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463:领袖心法一张纸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论语尧曰篇第一章,读起来似乎没头没脑,让人莫名其妙,但为什么说这是古代圣人的修身治国心法?为什么中国古代圣王的心传,都只有一张纸?为什么说今天“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提法,是中华文化精髓的时代化?
绿
今天,我们开始精读《论语》尧曰第20篇。这一篇只有三章,但是每章都相对比较长,先来读第一章。
01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我们先把这一段翻译一下。
尧把帝位禅让给舜的时候说:来,舜,天命现在已经落到了你的肩上了,你要守好中正之道,不能偏斜。
如果天下的老百姓都陷于穷苦困顿,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到头了,就会永远停止了。
当舜禅让天下给大禹的时候,也给了禹同样的告诫。
02
我们再读这一章的第二段。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这一段应该是商汤祭祀上天的时候讲的话。商汤说:
在下是后生晚辈履,我谨以黑色的公牛作为祭品,来明明白白地告知光明而伟大的上苍、天帝。
对于有罪的人,我绝对是不敢擅自赦免的。对于天帝的臣属,也就是天下的贤人,我也不敢隐瞒和遗漏,恳请天地明察。
如果我自己有罪,请千万不要加罪于四方的诸侯和天下的百姓。如果四方的诸侯和天下的百姓有罪,请都把罪过归于我一个人,由我来承担。
03
下面咱们读第三段文字。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这段话是说,周朝大赐天下,分封诸侯,让善人都变得富有
而且周武王说,虽然我有很多的至亲,也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亲人,但是都不如有一位仁德的贤人。
有的学者说,这位贤人就是指姜太公。甚至有学者说,这段话就是周武王在分封姜子牙,把齐国的封地给他的时候说的话。
而且周武王,也讲了和商汤一样的话,如果老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全都由我来承担。
04
咱们再来读这一章的第四段原文。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这段话明显是告诫刚刚得到天下,开始重新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开始管理国家的执政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谨慎地确定度量衡,明确重量、容量和长度的单位,修复废置的官职,恢复行政管理机构,政令就能够全国上下通行了。
重新复兴已经灭亡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的世系,举用、提拔被遗落在民间的优秀人才,天下的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
这段话很有意思,旧的政权被推翻了,新的政权要开始建立,首先要定标准。
尤其在那个年代,度量衡最重要。一尺到底是多长,大家要有公认的标准。容量,比如说一斗、一升到底是多少,都要明确。
以前因为战争,很多行政管理机构已经荒废了,有一些行政管理职能已经不在了,要把它恢复起来,这样上传下达就顺了,政令就能够通了。
这里面有六个字“兴灭国,继绝世”,我们中华文化最可贵的地方可能就在这里。南怀瑾先生在讲《论语》也好,在讲《中庸》也好,特别重视这两点。
中国古代,我把你旧的帝王推翻了,但是不会赶尽杀绝。我把你这个诸侯国灭掉了,也不会让人家断子绝孙。
我们知道,周朝的时候的宋国,就是商朝的统治者的后裔所在的封地。而且原来的贵族,要想办法把你们这个家族延续下去。
中国文化最大的、最可贵的价值,就在于做事不做绝,有分寸。
举逸民”很好理解。旧的政权被推翻,一定会有很多原来优秀的人才就流落到民间。新的政权建立之后,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举荐也好,考试也罢。
当然那个时代应该没有科举制度,更多的是举荐,能够让这些优秀的人才有用武之地,能够让他们参与国家的管理。
这样的话,老百姓的心就定了,就会拥护你了,就会归服了。
05
我们再看下一段原文,只有一句话。
所重:民、食、丧、祭。
就是告诫执政者,在执政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四件事。
一是民众,看护好、保护好、照顾好老百姓。
二,粮食。让大家不要挨饿,能够丰衣足食。
三,丧葬,能够尊重逝者。这样的话,老百姓的心才不会变坏。
还有就是祭祀,中国人最强调不忘本。家有家祭,国有国祭、公祭,这样才能够最好地继往开来。
06
我们再来看最后一段原文。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很多书上很多学者都认为,“信则民任焉”是衍文,也就是抄书的过程当中,不小心加出来的,应该跟原文没有关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宽厚就能够获得百姓的拥护。
多出这句衍文意思是,诚信就会能得到民众的信任。
勤敏就会建功立业,有成绩,公平公正就能够让百姓心悦诚服。
07
我们是一段一段的分别把这一章的原文读一遍,翻译了一遍。读完了就会发现这一章,和以前19篇当中读的《论语》都很不一样。
以前都是“子曰”,要么也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曰”、“子贡曰”,这里边这一章刚一读似乎是前言不搭后语,感觉没头没尾,没有章法,让人莫名其妙。
