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267:好心也要讲分寸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学霸子贡问交友之道,孔子给了怎样的回答?为什么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可以无话不谈的朋友?为什么很多时候苦口婆心的劝告,会被朋友当成驴肝肺?朋友间的劝告为什么要适可而止?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经常听有人会说,他和谁谁谁关系特别好,可以无话不谈。朋友之间真的可以无话不谈吗?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无话不谈吗?
01
《论语》的颜渊篇里有一则,是子贡和孔子之间讨论交友之道的,孔子的观点可以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贡是孔子门下口才最好,又特别会做生意的人。有一天他问孔子,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交朋友?什么样才是最好的交友之道?
孔子告诉他,对朋友一定要做到忠言劝告,而且要有善意的引导。
如果该说的都说了,该讲的都讲了,对方听不进去,这个时候要马上停下来,不要再喋喋不休地劝人家了。因为那样的话,只能让自己自取其辱。
孔子的意思就是,朋友有问题,你一定要提醒,一定要帮他想办法。但是如果你的话听不进去,不要再坚持了,适可而止,否则的话朋友都没得做了。
02
所以读了这则《论语》,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可以无话不谈的朋友。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很有可能在不恰当的时机,不恰当的场合,一句可能不恰当的忠告,会让几十年的交情立刻出现裂痕,开始疏远。
而且越是亲密的关系,信任度很高的关系,越容易出现突然性的疏远裂痕,很多时候还会反目成仇。
其实,这并不是谁好谁坏,谁对谁错的问题,只不过是我们没有看清楚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个变,是可以永远不变的。
一个人在贫穷的时候,失意的时候,你劝他,他可能会听。当他接连几年顺风顺水,志得意满的时候,你再劝他,他可能就会觉得你罗嗦,觉得你自大。
还是老子讲的最透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在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网上不是经常报道,非常好的夫妻,一夜之间反目成仇。
这就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不管关系多近、多亲,彼此多信任,都需要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
03
另外,读了这则《论语》,我们还应该看到孔子的话,背后暗含着一个字“义”。这个“义”实际上是有两个含义的。孔子的这句话当中,都能读得出来。
第一个含义是义务,朋友之间是有互相提醒,互相帮忙的义务的。
眼看着对方思考不周、思路不清、看人不准,容易出问题,如果不去提醒,那就是不够朋友的表现。看到了必须要说,不说就是不义。
“义”的第二个含义是适宜,适度的意思。
咱们中国人很强调五种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五种关系当中,只有朋友之间是完全平等的,而且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
这个时候彼此之间的交流,就要为对方留有余地,不能像父子之间那样说话,更不能像夫妻之间那样毫无保留。
如果彼此之间交流,说话不分场合,不分时机,不考虑对方的性格和他的接受程度,好心很容易变成驴肝肺。
我体会非常深刻,在20年为开发商做顾问的过程中,有深刻地体会。
一个老板在他起步的时候,在他困难的时候,他很容易听进去话。当他接连几年很顺利,周围很多人赞美他、吹捧他的时候,你再说话,他很有可能听不进去了。
以前自己会觉得,怎么能眼睁睁地看他往火坑里跳呢?所以要据理力争,但是结果不理想,反而起反作用,甚至有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04
这20几年过来,看到有很多开发商在得意的时候,劝他听不进去,最后有的身体出了状况,有的人进了监狱,有的人企业四面漏风,非常地感慨,没有办法。
我也快到了五十岁,理解了孔子讲的“五十知天命”,人生的轨迹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到了这个时候,外力可能就不一定起作用了。
其实不是别人有的时候听不进去劝告,自己也一样。
其实我们自己也会有这个毛病,在有些时候、有些场合,别人越是善意的劝告,我们越是听不进去,越是反感。
所以现在呢,至少告诉自己应该做到,看见朋友有问题,一定要提醒到位,但是要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留有余地。
别人劝自己的时候,哪怕再听不进去,也要表示平静,表达谢意,事后再慢慢去反省,至少不要有抵触情绪。
都说朋友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理解和揣摩一下孔子的话,保护好自己的财富。
喜欢这篇文章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