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292:两种朋友可以交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孔子认为最值得交往和共事的中行之人有什么特征?这种人为什么非常稀有?孔子为什么认为过于激进的狂者和保守耿直的人可以交往?他们和中行之士的共性和差别有哪些?有哪两种人最好不要交往?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共事,往往影响了我们的成就和心情。关于选择朋友、选择同事,孔子在2000多年前有一段话,记载在了《论语》的子路篇里。
01
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老人家是告诉我们,如果实在是找不到那些能够奉行中庸之道,做事恰到好处,进退自如的人一起共事、一起交往的话,那么一定去找那些激进一点,张扬、有理想、有进取精神的人,和那些耿直而洁身自好的人,这样的人当时称为狂狷之士。
激情张扬的人,他有进取心、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而狷者,也就是耿直的人,虽然进取心不足,但是他做事有底线,能够洁身自好,不会去妄为,不会去作恶。
我个人特别喜欢这则《论语》,因为孔子表面上看是告诫我们,择友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但实际上他无形当中,也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准则。
02
首先,老人家特别强调中庸之道。这个中行,核心就是中庸,能够按照中庸之道行事的人,能够按照中庸之道待人接物的人,才能够称为中行。
我们今天的人糟蹋了中庸这个字,以为是和稀泥,和事佬。实际上,中道就是做事符合天理和大道,就是利益和责任对等;就是进攻和防守之间拿捏好分寸,掌控好平衡。
就是能够在别人和自己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就是同时能够关照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就是能够看到现在,更能够看到未来;能够在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之间,在利益和风险之间掌握好分寸,把控好平衡。
其实,这种人既有原则但又能够变通,有理想、有追求,但不会蛮干,知进知退,进退是有度的。
这种人已经能够明理达道,进退自如,不刻意、不执著、不逃避、不居功,什么事情都顺道而为、顺势而为,不是一定非要怎么样?怎么样?
能够做到最好,做不到也没有关系,不会执着。而且事情摆在面前了,自己可以做的时候,绝对不会逃避,有承担精神。就算是做好了,自己也不会居功自傲。
大家看,这样的人不就是得道高人吗?不就是像孔子这样的人吗?这种人不是稀有动物中的稀有动物吗?难怪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得不到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同事,就只能退而求其次。
03
虽然能够恪守、奉行中庸之道的人,是少数人中的极少数人,但是有两种类型的人,跟这个中庸之道很接近,只不过是火候还不够纯熟,分寸的拿捏还没有那么到位,也值得交往。
第一种就是狂,所谓狂者很好理解,有激情、有理想、有追求,向善,勇气充沛。但是呢,缺点是知进不一定知退,不太善于判断形势和把握时机。
孔子讲的狷,狷介之士,用今天的话就是耿直boy,做人有原则,耿直、保守、有底线,但是进取心未必够,勇气未必充足,圆融和变通的能力稍微差。
有理想和有底线的人,本质都是好的,只是分寸拿捏的问题。他们都是向善的,只是火候未到,智慧还不足,虽然他们还不见得是一把好刀,但是绝对是好钢。
04
我们把这则《论语》读完了之后,还可以再引申一下,哪种朋友不能交?虽然孔子没有讲,我们可以推导出来。
第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激情的行尸走肉,得过且过,活的非常盲目,随波逐流。
第二种就是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利己主义者.这样人在现实生活当中非常多。
有奶便是娘,只要是对自己有利,只要是眼前有利,不会考虑别人,不会考虑自己应该尽的义务,不会考虑利益背后的风险,不会考虑远期的事态发展。
其实孔子讲的交友之道,何尝不是做人之道呢?那我们以后是不是要提醒自己,有理想但是不能过于激进,有原则但是不能过于僵化
在进攻和防守之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拿捏好分寸。既要兼顾眼前的苟且,又不能忘掉诗和远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