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个婚姻故事带你看清背后真实情况

 树洞书社 2022-01-27

故事一:

《亲密关系》这本书里面有这样的一个案例:有这样的一对夫妻,其中说到女性她永远不收拾盥洗室,而他老公总是让她收拾一下,而女性伴侣总是没有去弄,然后她那个老公就非常生气,觉得我说那么多次都没有认真做过,感觉是不尊重他,然后就和她吵了起来。

现实情况你说真的是因为这个盥洗室乱糟糟的所以吵架吗?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老公在自己家里边排行最小,从小到大说话都没人听,所以他最重视他说的话算不算数。他觉得:“我讲话你要听,你承诺你要收拾,你为什么不收拾?你不尊重我。”这是老公生气的点。这个生气的点更多是来自于小时候所遭遇的那些问题。

而那这个女性为什么喜欢把盥洗室搞得乱糟糟呢?

不是因为她享受这件事,而是因为她小时候有一个非常严厉的爸爸,她的爸爸会把她不放回原位的东西直接扔掉,她受过这样的伤害。因此她觉得表达爱的方式就是“我就算把东西乱放,你也不会骂我”。

这其实是情感关系中的“80/20法则”:

意思是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愤怒的80%都跟我们的童年有关,跟我们小时候所遭遇的事情有关而我们今天吵架只集中在现在所发生的20%,这是吵不明白的。

故事二:

有一本书就叫作《爱的五种语言》,什么叫作爱有五种语言?

本质上就是人和人爱的表达不同。

比如说你老公向你表达爱的方式是下了班后给你买上一兜糖炒栗子,他觉得这就是表达爱的方式,但是你觉得你老公对你好的方式应该是买一束花拿回来。

甚至你给你老公买了花,或者你给老公买了一个什么贵重的礼物,你老公却说买这玩意干吗?他根本不觉得这个重要,他认为糖炒栗子更重要。这就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同。

很多配偶的问题是,在恋爱当中会非常积极地关注对方的需求,满足对方,让对方有爱的感觉。

最开始都是有爱的,因为爱对方才会结婚。可是在结婚以后,尤其是在头两年的荷尔蒙期消失以后,就开始忽视对方的需求了。忽视对方的需求就会给对方一种感受:他根本不爱我,或者说我想要的东西他为什么从来不给我呢?

查普曼博士发现,这其实就是一种爱的语言不对称的问题

所谓爱的语言是什么,是我们人怎么样才能够感受到爱,还有我们怎么能够去传达我们的爱,爱的语言就是我们爱的沟通的方式

当你谈恋爱的时候,两个人之间会积累无数的亲密互动、言语的沟通、恋爱的亲密接触。

你会做很多对方愿意、喜欢的东西。那么当爱的积累和爱的记忆积存多了,就相当于给爱箱里存款或者说给爱的银行里存款一样,你会有一种非常好的感觉。

故事三:

一个女人开她老公的车,开完以后把车往那儿一停,刚好汽车也用完油了,没有加油就回来了。第二天老公早上起来上班,打算开车去,一进车发现汽车没油了,这样开到半路没油就麻烦了。现在加油来回,上班肯定要迟到了。因为他得去加油,加完油以后才能上班。

所以他就跟他老婆抱怨说:“你为什么开车不加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以后,他爱人就炸了。

这个女的说:“你为什么指责我?”

这个男的说:“我没有指责你,我就说你为什么开车完了以后不加油?给我造成很大的麻烦。”

他爱人说:“那你加一下不行吗?你为什么非得指责我?你是不是觉得我干什么都不行?”

然后就开始往其它方向引,矛盾就激化了。

搞到他们只好去找心理医生来解决,咨询的结果是什么呢?

你会发现女方把这个男性的提问视作是批评。原因是什么?

往前追溯就发现了,这个女孩从小生活在父亲的批评当中,就是因为父亲总是批评她,遇到什么事都批评她,所以她对于批评极度敏感。

这就是我们说的惯性。

痛苦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行为,这是一种惯性。

所以当她又遇到有人说了一句让她不快的话的时候,她立刻就理解为批评。

然后就问这个男方说:“那你为什么要对加油这个事这么在乎呢?”

这个男的说:“不是批评她,是因为早上很容易堵车,所以我一般晚上就加好油了。我出门的时间是卡着点的,然后一旦一堵车,去加油肯定迟到,迟到了会罚钱,那这是很严重的事,但是妻子不能体谅。”

所以从这么一个“不加油”的案例,你就能够发现,我们本质上都是因为早期的事情在吵架,但是我们不会好好地表达,我们也不懂得怎么样用爱的五种语言去把自己的情绪说出来,所以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就演化成这是你的问题。

故事四:

有一个妻子,只要她发现孩子的鞋子是脏的,她就跟她老公吵架。然后她老公就觉得莫名其妙,觉得这么简单的一个事,这孩子的鞋子脏了,没洗,你为什么要跟我吵架呢?

