽东听到傅连暲过往的经历,十分赞赏这位医生的爱国精神。但是他认为还需要对他进行引导,于是他亲切地说道:“要反对帝国主义,还要反对国内的统治阶级,我们才有出路。”

毛泽东的一番话,使傅连暲茅塞顿开,他明白自己看待问题还是太浅显,不够深刻。和毛泽东的相识,使得他逐渐成为了一个革命者。 之后,随着交往的深入,傅连暲被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想和毛泽东个人的魅力深深折服。他提出了要将福音医院改成红军医院的想法,同时他还表达想要参加红军的愿望。

文章图片4

毛泽东分析,在当时的情况下,傅连暲的身份其实更加方便为共产党做一些事情。

于是傅连暲便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收治红军的小批伤病员,并冒死与敌人周旋,以确保红军住院战士的安全。

同时他还为红军提供了许多医学上的帮助,他借助福音医院的条件,筹集了一批医药费,采办药品器械,为红军培训医生和护理。

1932年春,在党和红军的领导下,第一所中央红色看护学校在汀州诞生。学员们没有课本,讲义都是傅连暲亲自编写的,包括外科、内科、急救、处方等。

文章图片5

而福音医院便成为了学生们的实践地。这些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红军和地方的医疗卫生单位。傅连暲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前线支援了一大批医护力量。

1932年10月,毛泽东从瑞金到汀州福音医院养病。傅连暲为他作了全身检查,发现他的肺部有一个钙化点,便让他在此处好好休养。之后,他每天按时给毛泽东打针、服药,下午还会邀请毛泽东到山上去散步。时间久了,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

经过傅连暲的悉心照料,4个月之后毛泽东的身体完全康复了。傅连暲十分怀念这段时光,他曾在写文表示:“在这四个月中,与其说毛主席是来我们医院中休养的,还不如说是毛主席帮助我们工作的;与其说是我护理了毛主席,还不如说是毛主席在政治思想上护理了我。毛主席真是我前进的引路人!我希望一辈子跟在毛主席身边,一刻也不离开他。”

文章图片6

1933年初,毛泽东离开长汀回到瑞金主持中央政府的工作。在离开福音医院之前,他向傅连暲提出了关于医院改编的问题。认为已经是时候脱去它英国教会的伪装了,并且要将它改成真正的红色医院。

傅连暲十分激动地答应了。

随后汀州福音医院迁到瑞金叶坪杨岗下,改名为中央红色医院,傅连暲为院长。

文章图片7

至此,傅连暲为了投身革命,放弃了之前每月400大洋的丰厚待遇,还把整个医院和全部家产都捐献给了共产党和红军。

中央红色医院成立时,毛泽东特意来祝贺。傅连暲紧紧握着他的手,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接着毛泽东对医院的工作作了具体的指示,他说道:“这个医院的任务很重,你要当好这个院长,首先得有一个观点: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除了给红军看病外,也要给老百姓看病。”

当时苏区发生了瘟疫,毛泽东也针对这个情况对傅连暲提出要“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结合进行;教育大家讲卫生。”

傅连暲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带领全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苏区卫生事业的建设。当看到村民们饮用的水质较差时,他带着大家为村民打了一口水井,教育村民们要讲卫生。

同时他还不断精进自己的医术,被尊称为“红色华佗”。

二、成立托儿所,使出生在战争年代的孩子也能健康成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傅连暲向组织提出了坚决的要求,他要随部队长征。在长征中他悉心照顾伤病员,枪林弹雨的生活,令他十分深刻地体会到革命之路的艰难,红军顽强的拼搏精神也使他深受感动,这更加坚定了他跟随共产党的脚步。

文章图片8

1936年10月,傅连暲来到党中央所在地保安县。一到保安,他就去看望了毛泽东,毛泽东见到了这位很久未联系的共产党的老朋友,不禁高兴地说:“哎呀,傅医生,你还活着,活着!”

当晚,毛泽东请傅连暲吃饭,并和他聊天一直聊到深夜。

党中央从保安迁到延安以后,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医院,傅连暲担任院长,并负责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工作。

文章图片9

那时毛泽东由于常常熬夜工作,眼睛很不舒适,在傅连暲的精心照料下,眼睛终于康复了。

在那个年代,除了伤病员、中央领导人需要医治,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也需要照料,那就是在战火中出生的孩子。

最初由于环境艰苦,那些刚出生的孩子战士们无力把他们带在身边,就只好寄养在当地的老乡家里。而老乡的居住环境也是不十分安全,总是到处转移,因此这些寄养在老乡家里的孩子常常不得踪迹。

傅连暲一路跟随长征,对这一情况感到十分痛心。

进入陕北以后,和以往相比,算是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小孩渐渐多了起来。这些小孩中有的是傅连暲亲自接生的,有的是正在前线作战的战士的,还有的是组织上通过各种办法找回的革命烈士的遗孤。

这些孩子就是希望,如何培育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天,傅连暲去到毛泽东的住处,向他汇报了延安卫生工作的相关情况,也提到了小孩的问题,没想到毛泽东也在担忧这个问题。

文章图片10

“我们在后方还好,但前方的将士怎么能安心呢?不管怎样,我们要想个办法,统一考虑,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关于孩子的问题,毛泽东更是有着切身的体会。在长征路上,他和贺子珍的孩子才出生就被送到了老乡家抚养,后来就没了消息。

“是呀,怎么办好呢?”毛泽东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看着傅连暲说:“傅医生,看来你考虑过这个事情,你看有什么好办法?”以毛泽东对傅连暲的了解,他应该是有了一些办法才会提出来的。

傅连暲回答:“我想是想过,但不一定周全,提出来请主席斟酌。我的想法,是否可以搞一个保育院?将这些孩子集中收养起来,这样便于照看,也有利于教育。”

“哎,办个保育院,这是个办法。”毛泽东进一步问道:“你说说如何办呢?”

