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启示录020: 为何说诚其意就是毋自欺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曾子为什么说诚其意就是毋自欺?我们的内心有哪两个声音一直在说话?为什么说心念被外在人事物纠缠住,内在的良知就会被遮蔽?为什么说我们内在的法官没有办法被收买?为什么自欺就等于欺天?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曾子在《大学》中告诫我们: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那我们要问一下,为什么说“所谓诚其意就是毋自欺”呢?
2018年11月20号,仔细阅读思考《大学》里边的这段话,写下了一段心得,分享给大家。
01
其实,曾子所说的诚其意,就是佛陀在《金刚经》当中所说的善护念。
意者,心念也。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注意力,关注点,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内心的动机。
其实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中正的、平和的,但是受到外在世界的诱惑和干扰以后,就会变得不平静、不中正。
如果我们能够静坐内观,便会发现内心深处总会有两个声音,不停地在对自己说话。
一个声音怂恿我们去放纵,满足感官的欲乐。
而另外一个声音却一直在提醒、告诉我们,要去做好事,要自律,要正直,要平和,要遵守天道、国法、人伦的要求。
其实前一个声音叫人欲,后一个声音叫天理。
02
人欲之所以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兴风作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向外攀缘,产生分别,然后再在有分别的基础上,产生了爱与恶。
喜欢的就想贪占,讨厌的就会心生恨意,想要千方百计地摆脱掉,于是贪心和嗔恨心便会增强,心就不再平静,不再中正,不再祥和。
一旦放开感觉器官,我们的心念就会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和纠缠。这个时候,内在那个与天地同生的良知便会被遮蔽。
我们自己就会为纵欲和作恶,去寻找借口和支持。先是自欺,然后向外去欺人,思想及言行上便都会偏离中正无私的天理和大道。
虽然在六贼的欺骗下、引诱下,心念会自我欺骗,会为了违背天理寻找借口,但是老天爷的天眼工程则让我们无缝可钻。因为他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装上了无形的摄像头和传感器。
我们的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被上苍的天眼记录下来,并且上传到老天爷的超级服务器,永不丢失,也不删除。
03
最最关键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良知,又被老百姓称为天良。
我们有了坏的念头,恶的言语,污的举动,我们有能力欺骗到所有人,可是却没有办法欺骗我们自己内在那个良知。
而这个良知就是天意的代表,设在我们内心的法庭,而这个法官完全没有可能被我们欺骗和收买。
也就是说,我们的心受到外在诱惑而失去平静和中正,会为了作恶而自我欺骗和开脱,但是内在的良知会一遍又一遍地审判自己,让自己的心灵不得安宁。
我们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骗不了自己,也就骗不了上天的那个代表,我们与生俱来的内在良知。
因为天道是中正的,是求衡的,我们不管骗术如何高明,最终都难以逃脱上天的清算。由此可见,自欺、欺人都等于是在欺天,而欺天则必遭天谴。
因此,诚意就是看护好自己的心念,别让它跑偏,别自我欺骗。
04
也因如此,有道的君子往往能够快速识别自己的心念,一旦有了坏的念头产生,就会如恶恶臭,像闻到臭味一样快速的远离。
而行善积德则会踊跃而不厌,如好好色。
其实曾子是在告诫我们,即使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不要造次,也不能让自己的心念放纵。其实这就是后文讲的:慎其独
不自欺,三个字说的起来非常容易,但做到了真的特别特别难。
南怀瑾老先生说: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是在自欺欺人、被人欺中,糊里糊涂过完一生。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唤醒内在的良知,看护好自己每一个起心动念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