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156:知不知者方为智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孔子说他自己不敢不懂装懂,而且还说他会多听多看并做记录,但他认为这只是次一等的知,那么第一等的知又该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自知之明的关键是知道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

不懂装懂的人在生活当中并不少见。孔子对于这样的人有怎样的论述呢?《论语》的述而篇里有这样一则: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01

什么叫“不知而作”呢?就是不懂装懂,不知道装知道。自己还没整明白,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就敢单起炉灶搞创作,甚至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

孔子是说,应该是有自己不知道却妄自创作的人吧,妄自造作的人吧,我可不是这样的。

我会去多多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听取别人的教诲,从中选择好的来去实行,而且还会去多多的增长见识,并且把它记录下来。

也就是说,有意识地去增加自己的见闻,选择最有价值的为自己所用,这应该是次一等的“知”吧?

02

为什么这种增长见闻是次一等的“知”呢?因为第一等的知是“生而知之者”,是天才。孔子并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所以才会努力地去学习。

孔子说的这种“不知而作”的人在生活当中非常常见。你去观察好了,不管人群当中大家讨论什么话题,他都能插一嘴,甚至能够宏篇大论,而且那嘴特别硬,在他那里从来听不到我不知道这四个字。

而作为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他给我们树立的样板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勇于承认自己的不知道。

第二个呢,善于学习,广见博闻择善而从。多听别人怎么说,多听别人的教育,而且多观察、多实践。也就是多听、多看,增长自己的见识。

虽然这种求知的方式,和那些生而知之的天才比差了一点,但是它也能让自己增长知识,增长智慧。

03

读了《论语》中孔子的这句话,自己稍微有点脸红,因为自己反思一下,孔子说的这种“不知而作”的状态,自己是有的。

包括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对老子《道德经》的理解,有些方面也许很主观。

但是我能做到每一条《论语》至少看7到10个人的解读,《道德经》也是这样,就怕自己想当然,就怕自己理解偏。

孔子这么大的圣人都还去多听、多见,更何况我们呢?都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什么叫自知呢?就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更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不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