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同儿

 纪老师工作室 2022-01-27

胡同儿



要问最能体现老北京特色的是什么,我一定会说胡同儿。

我最熟悉的地方要数琉璃厂,那是我妈妈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每年春节,妈妈都会带我去琉璃厂,去看那些残留的胡同,去寻找她儿时的记忆。

琉璃厂长一千米左右,是一条不宽的街道,这条街上有著名的荣宝斋、一得阁墨汁厂,还有中国书店。我对荣宝斋里面的书画文玩不太感兴趣,最喜欢去钻周边密布的小胡同,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描写过她的家在南柳巷附近,妈妈小时候的家就挨着南柳巷,可惜后来的拆迁改造,南柳巷、北柳巷、西北园这些小胡同已经消失在时光中。妈妈的小学还在,虽然现在已不是学校了,但那个院子还在。穿过一条十几米长,只能容纳一个人行走的小巷,就看到了这所曾经的琉璃厂小学,门头上是溥杰的题字,大门比一般的住户大门稍微宽一点,也就能容纳三到四个人并行吧,我在想象着放学的场景,那么多孩子一出校门,一下子涌入窄窄的胡同,立刻把胡同给塞满了,叽叽喳喳,跑跑跳跳,周围的邻居大概也不会嫌吵吧。  

那时候夏天的夜晚,胡同里人家的院门是敞开的,大人们搬个板凳坐在家门口,拿着大蒲扇,边扇边聊天,孩子们则在胡同里三五成群玩着各种拍三角、弹球,跳格子,那时候没有空调,胡同里密集的房挨房,有阵自然风吹过,人们都要高兴的大声喊着“有风啦,有风啦!”  

冬天的胡同里是另一种景象,胡同两边是家家户户的后山墙,有后窗户的人家会从里面伸出一节烟囱,那时候没有暖气,靠蜂窝煤炉取暖,冬天的院子里堆满了蜂窝煤、冬储大白菜,白菜上盖着厚厚的棉被,怕菜冻了不好吃,每当走过有烟囱的地方都要绕着走,以防烟囱里的煤油滴到脑袋上,有时候在烟囱下面还会有一个小冰坨,是滴下来的煤油混合的汽水凝结成一个个冰坨子,一不留神还会绊倒人。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胡同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高楼大厦宽马路,拉远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没有了一家炒菜,全院闻香的享受;空调暖气的普及也让人们少了一起纳凉聊天,围炉畅饮的欢愉;小伙伴儿需要爸爸妈妈给约着见面,不像以前的孩子们在胡同里一声吆喝就从家里跑了出去。

胡同是老北京的精髓,积淀了北京的市井文化,只有胡同里才有浓浓的京味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