“可以从小到大,先请几个保育员,把孩子看起来,吃饭、睡觉、卫生检查等都可以统一起来。”傅连暲说出这番话,应该是已经深思熟虑过了。

“好,我看行。你赶快与有关部门商量一下。”毛泽东同意了这一提议。

接着傅连暲便开始着手办理这件事。他选定女战士丑子冈为托儿所的所长。她已参加革命多年,丈夫牺牲了,她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延安,之前曾担任过护士,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的人选。

文章图片11

前一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啊摇篮》讲的就是丑子冈带领保育院保育革命后代的故事。

经过一番筹备,托儿所建立起来,并迎来了第一批小主人。他们是李维汉的孩子罗小金(即李铁映)、毛泽东的女儿毛娇娇(即李敏)、贾拓夫的女儿贾丽丽、谢觉哉的孩子谢定定、王首道的女儿王苏云、陈正人的孩子小胖和傅连暲的女儿傅维芳。

文章图片12

孩子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父母不在身边的忧愁渐渐被孩子们遗忘。很快,托儿所的规模壮大起来,从7个孩子到几十个,窑洞也从最初的6间发展到20多间。

托儿所由傅连暲具体负责,他承担着托儿所全体人员包括大人、小孩的医疗卫生保健指导。孩子们都十分喜欢他。

美国外科专家艾乐思博士来到延安访问时,特意参观了托儿所。在了解这里的卫生和保育工作后,他不住地称赞:“这是我在全中国看见的最好的一座托儿所。”

三、基督教徒终成共产党,一份“遗嘱”感动毛泽东

正当一切都井然有序地开展之时,一件事情的发生给傅连暲带来了麻烦。1938年4月,张国焘逃到武汉投靠了国民党特务集团。

文章图片13

而傅连暲在长征后期一直跟随左路军行动,与张国焘有许多接触。因此,有的人便开始怀疑傅连暲,想要对其进行审查。

关键时刻,毛泽东站出来说:“傅医生表现好得很,他与张国焘没有关系!”

在处理张国焘的问题上,毛泽东十分清醒。那是属于个人的错误,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怎么能波及到其他人呢?

于是,傅连暲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岗位,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放心地派他到国民党统治区西安买药。当他问傅连暲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傅连暲回答:“不管到什么地方,有党的领导就一定能成。”

毛泽东听了感到很欣慰:“你的党性观念还很强嘛,你有没有考虑过入党的事?”

其实作为一名医生,他的工作便是救死扶伤,而作为基督教徒他又不愿看到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和共产党接触的许多年来,他逐渐感受到共产党的所做事业的伟大,而这正是他所追求的。

其实他的内心早已从一个宗教信仰着者转变为了一名无产阶级战士。而入党的念头也根植了许多年。只不过他认为自己的缺点还很多,入党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一直没有提出来。

关于入党,傅连暲也确实比别人的情况复杂,因为他是个基督教徒,有人认为他投机革命的动机不纯,不能考虑吸收到党的队伍中。

此刻毛泽东点出了这个问题,傅连暲有些激动,又感到些许迟疑,过了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考虑过,可是我怕条件不够,再说我的情况比较复杂……”

文章图片14

毛泽东打断了他的话,果断地说:“你放弃优裕生活,投身革命,特别是经过战火的洗礼,长征的考验,足以证明你的决心。我看你可以入党了。

毛泽东和傅连暲相识多年,他的进步有目共睹,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因此是完全值得信任的同志。

“真的?”傅连暲激动地不知所措。

毛泽东点点头:“现在没有什么阻碍了,你的历史我可以证明,你去找陈云同志谈谈。”

接着傅连暲便去向中央组织部部长正式提出了入党申请,并且将自己的历史、家庭、思想发展都谈了一遍,还详细谈到了信仰基督教的问题。

1938年9月7日,傅连暲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多年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这时和傅连暲曾有过密切接触的白求恩大夫,正在晋绥根据地。他得知了这一消息,感慨道:“以前的教徒成了共产党员,真有意思!我还以为傅医生早已是共产党员了。”

成为了共产党员以后傅连暲仍然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医疗事业持续奋斗着。

文章图片15

1946年,傅连暲带领中央医院门诊部和保育院工作人员、孩子们跟随中央迁到了瓦窑堡,之后又迁到了山西临县三交镇。

由于一路辗转奔波,工作繁忙,再加上未能及时补充营养,傅连暲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他病倒了。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想要为别人治疗,可由于病得很严重,他就是起不来,作为一个医生却对自己的健康无能为力,这是一件多么无奈的事情。

之后机关还需继续转移,要从山西迁到河北,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可能已经无法承受长途跋涉,他怕拖累革命,于是想到了自己唯一可以留下的躯体。

于是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算是遗嘱,

“我年纪虽不算大,但近来日见衰弱,这是病体必然的变化,若活不了的话,请批准将我的骨骼留交医大(或将来我们的中央医学院)学生学习之用……此种要求如蒙批准,请命名'傅连暲之骨骼’那么我心愿已足,感激万分了。”

这封信言辞恳切,一片赤诚之心昭昭可见。

毛泽东看到此信之后,被他无私地奉献精神感动,立刻给他写了回信:

连暲同志:

来示悉,很感激,我身体近还更好些。

你身体有病,望于工作中保重。

此祝,健康!

毛泽东

收到毛泽东的信以后,傅连暲的内心受到了鼓舞,他表示:“不愿随便死去,活一天做一天”,要“把自己完全贡献给革命”!

1050年1月,傅连暲担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第一副部长,8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理事长,后出任卫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是军队医疗卫生工作最高级别的军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