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99%的HR都不知道,原版冰山模型原来是这样的

 hover2007 2022-01-27
HR COFFEE 社群

国内高端专业

 HR主题社群

  • 作者丨黄钦东,先后任职于搜狐畅游、华夏幸福、阿里巴巴、滴滴等企业,长期专注于组织发展OD、人才发展TD和HRBP的实践、研究和传播。

  • 来源丨黄钦东x组织与人才发展(HQD-TD)

众所周知,冰山模型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更为有利的工具,目前广泛的应用于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人才测评、学习发展等组织与人才发展领域。

很多HR都听说过有冰山模型,但可能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冰山模型,或者说有很多人连原版的冰山模型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不信?那大家先不着急往下看,先拿出一张纸,自己先画一个,然后再与下文的原版模型比对一下。我估计,99.9%的HR都画不对。

大家在应用时常常都在基于自己的理解放飞自我、肆意解读,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认知到的冰山模型只有其形、而无其实。一个好端端的专业理论和工具就这么被糟蹋了,实在有点心痛。

很多年前,我有幸结识心理学家陈为博士。陈博士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取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后来受麦克利兰博士的邀请,加入McBer公司,成为Mcber历史上第一位华人顾问。在麦克里兰博士的直接指导下,深入地参与并主持多项胜任素质研究和应用项目(关于麦克利兰、McBer公司、胜任素质,后面我会专门介绍)。我听过他很多次关于冰山模型和胜任素质的相关主题分享,也有过不少的交流,我对冰山模型的专业认知,受陈博士的影响非常深。

本文中会基于对冰山模型的理论学习和理解,大致介绍一下冰山模型的概念和逻辑。


01

五花八门的冰山模型

你只要在百度搜索一下“冰山模型”,就可以看到以下这些图片。

可以肯定的说,这些都有冰山图案但描述五花八门的所谓的“冰山模型”都不是真的冰山模型。图片小看不清没关系,反正是错误的~

它们有三个共性的、关键的错误点:要素有误;层级有误;顺序逻辑有误。

那正统的冰山模型是怎样的呢?

在介绍冰山模型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其提出者——麦克利兰博士。


02

麦克利兰博士

戴维·麦克利兰博士(Dr. David C. McClelland)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也是麦克伯顾问公司(McBer & Company)的创始人。McBer是一家专业从事管理人员评估与员工培训的公司,后被合益集团(Hay Group,于1943年在美国费城成立,是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管理咨询公司)收购(合益集团后来又被光辉国际Korn Ferry收购)。

(麦克利兰博士)

在麦克利兰博士的研究成果中,HR听说过最多的主要有:

胜任素质(Competency):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知识、技能等可以被可靠测量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胜任素质概念由麦克利兰提出,在McBer被合益集团收购后,随着合益集团全球业务的扩张,胜任素质逐渐被包括许多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广泛接受和大量应用。冰山模型是胜任素质的基础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也叫三种需要理论(three -needs theory)。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这就是我们在HR工作中常常听到的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亲和动机。关于三个动机,如果有朋友感兴趣,我再另开一文介绍。


03

原版的冰山模型

(此为原版的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的本质是对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层解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以及这些因素对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大小或深浅是怎样的。

冰山模型由麦克利兰博士于1973年提出。他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看得见的“冰山在水面以上部分”和难以看见的“冰山在水面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在水面以上部分”包括技能、知识,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冰山露在水面上的部分较小,说明知识、技能对人的行为和表现起的作用较小。

而“冰山在水面以下部分”包括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冰山在水面下的部分更大,说明这部分对人的行为和表现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以下是对冰山模型各要素在心理学领域的定义介绍,为便于阅读和理解,我做了一定的通俗化编辑整理:

技能(Skill):指一个人能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所具备的能力。

知识(Knowledge):指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拥有的经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比如对事物的本质、特点、关系的描述或对事物运行规律、方法、流程的总结等。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通过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等方式对自身在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认知。

特质(Trail):指一个人可表现于许多环境的、相对持久的、一致而稳定的思想、情感和动作的特点。

动机(Motive):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大家可以看到,在麦克利兰原版的冰山模型里,是没有我们常见的“价值观”这一层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得介绍一下洋葱模型了。


04

博亚特兹的洋葱模型

(此为原版的洋葱模型)

洋葱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博亚特兹博士(Dr. Richard Boyatzis)在对麦克利兰的胜任素质理论进行深入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据说博亚特兹是麦克利兰在哈佛大学的学生。博亚特兹曾与丹尼尔·戈尔曼合著有国际畅销书《情商4:决定你人生高度的领导情商》。

(博亚特兹博士)

洋葱模型是在冰山模型基础上演变而来,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它把胜任素质的核心要素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和特质,中间是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表层是技能、知识。

洋葱模型比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多了态度和价值观两个要素。

态度(Attitudes):指一个人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一个人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价值观(Values):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是非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历史性、主观性等特点。

处于内层的动机和特质代表最核心与最根本的要素,不易被观察与描述,具有稳固、不易改变的特点,所以最难被培养和发展。

处于中间层的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虽然也不容易改变,但在环境、教育等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可能会发生变化。

