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存义||家乡年糕香

 文史艺苑 2022-01-27




家乡年糕香

文/李存义


瑞雪纷飞梅含笑,家家户户做年糕。香甜软嫩添喜气,前程远大步步高。

                           ——题记

年糕的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动物果腹。可到了隆冬时节,兽类大多都隐藏起来休眠了。“年”饿得不得已时,就下山危害老百姓,攫夺人充任食品,使百姓不胜其苦。起初有个智慧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隆冬,预计怪兽将近下山寻食时,事前用粮食做了少量食品,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离开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食粮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人们看怪兽走了,都匆匆走出家门庆贺,高兴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安度过,又能春耕作准备了。如许年复一年,这类避兽害的要领一代传一代。由于食粮条块是高氏所制,是为了喂“年”度关,于是就把“年”与“高”联在一块,称作为年糕(谐音)了。

年糕作为一种饮食习俗,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早在辽代,家家就有吃年糕。到明代、清代,家乡的年糕已经不太稀罕,几乎长年可以吃到,也有南北风味之别。年糕在满族中是用于跳神的祭品,满族名叫“飞石黑阿峰”。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遗迹(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迹)中就发现了颗粒丰满、保管齐备水稻的种子,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祖先就曾经开始栽培稻谷。汉代对米糕就有“饼”“饵”“糍”等多种叫法。汉朝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风行。

年糕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主要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制而成的,做成种种外形、口胃咸甜的糕,是中国阴历新年的应时食物。

记得儿时母亲用黄米做年糕。年前,她很早起床,先将黄米放水里捞一遍,放到板子上凉一下子,就放到碾上碾压,因用碾碾压进去的糕面子做糕好吃,特别香甜。我和姐姐、母亲、父亲推着碾子转,我好奇地偶然爬到碾杆上,让她们推着我走,真好玩。

糕面压好后,母亲掏出一些来,加之适当的水,就使劲搅拌匀称,把糕面弄成拨烂子,而后在大铁锅里放上蒸笼,糕面洒到笼里一层,大火蒸糕,蒸熟闻着有糕味了,揭开往笼再洒一层,等蒸完后,把糕放进盔或铁盆里,洗净手,一边两手蘸着凉水,一边趁热和糕面,我和姐姐凑到跟前看时,母亲还会饶有兴趣地念道着:“和糕,和糕,年年升高。”这时,蒸糕散发出的香味,拍打蒸糕散发出的“啪、啪”声,“年年升高”的祝福声,我和哥哥、姐姐嘻嘻哈哈的欢笑声,回荡在田舍小院里,陡增了新年的喜庆氛围。我要上一块素糕边吃边跑到院里玩去了。

母亲又把糕搓成条,冷后切成块放到瓮里。正月初二午时,母亲把几片素糕再放到蒸笼蒸,蒸软和好,用糕面包上早准备好的豆馅,捏成角角。父亲把胡油烧好,糕放到油里炸,看吧!那糕往油里一滚,原本安静而少起波涛的油顷刻沸腾起来,一声刺拉唤醒了黄土的魂魄。莫说各地均可炸糕,哪里的土地上受得起如此欢烈而深沉的沸腾?那锅中宛然那南山怒放的秋菊,不一会便给黍面糕镀上了一层金黄,像是撒了地皮的黄,又像泼上向阳的金。捞起的油糕堆在盘子里,一家炸糕全村人都能闻到油香。母亲先往碟子里夹上五个糕,再放到灶台上,上香,先敬天地,敬灶神。做完了这些礼道,就撒上白糖,真是“色、香、味”都有了,闻着年糕飘来的阵阵香味,我舌蕾内动,真想吃年糕了。这时候母亲就会催促着说:“快吃吧,年糕好吃,年年高,年年长高。”母亲说这话的时间,打心眼里盼着本人的子女越来越好,一年更比一年高。原来这糕吃起来就好吃,香甜,再经母亲这一说,恰是长高的岁数,吃起来就不放筷子了。

