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兴茶道学习笔记之647 1 陆羽《茶经》推崇的越碗,其中的部分精品称为秘色瓷,已为贡品。 宋代斗茶风盛,崇尚茶色白,宜用黑色茶盏观察斗茶的茶沫和水痕,故推崇建窑烧制的黑釉兔毫盏、鹧鸪盏和吉州窑的玳瑁盏,日本人统称为“天目盏”。 宋代生产的茶具主要有:定窑、官窑、均窑、耀州窑、汝窑、磁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和建窑。 2 元代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制胎工艺出现重大进步。 尤其是景德镇白釉瓷、青花瓷的成熟和发展,为景德镇的瓷都地位奠定了基础。 明清饮用散茶,茶具以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陶器为主。 明代制瓷业除民营外,自洪武年间始在景德镇建立御器厂,永乐、宣德的青花、甜白,成化的斗彩,弘治的娇黄,嘉庆、万历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瓷器品种。 3 清代瓷器既重模仿又有创新,瓷纹逐渐繁缛,釉色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俗艳、精细的时代特征。 康熙时期引进外国技术,制成珐琅彩瓷器。 清代的白盖碗的发明顺应了饮茶文化需要。 现代景瓷的彩釉和彩绘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后起的唐山瓷、醴(li)陵瓷由粗瓷进入细瓷生产,茶具质量大大改进,品类增加,极大丰富了中国的瓷茶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