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世人皆知,但下一句更加经典,你知道吗

 花开无田 2022-01-28


引言

儒家学说,作为一个流传二千多年之久的学派,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除却了在社会伦理、经世治国上的影响之外,它对于中国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也同样是影响匪浅。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便是这其中的体现之一。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死富贵的社会现实,也让我们很多人对世界、对命运难免有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认知。

不可否认,从人的成功与否的角度而言,这是极其真实的一句话,毕竟世事难料,命运难测。但另一方面而言,我们却又不得不承认这句话未免太过悲观,因为它直接否定了我们努力的意义。

而事实上,这句源于儒家学说带有宿命意味的话语,在其初始也并非只有这一句,它的下句才更加经典,更是精华部分。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出处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出自《论语·颜渊》一章。《论语》作为一本记载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以及其弟子言行的文集,它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主张、思想。

而《论语·颜渊》一章中,则记载了孔子的弟子颜渊、司马牛、子贡、子夏等人关于“仁”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出自司马牛与子夏的对话。在对话中,司马牛感慨到:人人皆有兄弟, 唯独我却没有。

事实上,司马牛并非没有兄弟,而只是不承认自己有兄弟。至于原因,则要牵扯到本章的主题“仁”。

司马牛本是宋国人,其兄弟桓魋据说在宋国担任大夫之职。这本是值得自傲之事,可是这桓魋却偏偏不遵礼仪参与了叛乱,这叛乱失败后更是祸连家人,司马牛也被迫出逃鲁国。

期间论语中又有记载:桓魋曾在孔子出访途径宋国时,谋划杀害孔子。幸而在学生保护之下,孔子才得以逃脱。

由此可见,司马牛的哥哥桓魋可谓是其心歹毒,乃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如是,也才有了司马牛与子夏对话中不承认自己有兄弟的话语。而面对司马牛的这番带有悲意的话语,子夏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子夏作为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深得孔子喜爱,更是孔子后期弟子中的佼佼者,对于司马牛这样的感慨,他回答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这句话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说我们人尽皆知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但倘若你认为子夏的话只说到这里,那就大错特错了。接下来,子夏接着说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而也恰是这句话,才让我们看到真正属于儒家学说,属于大儒们的见解,这也才是需要我们学习的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君子只要对待事情严肃认真,没有过失,对待人上谦恭有礼貌,不逾越礼法,那么天下皆是兄弟,也更不用发愁无兄弟。

可以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对司马牛的安慰之语,而这句后面的话才是子夏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的真正态度。

一个人只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去因为宿命之论消沉懈怠,便能够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

宿命论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可以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种宿命论观点。而无论是基于科学上的宇宙起源,还是宗教上的造物论,似乎也都能够验证这种奇妙观点的正确性。

但是宿命论下,我们就该如此消沉吗?

显然不是,这一点不需要儒学也是我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做出的判定。人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物种,而对于规律我们要做的是承认规律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一如子夏的言论那般,又如我们另外熟知的那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句“尽人事,听天命”。

所以在面对命运时心怀敬畏,恭而敬之,努力积极向上才是真正的可取之道。这才是古人要真正给予我们的世界观上的指引。

显然,断章取义是要不得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