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刚经随想录12:我度人时人度我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你知道佛家说的菩萨有哪两大特征吗?为什么说很多菩萨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呢?为什么佛陀告诫弟子菩萨广度众生,而又无众生可度呢?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圈   

今生发愿度众生,

众生度我一般同。

没有你我没有度,

度罢三轮便是空。

这是2013年10月15号,读了一遍《金刚经》之后心有所悟,写的几句打油诗。

01

佛家很强调布施,很强调助人。佛家有一种境界叫菩萨,我们普通人对菩萨的理解可能就是《西游记》里面的观音菩萨,腾云驾雾,手里拿一个宝瓶,可以降妖除魔,法力无边。

但真的了解了佛教的经典,才知道菩萨二字,实际上是梵文,菩提萨多。什么叫菩萨呢?解释过来三个字:觉有情。

所谓觉,就是相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他已经看破了,已经觉悟了,已经有超出我们普通人的智慧了。

而有情二字,说明菩萨和罗汉的境界差别就在这里,罗汉是我自己领悟了之后,就入于涅槃,不在回到人间来了。而菩萨不一样,他仍然要到人间来去帮助众生。

02
为什么?因为他有慈悲心,
所谓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是跟我亲近的人我要帮助,所有的人我都看不得他们受苦,所有的人只要我有能力,我都要想办法去帮他们,这就是菩萨的境界。

实际上生活当中,即使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在社会上仍然能碰到这样的人。就是他很有智慧,他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努力去帮助别人。

比如一个大学教授默默无闻,省吃俭用,去捐资助学,临去世前把自己所有的房产全部卖掉捐给学校,这也是菩萨的境界。

03

但是在《金刚经》中,须菩提问了佛祖如何降伏其心这样的问题之后,佛祖的回答是: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陀告诉自己的学生须菩提,只要是入了大乘道的菩萨,他就应该这样去发心。

所有一切的众生,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面提到的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乃至非想非非想,都是众生。有些是我们人类可以看到的,比如说湿生的蚊子,胎生的小动物,卵生的鸟雀,但是有一些我们人是没有办法看到的。

但是只要是菩萨的境界,都会想办法令这些众生远离轮回的痛苦,都愿意去启发和救助他们。

但是菩萨跟普通的众生最大的区别就是,菩萨度化了、帮助了,启发了、觉悟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是他不会把度众生这件事儿放在心里,度罢就清空,在他的实相当中他觉得没有一个众生得到度化。

04

听起来有点玄。实际上不就是今天说的,做完好事儿不留名,不在乎,不放在心上吗?

因为我在读《金刚经》的过程当中,同时在读儒家的在《论语》,《论语》当中特别强调一个“仁”字,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佛陀和孔子两位老人家,讲的就没有相似的地方吗?或者他们的本质是不是应该相同的呢?如果能够静心考虑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哪个人活在世上不都是在为其他人服务呢?

只有在为其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帮助别人的过程当中,才能成全自己呢!我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当中,别人不也在帮助我们吗?这不就是物理学上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吗?

05

所以表面上我们在帮别人,实际上别人也在帮我们。所以2013年10月15号,我又写了另外一段打油诗:

我为他人到人间,

岂知我他无两般。

一心发愿度众生,

却见众生为法船。

我们都是在帮助别人过程当中成就自己和提升自己,所以,真要修行的话,除了读经,除了抄经书之外,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别人提供帮助,启发别人,但是不要放在心上。

如果做了一点好事就要敲锣打鼓去宣传的话,那这种善举可能就不究竟了如果我们帮助了别人自己念念不忘,那我们心就有执着了,我们就心有所住了。

所谓修行就是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然后别把它当回事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