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郜同麟丨龙谷大学藏吐鲁番道教文献拾补

 书目文献 2022-01-27
注:本文发表于《西域研究》2022年第1期,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郜同麟老师授权发布!

龙谷大学藏吐鲁番道教文献拾补

郜同麟
 
内容摘要:前人已对龙谷大学藏吐鲁番道教文献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尚有八件文书未得到正确定名。在这八件残片中,四件为现已亡佚的《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且三件的内容不见于敦煌本和传世文献引用;两件可缀合,为《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残片;一件与德藏Ch2401一样,与《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文字相合;一件为《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四残片。这八件文书在拟测佚经原貌、考察道教文献发展源流、了解道教仪式传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龙谷大学  吐鲁番  道教文献

上世纪初,由大谷光瑞组织的探险队对中国新疆地区进行了三次“探险”活动,收集了大量中国古代写本残片,其中包括佛经、道经、社会经济文书等。这批文献主要保存于日本龙谷大学和中国旅顺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机构也有一些大谷收集品。赵洋已对旅顺博物馆藏道教文献做了非常好的梳理[1]。对于龙谷大学藏道教文献,大渊忍尔、王卡、张娜丽、陈国灿、刘安志、赵洋等学者都做了一些定名和缀合工作[2],但仍有少数道经残片未被识别出来。本文在大谷文书中新发现道经写卷八件,缀合为七组,叙录于下。

(一)大谷3528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

大谷3528号,小残片,四周残损,文字多被剥离。现存经文五行,首行存“度”字左半,次行存“两翼”二字,三行无文字留存,四行存“明”字左半残画及“尸”字,五行存“丘”字及“卌”字右半。背面文书有“木在坛”等字样,应为方术书。各家未给出该件题名。该卷文书与《无上秘要》卷十五、《云笈七签》卷八六、卷一〇一所引《洞玄本行经》“五灵玄老君”故事文字大致相合。因此该卷应即为《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残卷。此前吐鲁番文书中发现《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8件[3],该件文书正、背文字与大谷3289、大谷5050、大谷5790均大致相近,应为同卷。现据《云笈七签》卷八六拟补,复原于下:

图一 大谷3528复原图
(二)大谷4451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拟)

大谷4451号,小残片,四周残损,存经文四残行,背面书某方术类文献。现将该卷录文如下,并做考辨:

从残文推测,该卷的叙事模式与《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一致,即有女突然悟道,但无由得道而心“烦怨”;后有“猎人”偶然遇到修道女,见到了神迹(“郁勃”“往就女”)。可相对比的,如P.3022v、P.t.560v《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所载那台故事:“以朱灵元年,岁在丙午,诞于丹童龙罗卫天洞明玉国朱霍之阿,改姓洪,讳那台……于是那台志厉殊勤,自谓一生作此女子,处于幽房,无由得道。因长斋持戒,思念愿得转身为男,晨夕慊慊,恒无怠倦。丹心遐彻,遂致感通上真下降……言毕,便从墙上投身掷空,命赴仓海极渊之中,纷然无落,即为水帝神王以五色飞龙捧接。”[4]又如《云笈七签》卷一〇二“南极尊神纪”条引《洞玄本行经》:“南极尊神者,本姓皇字度明,乃阎浮黎国宛王之女也……志极山水,访及神仙。逼限宫禁,津路无缘。志操不乐,心自愁煎。王意怜愍,慰谕百端。问女意故,女终不言,泪落如雨,切无一欢……王知其意,乃于宫中为踊土作山……度明弃于宫殿,登台栖身,遮遏道径,人不得通。单影独宿一十二年,积感昊苍。天帝君遣朱宫玉女二十四人,乘云驾凤,下迎度明。当去之夕,天起大风雨,雷电激扬,地舍旋转,惊动一国。王大振惧,莫知所从。天晓分光,失去山台,不见其女。”[5]除叙事方式相近外,该卷正、背与大谷3289号、大谷3528号、大谷5050、大谷5790号均笔迹相近。因此,该件残片很可能即《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残片。

(三)大谷4470A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拟)

大谷4470A号,小残片,四周残损,存经文三残行。下部粘贴残存三字的小纸片,背有残文三行。现录文如下:

第1行“五篇真”下残存一点一横,应即“文”字残画。“灵宝五篇真文”是所谓的“天文”,是整个灵宝经的基础[6],早期古灵宝经中多提到这一“天文”,如P.2730《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帝主国土灾疾兵寇、危急厄难,当丹书灵宝真文五篇于中夜(庭),五案置五方,一案请一篇真文。”P.2606《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元始安镇,敷落五篇。赤书玉字,八威龙文。”P.2865《太上灵宝洞玄灭度五练生尸经》:“中元天中南浮梨世界,有道士姓王,字度眀。少出游学,从屠真公受五篇文升仙之传。”类似之例极多,不烦再举。第2行“得上升”,应即上升南宫、上升玉京之类。因此,本卷必为道教灵宝类佚经。

