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中药:君臣佐使与七情.六相解析

 瑯琊居士 2022-01-27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方法,虽然说有很多治病的中药单方,但是中医更多的是将多味中药搭配组合,就像排兵布阵一样,根据治疗目的和病症,按照“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搭配成方。而且有不少的中药经典名方还很重视药物之间用量的比例,严格按照中药用量比例,才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药组方的君、臣、佐、使:

        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的政府组成结构,有“君臣佐使”的组织建构,而中医的方剂配伍,也借鉴了政治上的这个搭配方式,设立了“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原则。

        1、君药——用量多、其主要作用的药物

       一般来说,一首方剂中的君药,就是起着带领作用,在组方中占据最重要地位,针对主要症状起效的中药。

       一般来说,一首方剂中,有1个君药,比如小柴胡汤中的柴胡,桂枝汤中的桂枝,麻黄汤中的麻黄等。

       当然,在治疗病情比较复杂的疾病时,也有使用两味药作为君药。  

       当组方中药物用量发生变化,主要药物发生改变的时候,方剂的功能就会发生改变。

       比如桂枝汤和小建中汤,其组成都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

       但是桂枝汤,桂枝的用量最大,为主,是君药,而桂枝的作用是解肌发表、温经散寒,所以桂枝汤的主要药效,就是散寒解表,调和营卫,治疗风寒感冒,营卫不和,表现为发热、头疼、有汗出,怕冷、怕风的风寒表虚证。

       而小建中汤,加入了具有甘温益气、缓急止痛作用的饴糖增加了芍药的用量,比桂枝汤的用量增加了一倍。由此形成了饴糖为君药,芍药、桂枝为臣药的组方格局,因此方子的主治病症就变成了中焦虚寒所导致的腹痛。

2、臣药:

       所谓臣药,就是对君药具有辅助作用,可以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者主证的药物;另外,还有一些臣药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比如说以麻黄汤为例,麻黄为君药,具有辛温,发汗解表祛风寒的作用,兼有宣肺平喘的药效;而药性甘温,同样具有解表散寒作用的桂枝就成了臣药,辅助麻黄发汗解表,同时还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

       一般来说,臣药是功效主治和君药类似、相近的药物,从而可以增强君药的药效。

3、佐药:

       佐,就是辅佐的意思,是一张处方中,对于君药和臣药具有辅助作用的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辅佐增强君药和臣药的药效,属于和君药、臣药药效类似的药物,叫做佐助药

       还有一类,叫做佐制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君药和臣药具有制约能力,能够减轻君药、臣药的毒性、峻猛药性,以免伤害身体的作用。

       比如说只有三味药的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其中君药为附子,臣药为干姜,两者都是具有很猛烈的辛温作用的药物,温补的作用很强,而且附子有毒。所以配合了甘草,就可以对附子、干姜峻猛的药效起到佐制的作用,避免对身体产生毒害。

       还有第三类的佐药,就是药性和君药、臣药相反,但是又能够在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的药物。

       比如说白通加猪胆汁汤,使用了大辛大热的附子、干姜和葱白为君臣,药性大热,然后又使用了药性苦寒的猪胆汁为反佐药,以引阳入阴,避免阴盛格阳问题的出现。

4、使药:

       使药,一般是在方剂中起到引经作用,引导药物到达要作用的经络脏腑发生药效的药物。

       还有一种是调和作用,就是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让其他各种药物之间协同起效。

        一般来说,使药的药力小、用量也小。但是使药又是必不可少的,就相当于是一组方剂中的向导一样。

        一般来说,甘草担任调和使药者比较多。因为甘草具有减轻或者消除方中各种药物配合产生的不良反应的作用。

        总之,一组药效良好的中药配方,君臣佐使之间,就相当于是一个和谐、高效运转的政府机器一样,君臣佐使之间齐心协力为达到最终的最佳疗效而共同发力。

       药物的用量比例,可决定方剂的药效:

        在不少经典名方中,药物之间都有固定的比例。比如说补血著名的方剂当归补血汤,只有两味药组成:黄芪和当归。

       其组成比例固定为黄芪和当归比例为五比一。也就是说,黄芪的用量是当归的5倍。

       为何名字叫做当归补血汤,君药却是黄芪呢。

        因为中医认为,气血之间存在着互生的关系,大量补气才有助于快速补血。

        而且中医认为,补气比补血能够更快起效,因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因此以大剂量的黄芪为君药,配合当归,快速补气,从而促进血的生成。

       有试验研究也发现,黄芪当归五比一时,药效最好;如果比例改变后,药效也会降低。

       与之类似的,还有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的左金丸,黄连和吴茱萸的配伍比例为六比一,所以又叫做六一丸。

       还有滑石和甘草搭配制成的六一散,滑石和甘草的比例,也是六比一。

       大家知道,中医和中药都有其基本理论。

       中医基本理论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

       中药基本理论的内容:包括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七情配伍等。

       “七情配伍”讲的是中药配伍以后发生变化的理论。原文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也就是说,中药与中药配伍以后(除了单行,单行就是单药治疗,没有配伍),会形成6种结果,分别是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

        具体内容如下:

        1、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2、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3、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4、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5、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6、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从上述定义就可以看出来,相须和相使的配伍,与其他四种配伍不一样。

        相须、相使配伍的目的:功效的叠加与增强。相须相使配伍的方式,是功效相似或相关。

       例如,相须配伍的例子是麻黄配桂枝。麻黄可以散寒解表,桂枝也可以散寒解表,两者配伍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相使配伍的例子是黄芪配茯苓。黄芪补气健脾消肿,茯苓健脾祛湿消肿,两者联用,增强补气消肿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单从功效角度看,麻黄与桂枝均具有散寒解表的作用,在中药学功效分类里面,都是辛温解表药,这样两个中药的联用,不是重复用药吗?实际上,从功效角度的重复用药判定,看功效只是表面,实质上应该看药理作用和功效机制。怎么理解呢?很简单,缬沙坦与氯沙坦不建议联用,不是因为它们都能降压,而是因为它们的降压机制都是拮抗血管紧张素受体;而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虽然都能降压,但由于机制不同,所以可以联用。同样,麻黄和桂枝虽然在中药学的功效有相同,但是所含有的有效成分群,以及药理作用机制都不相同。所以,这种相同功效不同中药的联用,不属于代表性的重复用药,而很可能是相须相使配伍。换句话说,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的联用,属于相须相使配伍。

        实际上,相须相使配伍,在中药复方和中成药的组方里面,很常见。

       例如,桃红四物汤里面,桃仁和红花的联用,就是活血化瘀作用的相须配伍。

       又如,五苓散里面,茯苓和猪苓的联用,就是利水消肿作用的相须配伍。

       再如,复方丹参滴丸里面,丹参和三七的配伍,就是活血化瘀作用的相须配伍。

       再如,感冒清热颗粒里面,荆芥穗、防风和紫苏叶的联用,就是疏风解表作用的相须配伍。

        所以,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于是,很自然的,如果两个中成药,由不同的单成分中药组成,它们的联用,自然也就与经典的中成药重复用药不同。但是,也与传统的中药饮片配伍不同。所以呢,我们的建议是,可以使用,密切监测。同样,在中成药重复用药的判定里,成分和功效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功效相同的不同中药联用,从相须相使增强疗效的角度看,可以不认定为重复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