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016:人生的三个合一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你能认同吗?说白了,人学习、成长、修行不就三件事吗?第一,义利合一;第二,言行合一;第三,知行合一。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圈

  • 孔子的弟子曾参教导我们要反省,那反省什么呢?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为人谋而不忠乎?你替人家忙事情,你有没有尽心尽力?

  • 朋友交而不信乎?跟朋友之间交往,你有没有说到做到?你说话算不算数?

  • 传不习乎?你从老师那儿学来的东西,你有没有去练习,有没有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 别看简简单单的三句话,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孔子说,但是我认为这三句话就可以体现儒家,体现孔子对一个人成为君子的最基本的三个要求。我把它概括出来,叫三个合一。

  • 为人谋而不忠乎?回到今天,你在公司里面工作,你在替老板打工,你有没有尽心尽力?也就是说,你从企业里获得一份工资,这是你的“得”,这是你的利益,那你有没有为这个利益尽到该尽的义务。

  • 为人谋而不忠乎?今天你在职场,你在官场,你有没有尽到你该尽的义务?你的“义”和“利”之间,有没有做到合一与平衡。作为企业来说,在服务客户,从客户那里收钱的时候,你有没有给人家提供等量的价值。得和失必须平衡,平衡才叫合一。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实际上,本质上讲就是言行合一。我们今天人在交往的时候,商业之间交流的时候,很多人会习惯说没问题,拍胸脯。但是,很多拍胸脯很容易的人,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拍完胸脯拍屁股。做不到,拍屁股走人。

  • 只能什么?你在那儿拍大腿,后悔相信他。说到做不到,言行不合一,是非常常见的。好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到了网络时代,你如果言行不合一,很容易弄个差评。所以,互联网对于提升人的境界,让人做事规范,守规矩,是非常有好处的,言行合一。

  • 传不习乎?就四个字,其实就是知行合一。

  • 王阳明之所以有名,就是有名在他提出来的第一个叫:致良知;第二个就是:知行合一。学习不是为了学到,而是为了做到,做到是为得到,只有当得到的时候,才能叫真的学会了。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知道到做到。

  • 知行合一没有那个复杂,其实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今天的教育,在课堂上学了那么多东西,结果出了校门,到工作岗位上去,啥都不会。最基本的都不会,那你知道那么多有什么用呢?所以,学了东西之后要去用,在用的过程当中反复地去感悟,知行合一,将学的理论内化到自己行为当中去。

  • 其实说白了,人学习、成长、修行不就三件事吗?第一件事,义利合一。占别人便宜,不可以的,因为那是被天道所不容的;第二,言行合一,尽可能说到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话,提前预警,接受惩罚;第三个就是知行合一,不仅会说,而且会做。不能说起来头头是道,一动手两手一摊。这就是我们今天中国大学教育最大的问题,动手能力偏差。

  • 其实,王阳明提到的合一就是孔子提到的“仁”,人我合一,彼此之间利益的平衡点,就叫做义,本质上就是“平衡”二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