值得注意的是,该卷正、背文字与大谷3289、大谷3528、大谷4451、大谷5050、大谷5790等《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残片均笔迹相近。据P.3022v、P.t.560v《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以及《云笈七签》卷一〇一引“洞玄本行经”,五方“老君”得锡号之时,天尊即赏以“五篇真文”之一篇。如P.t.560v《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载东方老君事云:“以开光元年,于弥梵罗台霄絶寥丘飞元云根之都,沧霞九灵之墟,元始又锡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帝君,即赏《灵宝赤书九炁青天真文》篇。”P.3022v卷首又云:“元始天尊以我因缘之勋,锡我太上之号,封郁悦那林昌玉台天帝王,位登高圣,治玄都玉京。实由我身尊承大法灵宝真文,世世不绝,广度天人。”可知《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非常重视“五篇真文”。因此,从残片中提到“五篇真文”,以及笔迹与大谷3289等残片相近来看,该卷很可能是《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从文意推测,该残片可能在某一故事的结尾部分。

(四)大谷4667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拟)

大谷4667号,小残片,四周残损,存经文三行,首行存“此之罪”三字,次行存“自然逍遥”四字,第三行存“归依”二字右半,行间有婆罗迷文字。该卷与《正统道藏》太平部所收《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文字相合。现据之复原于下:

图二  大谷4667号复原图

德藏Ch2401写卷亦与《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文字相合,且与本件写卷笔迹相近,当系同卷。需要指出的是,《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大概原有二十六卷,《正统道藏》中仅存卷十二和卷二二的部分残文[7],但由此二卷可知各天忏悔文格式大致相近。以上是据该经卷十二“清明何童天帝君”所言忏悔文拟补,但德藏Ch2401残片与这部分内容相合,因此大谷4667不大可能还是“清明何童天”忏悔文,以上所补仅可见出该经大致形式,与其本来面貌应该相差很远。

关于德藏Ch2401,王卡《敦煌道教文献研究》认为与《正统道藏》本《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尊应号经》“文句体例近似,但天尊名已缺佚”,从而定名为《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尊应号经》[8]。但Ch2401与《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尊应号经》有较多异文,且在相当于《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尊应号经》第十二卷卷末“清明何童天帝君”所言忏悔文后接以“显定极风天玉京玄台……”,当是相当于已佚的《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尊应号经》卷十三的内容。也就是说,Ch2401及大谷4667仅有忏悔文,无天尊名号。这与敦煌本《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大致相当于《正统道藏》所收《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忏悔部分而无天尊名号的情况相近[9]。因此,这两件残片恐怕不是《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尊应号经》。由《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的情况推知,《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尊应号经》应是在Ch2401及大谷4667所存经书的基础上添加天尊名号做成的。

(五)大谷4859背+大谷4974  《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

大谷4859号,小碎片,四周残损,存经文一行,正面存“左手右手并”五字,背面书“首作礼上白天”六字,下有两点残墨,应即“尊”字上部。此卷背上下补全当即“稽首作礼,上白天尊”一句,显系道经。

大谷4974号,小碎片,四周残损,但可见上栏线,存经文三行,背抄不知名文书。该卷文字见于P.2868号《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

以上两件残片正、背笔迹一致,大谷4974号“者”字右侧墨点残存于大谷4859号左下角,大谷4974号卷背的“五”字下横左半恰在大谷4859号右侧,因此两件残片可以直接缀合,缀合图及与P.2868的对比图如下:

图二 大谷4859背+大谷4974缀合图及与P.2868的对比

图三 大谷4859+大谷4974背缀合图

这两号残片缀合后行款与P.2868号一致,两卷当为同源。《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是道教借用佛教预修生七斋仪式造作的经典[10]。预修仪式在后世受到正统道士的批判,如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序》即批判王升卿《灵宝大法》“及有预修之斋,颇无经据”[11]。所以《正统道藏》中保存的与预修仪式相关的文献很少,仅有《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少数几种。这可能也是《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亡佚的原因。敦煌文献中存此经四件,吐鲁番文献中也有此经发现,这似说明该经在唐代前期流传较广,道教的预修斋应是当时普遍施行的一种仪式。

(六)大谷5005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拟)

大谷5005号,小碎片,四周残损,存经文两残行。背抄不知名文书,有“苗字叵/此曰”字样。现录文于下,并略作考证:

该件文书第二行的“帝七炁素天”当即“白帝七炁素天”。灵宝类经典有四方四天的观念,《云笈七签》卷二一:“今言四天者,东方有九气青天,南方有三气丹天,西方有七气素天,北方有五气玄天。”[12]这一观念在早期灵宝经中大量出现,《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太上灵宝洞玄灭度五练生尸经》等均有相关描述。因此,该残片当为早期灵宝类经典。

