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旱魃斗僵尸灭妖僧,清代侠士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中)

 时拾史事 2022-01-27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清同光年间(同治、光绪二帝时期,1861年-1908年),山东有位侠士名叫陆锟,字虎臣。他幼年时曾在少林寺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后来靠双拳打出了名堂,享誉四海。

少年时代亦曾在少林寺学武的王宝强

他常游走于山东、河北之间,就算行李箱不上锁,也没有贼人敢惦记。陆锟自称生平从未遇到敌手,惟独替官府做事,力除“三怪”的经历至今让他回想起来仍然冷汗涔涔、心有余悸。

上次我们已分享了陆锟除旱魃的故事(点击查看上集),今天就让我们再一起看看他是如何斗僵尸的吧:

 故事二 斗僵尸 

河南卫辉府有个叫陈仲良的人,以“上舍生”(宋代太学以学行考查和考试成绩为依据,将太学生分为外、舍、上舍三等。清代国子监事实上不设三舍生制度,而是沿袭明代六堂制。)的身份捐了一个县尉的官职,(清代一般县份不设县丞、主簿等佐贰官,而由典史兼领其事,因掌治安刑狱,故习称典史为县尉。)将前往开封走马上任。

在赴任的途中,某夜他投宿在一家路边客栈。他独自睡在里屋,外屋则安排了一名仆人和一个厨子共处一室(官儿不大,排场还不小)。

客栈中的厢房

黄昏十分,一位姿色艳丽的妇人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只见她身着布衣,头梳锥型发髻,鬓角上还插着一朵大红花---看这身打扮不怎么像是北方人。

仆人和厨子正坐在炕上唠嗑呢,那妇人扭扭捏捏凑过来攀谈,似有勾搭之意。仆人也不是省油的灯,见有机可乘便以言语挑逗,一来二去两人淫词秽语,渐入佳境。厨子不知道是眼红嫉妒还是“正人君子”,总之他高声叱喝妇人,将她赶了出去。

妇人却并未死心,还隔着门帘招手示意,让仆人出来跟她继续谈笑。仆人会意,使出“尿遁之术”---借口上茅房,火速窜出门后,许久不见回来。

陈仲良大约是准备洗脚后上床就寝,他让厨子去把仆人叫回来烧水,结果厨子刚跨过门槛便立马“扑街”。陈仲良听得一声闷响,知道事出有异,于是鞋也没来得及穿好就踩着鞋跟出来查探,谁知他和厨子一样,也摔了个“狗啃泥”。

这时刚巧有打更的路过,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中似乎能望见一个浑身血之人,肩膀上面缺了颗脑袋,居然跟“刑天”一样手舞足蹈、肢体乱颤,它的脚下还横躺着俩不知死活的人!

刑天: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炎帝的大将,在与黄帝作战时,被砍掉头颅,后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口,再战黄帝。

“哇靠!什么鬼呀!?”打更的喊将起来,他和几个伙伴操起扫帚大棒一通招呼,终将那死尸击倒,然后扶起陈仲良二人,又是灌开水又是掐人中又是心肺复苏的,好一会儿他俩才缓缓醒来。

大伙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陈仲良遂将前因后果逐一交代,这才反应过来那具死尸就是仆人啊!而那美艳妇人已无影无踪,仆人的脑袋又遍觅不得,既然发生了恶性刑事案件,大伙连忙报官。但苦于没有线索,这也就成了一桩“无头公案”。

恰巧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陆锟游历至此,闻得此等怪事,也过来打听。大伙一瞧他来了,无不拍手叫好:“这下肯定能闹个水落石出咯!”陆锟听大家将来龙去脉叙述完毕,分析到:“离此处半里之遥,有座废弃的寺院,里面摆放着棺材无数,保不齐就是那儿出了岔子噢!”

大伙都点头称是,鼓噪着一同前往查看。原来那停放灵柩之地,深邃幽远、阴暗潮湿、不见天日,须是举着火烛方可进入。

但见里头的棺材犹如“叠罗汉”般一层摞一层,都抵到了房梁。压在最底下的一口棺材,从夹缝中露出一条辫子。厨子当场就认出来说:“这肯定就是我那老伙计的!”(是辫子上扎了红头绳还是咋地?看一眼就能下结论。)

于是报告官府后,县官让衙役把上层的棺木都搬走,再刀劈斧凿,打算“开棺验尸”。

说时迟那时快,忽地刮起一阵阴风,棺材板儿居然凭自徐徐开启,里头的尸体缓缓坐了起来。(妈耶!诈尸啦!)厨子定睛一瞧,天啦噜!这不就是先前跟仆人调情的那个妇人嘛!