年糕的外型好看,味道独特,口感劲道,颇有嚼劲,浓郁爽口,色味俱全、让人馋迷、陶醉。年糕,吃到嘴里,滑嫩绵甜,不忍下咽。年糕,荸荠进口,津津有味,雅俗共赏,为人乐道。品味着母亲亲自做的年糕,软糯韧性,满口余香,幸福满满。一会儿功夫,盛糕的盘子就见了底。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香喷喷的年糕,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母爱,母亲看着我姊妹吃的香甜的样子,笑得像花儿那样。

吃糕是北方的传统风俗。遇到红白喜事,逢年过节、盖房、搬家、庆生、请客等喜庆活动,都要吃糕。吃糕是家乡故有的文化习俗,由于糕和“高”谐音,更是吉祥美妙的祝福。常言道:“搬家不吃糕,一月搬三遭”,可见民间对“吃糕”传统文化的看重。间或路上行人问你干啥去,如果说是吃糕,那就意味着上事宴了,说吃喜糕便是参加婚礼去……

油炸糕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养分元素,具有利阴、利肺、利大肠之功能。油炸糕当早饭、正餐都是很不错的选择。随便搭配,都能让人越吃越香。

随着时光的推进,年糕花样百出。母亲把糕里包上豆馅、红枣、红糖、熟土豆丝、熟莜面,有人还包肉馅、蔬菜等,吃起来别有风味。年糕配上各种菜吃会更香,喜庆的氛围也更浓。在80年代,人们是山药、茴子白、豆腐、猪肉、粉条大烩菜配油炸糕。90年代,便是炖羊肉油炸糕。

近几年的年夜饭更丰盛了,老婆早早就备好炸鱼、炖鸡、红烧肉、炖羊肉、熟牛肉、凉拌豆芽菜、调黄瓜、炒豆角、猪肘子、炒青椒等10几个菜配油糕、肉饺饺摆在桌上,另有白酒、红酒和饮料。全家欢聚一堂,边吃边喝边看《新年晚会》。谈论着一年的收获,纵情地分享着这丰盛的年夜饭。这类吃法,内容多样,有点选宾夺主,我先吃年糕,它宛若一轮金色的月亮,静静地躺在盘子里,再撒上一层白糖,俨然是一件件非常完满的工艺品,连看着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年糕,是一道丰盛的年夜饭,是一桌喜庆和睦的团圆饭,洋溢着岁岁平安兴旺发达的吉祥祝福。一家老少,相聚一堂,年老的享受着天伦之乐,子女事业有成,孙子、外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家人把一年来的烦忧和愁绪卸下了心头。

年糕,是一年中最愉悦的日子,一种芬芳的年味浸透在五脏六腑,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血缘在流淌,年糕是家的温暖。

年糕,是炮仗高高升起的时节,是礼花纵情绽放的时节,是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升华,用时代的鼓槌激起涌动的春韵,是一道醇香甘美的文化大餐。

细细品着年糕,脑中塞满了记忆,心中充满着激动。此时此刻,亲情渗入神经,浸润满身,岁岁年年,欢聚痛饮,恭贺新喜,其乐陶陶……

年糕,我还能品出别样的滋味,那就是年糕中浸透着母亲和老婆浓浓的爱意,编织起唇齿间留香的温暖,绽放着艳丽馨香的全家团圆幸福之花,还能品出党的富民政策浇灌出的人间大爱,汇聚了中华民族许许多多幸运的中国味。真是:

油炸红枣糕,糕香年年飘。

一盘丰收到, 喜庆步步高。

作者简介

李存义:山西省神池县人,山西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神池作家协会会员,乡土文学社会员,《作家故事》专栏作家,《 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在省级以上纸刊  微刊发表许多作品,并多次在国内获大奖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李存义||祭恩师文

三山村的由来——李存义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zb1663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