细审该件文书笔迹,正、背与大谷3289、大谷3528、大谷4451、大谷4470A、大谷5790等《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写卷均基本一致。如该件“七”字与大谷3289号“西方七宝”之“七”写法一致;该件卷背“字”字,与大谷3289背“字”及大谷3528背“子”字均相近。因此,该件应为《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残片。

前人在吐鲁番文献中共发现《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八件,本文又发现四件,共有十二件,其中大谷文书七件,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文献四件[13],德藏吐鲁番文献一件[14]。大谷文书中这七件残片正、背笔迹均一致,应为同一写卷之裂。现将各件正、背文字对比于下:

表一 大谷文书几件《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
及卷背残片笔迹对比

P.3022v、P.t.560v《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主要保存了该经卷首及东方、南方、中央、西方“老君”的本生故事,《无上秘要》卷十五及《云笈七签》卷一〇一、一〇二保存了该经较多内容,除五方“老君”外,还有“南极尊神”“赤明天帝”本生故事。由大谷5005出现“白帝七炁素天”来看,《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可能还有四方天君的本生故事。Дх6447《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残片保存的两段内容又见于《无上秘要》卷四七和《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二,讲述了奉受是经及修斋的功效,大约为全经结尾的“流通分”。综合这几件残片及文献引文,可以看出《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全经的大致样貌。

(七)大谷5161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四

大谷5161号,小碎片,四周残损,存经文“度群品夏”一行四字,背面文书存“中有诸居士”五字,当系佛经。该卷当即《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四《持斋品》“立夏日,元始遣好生度命天尊,将始丹天君、神仙兵马无量等众,教化人间,开度群品;夏至日,元始遣玄真万福天尊,将丹灵真老帝君、神仙兵马无量圣众,教化人间,开度众生”一段。吐鲁番文献中曾发现《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一、卷六、卷八、卷九残片,其中《高昌残影》236号《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八写卷与本件笔迹颇为相近,或本为同一系统的写卷。

从大谷文书中找到的这八件道教文献,有四件均为《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残片,其中三件均不见于敦煌文献及现存经书;有两件为目前发现的吐鲁番文献中仅存的《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从中可知道教预修仪式在唐代已传播至西州;有一件与《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相合,也与道教仪式有很大关系,且揭示了《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的成书过程;另一件则为目前在吐鲁番文献发现的唯一一件《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四残片。因此,这八件残片虽然保存的文字有限,但有很大的文献价值,对道教史和丝绸之路宗教研究都有一定意义。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敦煌吐鲁番道教文献综合研究”(16CZS005)。

[1]赵洋《新见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道经叙录》,《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7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2]参大渊忍尔《敦煌道经目录编》,东京:福武书店,1978年;王卡《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张娜丽《西域発見の文字資料[四]——「大谷文書集成」參読後劄記》,《學苑·総合教育セソタ-》第764号,2004年5月;陈国灿、刘安志《吐鲁番文书总目(日本收藏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赵洋《唐代西州道经的流布》,《中华文史论丛》2017年第3期;赵洋《新见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道经敘录》。

[3]详参赵洋《唐代西州道经的流布》,第187页。

[4] P.3022v、P.t.560v两件写卷均为残卷,各存这一故事前、后部分,将两卷内容拼合后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

[5]《云笈七签》,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2216页。

[6]关于此问题,可参小林正美著,李庆译:《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18页;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754-759页;王皓月《再论〈灵宝经〉之中“元始旧经”的含义》,《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2期,第89页。

[7]《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4册,第698-706页。

[8]王卡《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第129页

[9]关于《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的情况,详参郜同麟《〈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初探》,《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10]详参郜同麟《〈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初探》,《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11]《道藏》,第31册,第345页。

[12]《云笈七签》,第494页。

[13]参赵洋《新见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道经叙录》,《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7卷。

[14]参郜同麟《德藏吐鲁番道教文献叙录》,《西域研究》2018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郜同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敦煌文献、经学文献。

相关链接:

郜同麟丨谈敦煌道经中的所谓“千字文帙号”

郜同麟丨從單疏殘抄本看《禮記正義》的演變

郜同麟丨《老子中经》新探

郜同麟丨《靈書紫文經》新考
郜同麟丨《禮記正義》校讀叢札
郜同麟丨《禮藏》本《禮記正義》勘誤
郜同麟丨《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考——兼论陆修静目录“未出一卷”和“卷目”问题
郜同麟丨《禮記正義》整理前言
郜同麟:《禮記正義》校讀記
郜同麟:淺談寫本文獻學在傳世文獻校勘中的作用——以《禮記正義》爲例
郜同麟:敦煌吐鲁番道经残卷拾遗
“书目文献”约稿:凡已经公开发表有关文献学、古代文史相关文章,古籍新书介绍、文史期刊目录摘要等均可。来稿敬请编辑为word格式,可以以文件夹压缩方式配图(含个人介绍),发到邮箱njt724@163.com。感谢您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