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子书004:你知道人生的五重境界吗?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荀子《劝学篇》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即便是伟人和最高的神圣之人,也都是从普通人成长和蜕变而来的。成长和蜕变的关键就是一个学字。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圈 

荀子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01

读到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段话,你能想到什么呢?如果把古今中外的人分一分类,你会怎样分呢?这句话对你的学习和人生又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在我看来,人可以分成五个等级,最大量的人是凡人,也就是普通人,普通人中有些天资好、自己又努力,便成为第二类人,那就是优秀的人。

只要你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儿,你就会发现,任何一个组织,一个单位,都会有一到几个是出类拔萃的,这就是第二类人。

优秀的人中最优秀者,因为个人的奋斗,因为机遇,能够成为主导和影响一个大机构、大组织、大行业的人,甚至可以决定很多人的命运,这样的人就是第三类人——卓越的人,杰出的人。那些大企业家、大科学家、大作家、大干部、大英雄就是这类人中的代表。

卓越者中最卓越的少数人,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更大的影响力,甚至能改变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命运,这类人便是第四类人,——伟大的人,我们可以简称他们为伟人。

比如发明蒸汽机的瓦特,统一度量衡的秦始皇,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等等。他们和第三类人比,最最主要是影响力的深度和广度。空间上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时间上可以影响一个时代甚至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

比伟人更伟大的人少之又少,但确实存在,他们被后人称为圣人,甚至被尊为神。比如中国的老子、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以及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

他们和伟人最大的区别是拥有最高的智慧,能够深刻洞察宇宙人生的本质,能够为人们提供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法则,智慧和德行能够成为全人类的榜样。

02

你有没有发现,人的这五种境界,就像攀爬一栋五层高的大楼,而且没有楼梯和电梯,每上一层都很艰难。更关键的是,即便是最高的神圣之人,也都是从普通人成长和蜕变而来的。

圣人、伟人、卓越者、优秀者也都曾经是普通人,而太多的普通人之所以永远普通,而少数人能实现人生境界的飞跃,关键就在一个“学”字。

结果是诱人的,但过程是折磨人的。就像荀子说的那样,直木要用火烤才可能弯曲成车轮;铁要在火中烧红,再被能工巧匠用锤子击打很多很多次,才能成为利刃。

哪个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不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最后才能有耀眼的成就呢?

03

所谓学习,就是向优秀者、卓越者看齐,用圣贤之道来要求和指导自己的一言一形,要能克制和约束自己的本能,一点点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坏习惯。

一方面要靠书籍及明师的外力指导,更要靠自我的内在一次次反省,就像曾子说的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好”。

所以希望你能够立长志,让自己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再努力争取到卓越。目标要明确,志向要远大,而且要多读经典,明白宇宙人生最本质的规律和法则,让学习和人生不至于偏离正确的方向误入歧途。

04

还有,要养成日日反省,时时修正自我的习惯。请你千万千万要记住,普通人特别喜欢指责别人,而卓越者专门修理他自己。

无论目标如何远大,如何明确,只要不能约束自己,而放纵自我,则目标便永远只是一个目标,永远也别想攀登到上一层的境界。

孩子,你还小,还年轻,涉世不深,但是这也正是你最大的优点。请你记住,三十而立的优秀,离不开二十岁前后的奋斗和自我约束;四十岁的卓越更是如此。

荀子的劝学篇,我陪你通读了一遍,希望你读了劝学更加愿意学、更会学,能够从普通人走向优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