来凑热闹的众人赶上“大粽子”复活,吓得高喊尖嚎、连滚带爬,瞬间作鸟兽散。惟独陆锟仗着自己身手不凡,还矗立原地、巍然不动。

那女僵尸提起仆人的头颅就砸了过来,刚好击中陆锟的脸颊,(好汉,您不是会武功吗?干嘛不躲呀?反应不够快么?)一股腥臭异常的酸爽气味扑鼻而来,令人头晕作呕。

陆锟屏住呼吸,从腰间抽出手枪,(哟!大侠不用刀剑用手枪啦?与时俱进,晓得装备换代升级咯?---你TMD作弊用手枪,还算哪门子的大侠!?)他正欲朝僵尸击发,谁知好死不死在这关键时刻,手枪卡壳了!(国产货么?)

十九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期间,由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制造出来的第一代国产手枪

陆锟急得满头冷汗,寻思着也脚底抹油,与众人一同逃命,但转念一想,变成“陆跑跑”恐怕会辱没了侠士的威名,贻笑大方,以后没脸继续在道儿上混了。正在犹豫不决、进退两难之际,厨子又折返回来,对他说:“我觉着要想降伏这'大粽子’也不难。我方才搞到一套《易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辩证法哲学书籍)。咱们找根木棍把它绑在上头,拿去打“大粽子”,保准管用!”

尽管陆锟将信将疑,但也别无他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硬着头皮依法照做。他俩拿着捆有《易经》的长棍,站在棺材两侧对僵尸使出“横扫千军”的杀招,前后夹击、左右开弓(此时僵尸还坐在棺材里)。

香港宝禾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洪金宝监制并主演的僵尸电影《鬼打鬼》中的尸变情节

僵尸被打后立仆,旋即又起,如此反复操作不下百来个回合(画面有点像卡通片《猫和老鼠》中那般的滑稽场面)。可能僵尸也恼了,索性原地起跳,“飞”出了棺材。

要说陆锟到底不是普通人,他瞧的真切,趁僵尸跃在半空顿失着力点,无从发力的空挡,迅速拔出腰间钢刀,朝着僵尸的心口狠狠插去。

由林正英主演的香港电影《僵尸先生2:僵尸家族》中的女僵尸影视形象

听得“扑通”一记闷响,僵尸应声倒地,再不能起。逃散的群众见没了动静,又壮起胆儿回来查看:僵尸已被制服,而那颗人头也确实是仆人的---这就算是“结案”了。

最后大伙将僵尸抬走投入柴薪堆之中,举火烧了个一干二净,算是给地方除掉了此害。

 知识点 

原本在清朝之前,“僵尸”本单纯地指“僵硬的尸体”。我们认知中以林正英香港僵尸片中为代表的“僵尸”,是到明末清初才开始出现的。

作为著名的“僵尸考究学者”、清乾隆时期文人、志怪小说家袁枚还系统地为“僵尸”分门别类:

1.紫僵:一般是指死后不久的僵尸,孤因而身体呈现出淡紫色,紫僵无法自由行动,属于僵尸的不完全形态。

2.白僵:尸体呈白色,行动迟缓,怕光,也怕火,怕水、怕鸡、怕狗、甚至怕人。(还没修炼成功,僵尸中的怂包。)

3.绿僵:尸体及散发出的尸气为皆绿。与白僵相比,跳跃极快,不怕人,不怕家畜,唯独只怕阳光。

4.毛僵:尸体上长出毛发且铜皮铁骨,刀枪不入。修为越高,身体越壮。行动敏捷,跃屋上树,如履平地,纵跳如飞,往来无阻。并且开始不畏惧凡火,甚至不畏惧阳光。

5.飞僵:顾名思义,已是会飞的僵尸。一般都要修炼千年之久。这种僵尸极其厉害,不仅不惧阳光和刀剑,还会使用法术,一般的道士无法将其降服。

6.游尸:会随着时节变化而移动,居无定所。

7.伏尸:千年不朽的尸体,无法移动。

8.不化骨:人死后尸身因为精神灌注而使某些部位的尸骨不化,这一块不化的骨头便被称为不化骨,其色黑如磐石,如果久得日月精气,也会为祸人间。

纵观清代志怪小说,“僵尸”故事已成了不可或缺的题材。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尸变》(见链接“清代志怪小说趣味故事系列-又是尸变---周星驰电影中的惊险情节”)、《喷水》等等;更不消说袁枚本人编写的《子不语》中就有《僵尸抱韦驮》、《僵尸夜肥昼瘦》、《焚尸》诸多篇目;以及乐钧的《耳食录》、曾衍东的《小豆棚》、许奉恩的《里乘》、李庆辰的《醉茶志怪》、和邦额的《夜谭随录》中都有此类记载,屡见不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