甚至有学者认为,整个第20篇都是后人加进去的。
这个呢,我们可没有本事去把它研究透,但是朱熹先生在他的《论语集注》中引用了“杨氏曰”,对这一章做出了这样的说明。
杨氏曰:论语之书,皆圣人微言,而其徒传守之,以明斯道也。故于终篇,具载尧舜咨命之言,汤武誓师之意,与夫施诸政事者。以明圣学之所传者,一於是而已。所以著名二十篇之大旨也。孟子於终篇,亦历叙尧舜汤文孔子相承之次,皆此意也。
也就是说,《论语》整个书全都是圣人的那些微言,那些金玉良言。那么,他的徒弟们传下来,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些道理。
到了终篇,最后一篇,就把尧舜传位的时候的政治嘱托,还有商汤去讨伐夏桀,周武王去讨伐商纣王誓师之时所讲的话都拿出来。
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中国古代圣人之学,最根本的,最核心的那个心法,那个主旨。相当于整个《论语》这本书的总结。
为了说明这一点,杨氏还拿孟子成书的方法相对照,因为孟子这本书编到最后也是一样做的结尾。
08
其实呢,我们精读完这一章的《论语》,就会想到我们现在人经常讲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论语》也是千言万语,一万多个字,把《论语》这400多章读完了,这400多章能不能从中归纳出、提炼出最最核心的思想呢?那就是这一章。
那这一章为什么不是子曰呢?
大家要搞清楚,孔子很注重的是整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春秋》五经都是他老人家重新整理过的。
而这一章当中的内容,应该是孔子整理古典文献当中的核心的核心,所以放在这里很正常,很合理,也很有价值。
第二,咱们现代人经常会讲一句话: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
虽然古代留下来的书很多,浩如烟海。但儒家所有的经典,就算你把儒藏全部读完,它也跑不出去《论语》当中这一章。
因为这不仅仅是孔子思想的高度浓缩,更是中国古代执政者,尤其是治国、平天下者的心法,是真传,所以只有一张纸。
这一张用今天的一张A4纸完全装得下。
09
我们把这章的《论语》,通篇的放在一起,好好地咀嚼咀嚼,消化消化,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整理这一章的内容的人,包括孔门的师生,都一定知道,同时也想让我们知道:
执政者要通过对百姓的保护,来获得他们对自己的拥护。在上位的执政者,只有让居下位的老百姓有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够获得老百姓的信任感,从而让自己有成就感和荣誉感。
也就是,执政本质上是执政者和天下苍生的一种交换。
中国人最喜欢讲四个字:国泰民安
老百姓希望自己安定、安全,衣食无忧,执政者希望国泰,希望国家兴旺、发达、强盛。
国泰和民安互为条件。执政者想要国泰,先要千方百计地做到民安。有了民安,国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0
其实咱们读懂了这一章,一定能从中读出现在媒体上经常出现的两句话。第一句: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第二句话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读懂这一章就会发现,虽然文字表述上是有差别,但核心思想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读懂了古文,再去看一看今天我们倡导的思想就会明白,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精髓时代化了。
我们今天中国的执政者提出这些口号,既守住了我们的本,同时又有了鲜活的时代气息。
为什么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因为尧告诫舜,舜告诫禹的就是“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只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执政者的执政地位才稳固,才有基础,这不就是执政为民吗?
执政为民反过来,老百姓不就帮执政者完成他的执政目标了吗?
还有这一章提到的“所重:民、食、丧、祭”,是不是也是要让老百姓富足、安康,民风淳正呢?不也是要做到民安,然后才能够实现国泰的目标吗!
这一切不也是千方百计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吗?
11
所以,读懂了这一章,中国人自然而然就会有文化自信。就会明白一件事,执政者的执政地位稳固是执政者的梦想。平安、幸福、富足,社会公平、公正,是老百姓的梦想。
实际上,执政者的梦想和老百姓的梦想是一体两面的,是互为条件的。有此便有彼,失此便失彼。
老百姓日子不好过,执政者也别想好过。反过来说,老百姓日子好过,必须得先有一批有担当,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执政者。
这本质就是孔子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这个中道的法则,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而这一切,是我们今天中国每一个执政者,每一个企业的老板,都应该读懂的,都应该领会的,都应该去践行的。
这样,自己的地位才会稳固,才会长久,这是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黄金准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