后来才慢慢发现,这个女孩子小时候,她爸爸对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帮他们洗鞋子,她爸爸只要把鞋子一洗干净,他们就觉得爸爸好爱我们。

所以她认为洗鞋子是爸爸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但是你这个爸爸竟然不给孩子洗鞋子,所以就会因为这件事争吵,这就是一个引爆点。

那怎么样去找到引爆点,或者我们换一个思路讲,怎么样去找到好的引爆点,找到让我们这个婚姻能够变得更好的那个引爆点,这都是可以去思考的问题。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留意你的内部障碍,然后自己做一些小事来改变。

比如:早上起来做早餐的时候,给他写一个小便条;晚上他在那儿干什么事,你坐在旁边陪他一会儿,就是这样的小事。这些小事就有可能会成为你们的正向引爆点,会让你们的关系慢慢变得亲密、缓和。

故事五:

有一个孩子,他跟同伴玩疯了,然后回家回得很晚,然后他的小朋友就跟他讲,你完蛋了,你今天回家肯定要挨揍了,因为你回家这么晚。

然后他就很忐忑、紧张。回到家里边,结果他妈妈就问他说:“吃饭了吗?”他说:“没吃。”他妈妈就从厨房里边把饭端出来让他吃,仅此而已。就这么一件事情,这个孩子能记一辈子。

孩子妈妈没有按照惯常的那种方法说要打人、要骂人,孩子妈妈只是给他端来了饭让他吃,没有让他饿着,这个孩子就会觉得特别感激。

这就叫作不同的反应。孩子妈妈做到了和其它妈妈不同的反应。

所以我们说不要活得太闷,有时候我们会说你这个人好无趣,为什么“好无趣”呢?你会怎么反应我都知道,那不就无趣了吗?你这个人在别人面前已经完全透明了,你没有任何惊喜,那就很容易造成无趣的感觉。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丰富的人,各位想想看什么叫“丰富的人”,就比如列宁描述他的妻子说:“我跟她一辈子风风雨雨过来,每一年都会见到一个新的她。她是新的,她在不断地改变,她在成长。”这时候你就不会无趣,就不会闷。

故事六:

作者和大家一样有过养小狗的经历,她说她那个小狗极其热情,活跃闹腾,会搞得大家都很紧张,所以家里总是乱糟糟的。

然后她就去咨询那些宠物训练师,说为什么我们家的狗这么不听话,那么活泼、好动。那个宠物训练师说,你想想看,你在它扑你的时候是什么反应?

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就是在这个宠物扑过来的时候的我们得反应是“别动,别动我,你下去,下去”,就有这种过度的反应。

这种过度的反应在宠物看来就叫作热情、有反应。它判断这个事“要不要接着做”的原因,就来自于你给它什么样的反馈,你给的反馈越多,它干得就越带劲。

所以,你所应该做的是以后它来扑你的时候,你转过身去就好了。你转过身不理它,没有反应,它就觉得这个事不好玩。

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在它安静的时候,当它安安静静趴在地上的时候,你过去抚摸它,陪它玩。只需要两三次,这小狗就学会了:安静才能够得到抚摸,安静才是主人有反馈的时候。

在生活中我们对孩子也好,对宠物也好,对伴侣也好,如果对方做对了,我们的反应往往是: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那就是不用反应,没事了,今天孩子多乖,所以不反应。而当他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反应极大。

如果你作为一个领导者带领一个团队的时候,往往都是在员工做错事的时候我们最激动,我们给予极多的反馈。

这时候你发现,员工在你面前永远紧张,永远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是一个真正有领导力的领导应该是,在员工做了令你满意的事、对的事的时候给他反馈,让他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实际上这就是要用正向反馈、正向强化的方法。当对方做了一些小小的事情,让你觉得感动的时候,请说出来,请表达出来,他才能够知道这个是对的。

故事七:关于是否要当着孩子面吵架

我一朋友经常描述说到了晚上,他总听到楼下一对夫妻吵架,而且越吵越凶的那种,孩子就在一旁哭,隔壁邻居也在抱怨说,造虐呀,大半夜的我们也跟着受罪,似乎这一刻家家户户都亮着灯都在提醒那对夫妻,你们吵到我了。

有的甚至大声嚷嚷说:你们声音小点,孩子明天还要上学呢。

夫妻之间吵架是不可避免,但很多人有一个规则: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大家似乎觉得这个不用质疑,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因为你会把孩子吓着。

但今天这个故事告诉你,如果你们从来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怎么能够学会跟人吵架呢?孩子怎么能够学会处理不同的问题呢?

 
关键问题不是说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而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失控。

如果你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然后摔东西、砸东西、大喊大叫,这个是没用的,你给孩子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示范。

你可以在孩子面前争论、争吵,但是你要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孩子才能够看到,原来两个人可以发生不同意见,发生不同意见以后是这样解决的。
 
总之,导致婚姻最后走向解体的都是大量的争吵。这个故事说到,不要回避争吵,我们应该学会争吵。
 

最后的话:

这七个故事背后的逻辑也许让大家耳目一新,让大家开始重视婚姻问题如何正确解决。

只有正确态度对待,问题才有可能正确解决,才能获得你想要的幸福婚姻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