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黄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病案分享

 新用户2909pCu3 2022-01-27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MD)是常见于临床的疾病,多发于20-40岁,女性的发病率较高,可一侧发病,迁延不愈可累及双侧,一般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临床常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局部的疼痛不适,张口时有弹响,下颌运动受限等,严重时可伴有偏头痛、头晕等症状。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治疗方法各异。西医常用药物、理疗、手术等方式治疗;中医常用针灸、中药、艾灸等治疗。

【病案分享】

患者,女,35岁,因“反复右侧面部疼痛伴牵扯感6年余”就诊。

患者6年前生气后出现右侧面颊疼痛,张口受限,有牵扯感,外院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经药物、毫针等治疗后改善不明显,症状反复。

2021年9月4日初诊,症见患者右侧面部疼痛,下颌关节活动时牵扯感明显,咬合偏向右侧,张口时下颌关节有弹响,右侧头部紧痛,双眼疲劳不适,吹风时面部有麻木感,疲倦乏力,急躁心烦,口干,多饮,纳可,眠一般,小便可,大便秘结,2-3日一行。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痹症 气血亏虚

西医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选穴:印堂、颊车、风池(皆右侧)

操作:针刺风池穴时患者取俯卧位,取0.5mm×40mm的岐黄针,常规消毒后以飞法手法快速破皮进针,针尖斜向鼻尖刺入0.5-1寸,得气后稍摇动针柄以催动经气,出针后按压1min。患者平躺,颊车穴进针0.5寸后,将针尖提向浅层后向地仓透刺;针刺印堂穴时快速破皮进针后平刺进针0.5-1寸,再向左右睛明穴透刺,(注意进针深度,避免伤及眼睛),出针后按压针孔1min。针后以岐黄罐面部闪罐。治疗后观察疗效,患者面部疼痛及牵扯感已经减轻。嘱避风,配合局部热敷,保持心情舒畅,一周后复诊。

二诊,患者诉面部肌肉已无疼痛,面部牵扯感减轻一半。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续针。

选穴:百会、下关、天牖(皆右侧)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取0.5mm×40mm的岐黄针,常规消毒后以飞法手法快速破皮,进针0.5-1寸,得气后行合谷刺,出针后按压1min。针后以岐黄罐面部闪罐。治疗后患者面部牵扯感减轻。嘱一周后复诊。

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治疗4次后患者面部症状明显改善。

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在中医属于“痹症”范畴,因外感或内伤导致的面部经筋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患者病位在足阳明经筋,故局部取颊车、下关穴疏通局部经气,通利关节。精神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和加重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也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紧张症状,故取印堂、百会穴,二者同属督脉,可主治神志疾,“脑为元神之府”,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所在,刺之可宁心安神定志。天牖穴及风池穴为关隘,可通行头部上行的气血,起疏风通利之效。

本病在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咬合不良的人中多发,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可自愈。患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使用一侧咀嚼,勿大幅度张口、咬硬物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