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启示录015:大舜是怎样做到中庸的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孔子为什么赞扬舜为大智?为什么舜的大智慧反而体现在小地方?大舜能做到时时中庸的原因和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官越大,钱越多,越难有空杯心态?为什么我执顽固的领导和老板最后下场都不会太好?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今天,我们开始精读《中庸》的第六章,仍然是引用孔老夫子的话。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01
孔子说:舜可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呐!他特别喜欢向别人问问题,而且他又特别善于从平凡的家常话中,去体察、去分析,找出道理和方法。
他还能够包容甚至隐藏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宣扬人家的优点和善行。
在认识上,能够很好的把握住,过与不及的两个方面、两个极端。并且能够找到适中的方法,用于治理百姓。
这可能就是舜之所以成为大舜的主要原因吧!
02
我们只要读过历史就一定知道,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国君帝王都是以尧、舜、禹为榜样的。
《中庸》的前几章,子思先生引用孔老夫子的话告诉我们,中庸很难,而且很难长久。
普通人要么就是过,要么就是不及,就是做不到那个恰到好处而且偶尔做到了恰到好处,又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能够时时刻刻做到中庸的、恰到好处的,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大舜。
孔子的这段话就告诉我们,一个能够时时做到中庸,做到恰到好处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么做到的。
03
2017年12月30号精读这一章《中庸》的时候,我给自己提了四个问题。今天我们先一起分享,一起思考第一个问题:
为何因为好问而被称为大智呢?换句话说,为什么喜欢问问题成为智慧的表现呢?
首先,能好问说明他为人处事,我执较少,不主观臆断,在面对任何人、事、物的时候,他不会像我们普通人那样提前预设立场,会给对方贴标签。
这样的话,就不至于提前有个人意识上的先入为主,就不会带有色眼镜看人,就不容易产生偏见,就更容易做到客观和公正。
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但做到实在是太难了。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人的世俗成就越大,也就是说,权力越大,财富越多,名声越响,人就有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很顽强又很顽固的我执。
很多人是官儿当大了,钱挣多了之后就会时时刻刻自以为是,就觉得自己放的屁都是香的
我们在职场上,经常会看到很多做领导的,研究事情开会,先当当当当,把自己的想法先说出来。
自己是怎么看的,自己怎么认为的,自己当年碰到这样的情况是怎么处理的,然后再让下属去发表意见,再让别人提出看法。
这种老板,这种领导只顾自己痛快,就会让手下人憋得很难受。
因为有了我执,所以只要不和他主观意识相合的意见方法,他都听不进去。
所以从这点上来讲,难得就难得在这个地方没有我执,能够把自己的主观立场清空,能够用空杯的心态跟别人交往
就算我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坦率地说,现在仍然做不到空杯的心态。这个我执极度地强大和顽固。
04
其次,好问也说明舜能够做到先关注对方的感受,再考虑自己的感受,他有较强的同理心。
的这个字背后还有一个听字,表明大作为领袖,他很善于倾听待人接物的时候能够做到以对方之心为心,就像老子讲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于借机听取对方的心声,这样能够让对方打开心扉,能够了解到最本质的情况,就不至于将认识只停留表面。
05
因为大舜他自己不预设立场,所以他看问题更客观,又因为客观而能让自己决策做到公正无偏.
又因为自己的公正无偏能够在人与我之间、情与理之间、事与法之间找到对等平衡的关系。
那么,他所制定的政策,所推行的方法,就会更容易得到手下人和天下人的理解、尊重和拥护。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最高明的最智慧的领导人,他是善于用天下人的智慧用天下人的力量来去治理天下人的
而现实当中,我们有一些老板钱赚的并不多,有一些官员,权力也并不算太大,但是却有顽固的我执,自以为是,漠视下属,漠视员工,漠视客户,漠视老百姓。
这样的人可能会风光一时,但绝不会长久,而且十有八九会容易摔大跟头。
千万不要做那种领导别人说的喜欢听的我听不喜欢听的我不听
好的,坏的都能听得进去,而且还要通过问,让别人把心里话讲出来,这样才是高明的领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