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新思路——PRT小汽车张瑞敬
小汽车快捷、舒适、方便,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市场不断扩大,正在成为主流交通工具。但是,小汽车载客少运能低,人均资源占用大,无法适应主流交通的强大运能需求,错把它当做主流交通工具必然招致灾难——交通拥堵、停车难等。 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源就是私家车的泛滥和平面交叉道路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目前看来这一矛盾无解。小汽车自身发展也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这些问题是本质决定的,几乎无法解决。 治理交通拥堵是谁的责任? 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其实不然,交管部门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能够解决交通拥堵的部门应当是汽车工业,因为是它从魔瓶中放出了小汽车这个魔鬼,驯服魔鬼的任务只能交给汽车工业的工程师们。这就是汽车工业产品研发方向的问题。 既然私家车泛滥是交通拥堵的主要根源,那么治理交通拥堵只能是限制小汽车的保有量,可是要限制谁呢?只让一部分人拥有小汽车而不允许另一部分人拥有小汽车,显然有失公平,是不可取的。我们只能在提高小汽车的总体运能上和使用效率上想办法,既能保证每个人对小汽车的需求,又可以大幅度减少汽车保有量,或者大幅度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 小汽车的发展方向到底要怎么走?是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网联车?这确实也是个方向,但是,这对小汽车面临的难题毫无帮助,该堵车的还是要堵,该停车难仍然难,解决问题还是要打破思维定势,另辟蹊径。而且电动汽车虽然不排放废气了,但报废电池对地下水的污染将可能更为严重,动力电池成本高,靠国家高额补贴也非长久之计。 我们应当怎样来设计未来小汽车的功能呢?国际上的PRT系统技术值得参考,但必须进一步进行开发,提高运能。但是,PRT不是一种车型,而是一个系统,小汽车要进行改造来适应这一系统的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功能设计:
PRT系统是限制性道路和小型车的组合,所以,PRT小汽车只有在这种PRT限制性道路上才能发挥优势。而这种限制性道路(如高架轨道)与傻大笨粗的高架公路、地铁、轻轨完全不同,设施投资仅为地铁的百分之一到三,对视线的遮挡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大面积推广。 北美的PRT轻盈透空的轨梁一体高架轨道(网络照片) 在初期阶段PRT小车可以考虑采用轨路两用模式和非共享车模式,即小汽车既可以上轨道行驶,成为PRT交通系统,下了轨道也可以走公路,就会变成普通小汽车,恢复人工驾驶,可以自由地开到任何地方。可以是共享车,也可以是私家车,可在现有小车基础上改造而成。 道路设施建设,初期阶段可以只在车流量太大的街道修建PRT专用轨道,车流量小的街道不修,以降低投资。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的捷运系统所用车辆就是一种轮胎车、动力电池驱动小车,可以在高架限制性道路上行驶,也可以走平路。(缺点是轮胎车浪费能源,动力电池太贵也太重) 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的PRT捷运系统(轮胎车和动力电池驱动)(网络照片) 随着形势发展,逐步加密轨网,最终达到全覆盖,车辆改为第三轨供电,取消动力电池,轮胎车改为半刚性轮,小车全部共享,城市交通进入一体化、数字化、高速度、大流量阶段,效率全面提高。因为它的超高性价比,绝大部分小汽车将会被取代,交通拥堵将永远成为历史。 —————————————————————— 长征汽车制造厂退休工程师 电子邮箱:rixinhg@126.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