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长清县有个和尚,道行高深,洁身自好,八十多岁身体依然很健康。有一天,他一跤摔在地上起不来,庙里的和尚急忙赶上前抢救,老和尚却已去世了。 ![]() 和尚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魂魄飘飘,来到了河南地界。河南有位公子,世代乡绅,那一天带着十余骑家丁,擎着猎鹰,外出猎兔。坐骑受惊狂奔,他竟堕马而死。老和尚的魂魄正好撞上公子的尸身,一下子合为一体,于是公子就慢慢苏醒过来。仆人们围在四周问他怎么样了,公子张开眼睛,说:“我怎么到这地方来了?”众人把他扶回家去。 一进门,就见一群扑粉画眉的女子纷纷过来看视慰问,公子十分惊惧,说:“我是和尚啊,怎么到这儿来了?”家里人以为是在说胡话,都开导他要他明白过来。老和尚也不申明辩解,只是闭着眼睛,不再说话。家人给他送来米饭他就吃,送来酒肉就拒绝。夜里独自安息,不受妻妾侍奉。 ![]() 这样过了几天,他忽然想要稍稍走动走动,大家都很高兴。出得房来,刚刚站定,就有许多仆人纷纷走来,送上各类钱粮账册,争着请他清点核算。公子假托新病未愈,精神疲倦,一概推辞,只问:“山东有个长清县,你们知道吗?”大家都答:“知道。”他又说:“我闷得无聊,想到长清去游览,你们可以马上给我准备行装。”大家说公子伤病刚好,不应远游。他不听劝阻,第二天就出发了。 到了长清,只见景物风貌依旧,也不用问路,直接来到寺院。几个徒弟见有贵客到了,拜伏请安,十分恭谨。问他们老方丈到哪里去了?徒弟答道:“师父不久前已离开人世了。”问坟墓在哪里,徒弟们就引导他前往。只见三尺孤坟,野草还没长满呢。众和尚都不知这位贵客的心思。过了一会,公子吩咐备马打算回去,临行嘱咐众和尚:“你们的师父是一位严守戒律的高僧,他的遗物,应敬慎看守,不使损坏。”众僧连连答应,公子这才离寺而去。 ![]() 回到家里,公子心如死灰,坐如枯木,一切家务都不管。住了几个月,悄悄出门离家,直达长清旧寺。他对众弟子说:“我就是你们的师父。”众弟子怀疑公子胡说,只管相视而笑。他就向弟子们讲述了借尸还魂的始末,又历述生平事迹,全都符合。众弟子这才相信,让他坐在原来的僧榻上,还像过去一样地侍奉他。后来,公子家多次派了车马来,哀哀恳求他回去,他看都不看一眼。又过了一年多,公子的夫人派了管家来到长清,送给他许多财物。他回绝了一切金银绸缎,只受下一件布袍而已。公子的故友有时来到长清,恭敬地去拜访他,见他不妄言笑,心意诚笃;虽然看上去才三十岁光景,却常常说起八十多年间的事情。 异史氏说:人一死,魂魄就散了,长清僧能够千里而不散,是由于他秉性坚定的缘故。我对于这个和尚,并不惊异他能死而再生,却惊异他到了繁华靡丽的地方,却能够了却尘缘,避开俗世。如果眼睛一闪,被兰麝熏了心,就会有求死而不得的人了,更何况去做和尚呢! (节选自《聊斋志异》图文无关,仅供参考。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