处于表层的技能和知识是可以被观测和测量的,所以最容易被培养和发展。


05

对冰山模型的修订

事先说明,原版的模型上面已经介绍了,关于对冰山模型修订的这一部分内容,仅代表部分学者的观点,百家争鸣、没有对错,只是正好我通过实践验证又比较认同而已,分享给大家可以帮助大家加深对冰山模型的理解。

基于原版的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针对各要素在逻辑性以及整个概念的关联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学者对冰山模型进行了修订。核心变化点是增加了洋葱模型中的“价值观”要素,并把特质和动机的排序进行了对调。

修订后的冰山模型进一步突显了其行为原因分层解析的内涵,各要素排序依次是冰山在水面上的第一层“技能Skill”和第二层“知识Knowledge”,冰山在水面下的第三层“价值观Values”、第四层“自我概念Self-Concept”、第五层“动机Motive”和第六层“特质Trait”。

一个人的具体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这个排序体现了相关原因(即各要素)对人的行为和表现起作用的大小程度。越上层影响作用越浅越小,越下层影响作用越深越大。

(修订版冰山模型)


06

修订版冰山模型分层解读

技能:一个人做出一定的行为最起码要会做,知道如何做。

例如:跑步这个技能,每个健康的人从小就都会,只要双腿依次向前摆动,并且双脚不在同一时间踫到地面,能做到这样就说明一个人会跑步,具有跑步的技能。 

知识:但是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具有技能,并不代表一定会做出相应的行为,一个人没有做出一定行为可能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了解应用某种具体做法的原因,也不了解该项技能发挥作用的原理和适用环境,导致一旦客观环境或问题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就失去了使用该项技能的能力。

例如:一个人会跑步,但是不掌握跑步的知识(方法、技巧、原理、好处等),就可能跑不快、跑不远、跑一会就受伤。或者只要换了一个环境、路况,就可能跑不起来了。

价值观:即使会做、也掌握了相关知识,但如果一个人认为某种行为不重要,那可能也不会做出这一行为。判断某种行为重要性就跟价值观有关,当一个人感到某种价值很重要时,采取体现该种价值的行动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例如,当一个人认为健康特别重要,并知道跑步是便捷的、有效的促进身体健康的运动方式,那这个人就可能经常进行跑步这项运动。

自我概念:再往下一个层面来看,会做、掌握了知识、也认为很重要,但如果一个人认为这个行为不是自己该做的,不属于自己的行动范畴,可能还是不会做出这一行为。

例如,一个将自我定位在“企业家”的员工,在很多行为上会表现为“企业家”敢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的特点;而一个将自我定位在“与世无争”的员工,就不太会出现为保护自己团队利益,向上级或相关部门争取资源的行为。

又例如,对于短跑运动员而言,通常28岁时身体条件就过了巅峰时期、就会退役。但苏炳添经过与各方的综合评估,认为自己还能继续跑,应该还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他没有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到了年龄就必须要退役的运动员,于是就毅然打破年龄限制坚持了下来,经过顽强的努力最终一次次突破自己在32岁时成为“亚洲飞人”。

动机:会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件事很重要、是我该做的,但是我不想做,所以我还是没有做。这一层面涉及到发自内心的动机或者需求要素,动机或需求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表现为一个人是否渴望做出某种行为,甚至不需要报酬,因为这些行为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内在的满足。

还是苏炳添的例子,不管是年龄、伤病还是比赛失利,都没有磨灭他要赢的斗志和信念,他的成就动机非常强烈,从国内冠军、亚洲冠军到奥运会决赛,不断的挑战更高的目标,不断的突破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特质:想做了,但是也许还是做不到,为什么呢?这与最底层的特质有关,一个人的特质基本上是与生俱来的,基本上是难以改变的个人特点。虽然一个人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欲望,但是因为特质方面的缺陷仍然可能阻止行为的发生。

最典型的例子,所有正常的男性对美女都很渴望,这种欲望肯定是有的,但是有的男性就擅长与美女交往,很快就能用合适的方式引起对方的注意;但是有些男性的性格腼腆,即使内心很渴望与美女交往,但是一到美女面前就哆嗦,做不出恰当的行为。

还是再说说苏炳添,他28岁时没像其他运动员一样退役,依然保持着对赢的追求和渴望,但这样就能赢吗?很多这样的运动员都没赢。但为什么苏炳添能赢?他的教练袁国强曾评价苏炳添从青年时就显露出了他的天赋。除了身体素质非常好、配备了世界顶级的科学训练等因素外,他还具有自律、聪明、坚韧、专注、谦虚、沉稳等优秀运动员必备的特质。就如同苏炳添自己所说:“我觉得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天生就是为田径而生。”

通过以上的行为原因分层解读,以及前面的来龙去脉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冰山模型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认知。由于冰山模型是胜任素质的基础理论,所以大家应该对胜任素质要素结构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

  • 作者丨黄钦东,先后任职于搜狐畅游、华夏幸福、阿里巴巴、滴滴等企业,长期专注于组织发展OD、人才发展TD和HRBP的实践、研究和传播。

  • 来源丨黄钦东x组织与人才发展(HQD-T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